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蓍

黃蓍

黃蓍是一種中草藥植物,屬豆科。由於黃蓍在華北的原野或山地生長,所以又名北蓍。朝鮮半島又稱之為百本。根入藥。性甘,微溫。入脾、肺經,主要用於補氣。

基本信息

介紹

黃蓍(astragali radix)是一種中草藥植物,屬豆科。由於黃蓍在華北的原野或山地生長,所以又名北蓍。朝鮮半島又稱之為百本。
黃蓍可分為:內蒙黃蓍、膜莢黃蓍、綿黃蓍、多序岩黃蓍 (又名紅蓍)、日本黃蓍 (又名和黃蓍)。 黃蓍的入藥部份是
植物的根部。性甘,微溫。入脾、肺經,主要用於補氣。
即黃耆。燕山君時代首次引進,傾二十年之力培植,卻徒勞無功。百本對人體內外有很好藥效,很多藥也會用到。百本沒有固定行情,往往任由明朝商人隨意叫價。 氣味 ( 根 ) 甘、微溫、無毒。

主治

1 、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 、酒疸黃疾 ( 醉後感寒,身上發斑 ) 。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 、白。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 、萎黃焦渴 ( 每與癰疽發作,先後伴隨 ) 。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 、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乾,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 、 血。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麵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7 、血淋少淋。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另用蘿蔔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後,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 、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9 、咳膿咳血,咽乾 ( 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 ) 。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 、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 、甲疽 ( 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 ) 。用黃芪二兩、 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塗瘡上。一天三次。

12 、胎動不安 ( 腹痛,下黃汁 ) 。用黃芪、芎 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 、陰汗濕癢。用黃芪炒後研細,切熟心蘸著吃,有效。

配圖

黃蓍黃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