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蓍酒

黃蓍酒

黃蓍酒是一種以十六中中草藥炮製而成的藥酒。它主治身體麻痹,瘙癢和無知覺等症狀。且對風濕,健忘,虛弱等病症有奇效。

黃蓍酒(huángshījiǔ),又稱小黃蓍酒。

蓍:蓍草。古代常以其莖用作占卜 。
蓍,蒿屬。從草,耆聲。生千歲三百莖。

黃蓍圖黃蓍圖

蓍草:別名“一枝蒿”、“鋸草”。為菊科植物蓍的全草。分布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江西等地。苦、辛、微溫,有小毒。活血,祛風,定痛,解毒


處方

黃蓍防風桂心天麻萆薢石斛虎骨(酥炙)、白芍藥、當歸、雲母粉、白朮、茵芋葉、木香、仙靈脾、甘草、川續斷,各一兩。

製法

上挫,生絹袋盛,好酒一升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

功能與主治

治風濕痹,身體痹麻,皮膚瘙癢,經脈拘攣,言語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用法與用量

每次一盞,溫服,不拘時服。常令酒氣相續為佳。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黃蓍酒奇效

治血痺及各種痺。甚者四肢不遂,風濕寒痺,全身臃腫,疼痛難耐。
兼治風虛痰癖,四肢偏枯,兩腳軟弱,手不能上頭。有的人小腹疼痛,心下有伏水,腹中有積食,夜夢悲愁不樂,恍惚善忘,由風虛受邪所導致。有的人久坐腰痛,突然站起耳鳴,眼眩頭重,或全身疼痛,飲食太冷,寒冷哆嗦,胸中痰滿,心下寒冷。皆因此風虛導致。
身體麻痹無知覺者,以黃蓍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一合,日二夜一,漸增,到有知覺為止。
<1>虛弱者,黃蓍酒再加蓯蓉二兩。

黃蓍圖片黃蓍圖片

<2>下利者,黃蓍酒加女萎三兩。
<3>健忘者,黃蓍酒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
<4>心下多水者,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樂三兩。酒浸後可以選擇口服二斗。

中藥方劑之黃耆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黃耆生地湯
黃耆散
黃蓍丸
黃蓍羌活飲
黃蓍酒
黃耆解肌湯
黃耆豆湯
黃耆貼
黃耆赤昆湯
黃耆酒
黃耆防風湯
黃耆鱉甲湯
黃耆鱉甲飲
黃耆白朮湯
黃耆白芷湯
黃耆益氣湯
黃耆竹葉湯
黃耆粥
黃耆糯米湯
黃耆紫草人參湯
黃耆羌活飲
黃耆芍藥湯
黃耆茯神湯
黃耆茵陳散
黃耆葛根湯
黃耆薤白湯
黃耆補中湯
黃耆補氣湯
黃耆大補腎湯
黃耆姜苓湯
黃耆平補湯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當歸丸
黃耆托里散
黃耆搜風湯
黃耆木蘭散
黃耆束氣湯
黃耆汁
黃耆浸酒
黃耆煎
黃耆煮散
黃耆理中湯
黃耆五味子散
黃耆五味散
黃耆人參湯
黃耆人參牡蠣湯
黃耆六君子湯
黃耆內消湯
黃耆十味散
黃耆十四味丸
黃耆四君湯
黃耆四物湯
黃耆固真湯
黃耆地骨皮散
黃耆地黃丸
黃耆膏
黃耆補胃湯
黃耆芩術湯
黃耆當歸湯
黃蓍六一湯
黃耆十補湯
黃耆衛元湯
黃耆甘草湯
黃耆九物湯
黃耆補肺湯
黃耆茯苓湯
黃蓍湯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黃耆柴胡湯
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六一湯
黃耆桃紅湯
黃耆內托散
黃耆飲
黃耆湯
黃耆建中湯
黃耆鱉甲散
黃耆當歸散
黃耆茯神散
黃耆益損湯
黃耆丸
黃耆補血湯
黃耆赤風湯
黃耆白朮散
黃耆柏子仁散
黃耆五味飲
黃耆茯苓散
黃耆肉桂柴胡酒煎湯
黃耆八珍湯
黃耆防風飲子
黃耆膏子煎丸
黃耆葛花丸
黃耆內托湯
黃耆當歸人參湯
黃耆除熱丸
黃耆煎散
黃耆白芷膏
黃耆牛膝散
黃耆必安丹
黃耆雞首煎
黃耆羌活丸
黃耆外托散
黃耆五兩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