龍津風雨橋

龍津風雨橋

龍津風雨橋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重新修復的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風水橋。風雨橋整體設計建造簡潔明快,工藝精雕細琢,既保留侗鄉建築文化品位,又充分體現當代的園林建築藝術。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龍津風雨橋龍津風雨橋

龍津風雨橋位於湖南省芷江縣,自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建成起,幾經圯毀,多次修復,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最繁華的地方,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1999年初,兩津橋再次動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總投資606萬元。

龍津風雨橋結構

龍津風雨橋龍津風雨橋
重新修復的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風水橋。人行道寬5.8米,長廊兩側共設廂房式店面94間,隔間建有7處涼亭,亭最高17.99米,撫扶木欄,登上觀賞亭,舞水兩岸風光盡收眼底。明山疊翠,舞水拖藍,猶如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令人神往,浮想聯翩。河西巨大的古建築群,就是全國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河東是中國侗鄉最大的吊腳樓群,把芷江侗鄉披上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景點介紹

龍津風雨橋龍津風雨橋
整個風雨橋為全木質架構,無一釘一鉚,氣勢宏大,如一條長龍橫慣東西兩岸。深藍色的琉璃瓦、6組金黃色的雙龍搶寶和獸頭,白色的檐口、脊等,隱含著當代園林風味。懸柱、懸瓜、柱角、石鼓則體現了侗族木建築藝術。樓閣觀賞廳、亭、廊、柱枋、店面門牌等對聯、條幅系全國名家書法精品,由名匠雕刻製成,展現了當今名人書法和木刻藝術風采。風雨橋整體設計建造簡潔明快,工藝精雕細琢,既保留侗鄉建築文化品位,又充分體現當代的園林建築藝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