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飲

主治補益沖任,攝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時下。

正文

黃耆飲

來源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組成

黃耆(銼) 地榆桑寄生各45克 艾葉15克 白龍骨(研)60克 生地黃60克 生薑15克

用法

上七味,銼如麻豆大。每服1 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約隔半小時再服。

功用

補益沖任,攝血安胎。

主治

妊娠胎漏,月水時下。

黃耆飲--《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處方】黃耆(銼)、地榆、桑寄生各45克,艾葉15克,白龍骨(研)60克,生地黃60克,生薑15克。
【製法】上七味,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補益沖任,攝血安胎。治妊娠胎漏,月水時下。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取18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約隔半小時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四

黃耆飲--《普濟方》卷二三一

【別名】黃耆湯
【處方】黃耆4兩,芍藥4兩,芎4兩,甘草4兩,生薑1斤。
【功能主治】虛勞崩中,吐血上氣,短氣欲絕,面黑如漆。
【用法用量】黃耆湯(《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御醫撮要》)。《醫方類聚》引《御醫撮要》本方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加生薑一塊子(分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酒客勞熱,發痔下血,其谷道熱,去生薑,用地黃代之。
【注意】凡夏月不得隔宿浸藥;忌菘菜。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一

黃耆飲--《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黃耆(銼,炒)半兩,小薊3兩,桑耳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延胡索1兩半,白芷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肉豆蔻2枚(去殼),赤石脂1兩(研),當歸1兩(炙,銼),生乾地黃1兩,芎1兩,白朮1兩,地榆1兩。
【製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經候不調,或過多,腰疼重。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薑1分(拍碎),同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中藥方劑之黃耆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黃耆生地湯
黃耆散
黃蓍丸
黃蓍羌活飲
黃蓍酒
黃耆解肌湯
黃耆豆湯
黃耆貼
黃耆赤昆湯
黃耆酒
黃耆防風湯
黃耆鱉甲湯
黃耆鱉甲飲
黃耆白朮湯
黃耆白芷湯
黃耆益氣湯
黃耆竹葉湯
黃耆粥
黃耆糯米湯
黃耆紫草人參湯
黃耆羌活飲
黃耆芍藥湯
黃耆茯神湯
黃耆茵陳散
黃耆葛根湯
黃耆薤白湯
黃耆補中湯
黃耆補氣湯
黃耆大補腎湯
黃耆姜苓湯
黃耆平補湯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當歸丸
黃耆托里散
黃耆搜風湯
黃耆木蘭散
黃耆束氣湯
黃耆汁
黃耆浸酒
黃耆煎
黃耆煮散
黃耆理中湯
黃耆五味子散
黃耆五味散
黃耆人參湯
黃耆人參牡蠣湯
黃耆六君子湯
黃耆內消湯
黃耆十味散
黃耆十四味丸
黃耆四君湯
黃耆四物湯
黃耆固真湯
黃耆地骨皮散
黃耆地黃丸
黃耆膏
黃耆補胃湯
黃耆芩術湯
黃耆當歸湯
黃蓍六一湯
黃耆十補湯
黃耆衛元湯
黃耆甘草湯
黃耆九物湯
黃耆補肺湯
黃耆茯苓湯
黃蓍湯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黃耆柴胡湯
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六一湯
黃耆桃紅湯
黃耆內托散
黃耆飲
黃耆湯
黃耆建中湯
黃耆鱉甲散
黃耆當歸散
黃耆茯神散
黃耆益損湯
黃耆丸
黃耆補血湯
黃耆赤風湯
黃耆白朮散
黃耆柏子仁散
黃耆五味飲
黃耆茯苓散
黃耆肉桂柴胡酒煎湯
黃耆八珍湯
黃耆防風飲子
黃耆膏子煎丸
黃耆葛花丸
黃耆內托湯
黃耆當歸人參湯
黃耆除熱丸
黃耆煎散
黃耆白芷膏
黃耆牛膝散
黃耆必安丹
黃耆雞首煎
黃耆羌活丸
黃耆外托散
黃耆五兩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