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

黃河頌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鏇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基本信息

簡介

黃河頌 》,是 1972年中國 畫家 陳逸飛 早年的成名 油畫 ,長297厘米、寬143.5厘米,以寬銀幕式繪畫,描述一位 紅軍 站在 黃河 旁的山嶺,眺望天際。 1996年 在香港曾以128.5萬港元售出,而 2007年 5月在北京2007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估價200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4032萬元人民幣成交,11年升值逾30倍,創下當時中國油畫作品最高的成交紀錄。

背景

黃河黃河
黃河協奏曲 》在 1969年 問世數年後,《 解放日報 》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 1972年 ,年僅25歲的陳逸飛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 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 奉調參與上海市《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 漢口路 309號的舊《 申報 》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共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 畫第一樂章《 黃河船夫曲 》,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 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 秦大虎張定釗 畫的第四樂章《 保衛黃河 》,其中《保衛黃河》原本是畫 毛澤東林彪 在一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一位紅軍外,身邊還有一位披著羊皮的 農民 ,但陳逸飛認為一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民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係。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 手握 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一張 蘇聯 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 列寧 檢閱軍隊,一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個上午。
直至5年後, 1977年 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一晚,突然決定要將數幅畫搬走,尤其是《黃河頌》。由於《黃河頌》大小非凡 ,陳逸飛要叫一班小兄弟幫手搬運,但畫作實在太大,要用兩輛腳踏車一前一後才可以載走,不料在拐彎時,《黃河頌》的畫布裂開了。據說後來的修復工作是由陳逸飛胞弟 陳逸鳴 負責。

畫作

陳逸飛《黃河頌》陳逸飛《黃河頌》
《黃河頌》的筆工、構圖、色彩運用在中國美術界深受推崇,中新社形容該畫時指:“(作者)注重造型的塊面處理和筆觸表現,士兵的腳部及其立足的岩石等受光面,筆刀兼用,積色較厚,刻畫既結實又瀟灑;色彩明亮,有光芒萬丈的金光感。” 
1997年 元旦陳逸飛在《 新民晚報 》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一個羊倌,扎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游。反覆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捨棄。轉而改成一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 笑傲山河 。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裡,畫了一小團紅布,形同一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一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1996年,該畫在 香港蘇富比 公司拍賣,以128.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昂貴的油畫之一。2007年5月13日該畫將在嘉德公司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公司估價為2000萬元,後以4032萬成交,再創中國油畫成交紀錄。

品詞作詩

黃河大合唱 )黃河頌① 光未然(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 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黃河黃河

掀起 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 九曲連環
崑崙山
奔向 黃海 之邊,
中原 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 中華民族 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裡發源;
多少 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遭扮演!
啊!黃河!
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 平原 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 屏障
啊!黃河!
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①:選自組詩《 黃河大合唱 》第二部《 黃河頌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0年版)。《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 光未然 作詞,冼星海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七絕:黃河奔海
左河水
幾環咆哮卷沙騰,一路狂濤氣勢宏。
裂岸穿峽驚大地,帶雲吐霧嘯蒼穹

節奏劃分

黃河頌
(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裡/發源;
多少/ 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遭/扮演!
啊!黃河!
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作者介紹

簡介

光未然 (1913~2002),原名 張光年 ,現代詩人,文學 評論家湖北省光化縣 人。中共黨員,1935年畢業於武昌 中華大學 中文系。早年從事抗日救亡文藝活動。1935年8月創作了《 五月的鮮花 》歌詞。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歌詞《五月的鮮花》,組詩歌詞《黃河大合唱》,論文集《風雨文談》、《青春文談》、《光未然戲劇文選》、《江海日記》、《向陽日記》、《文壇回春紀事》、《光未然詩存》和一部詩歌集,論文《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等。1913年11月1日生日,卒於2002年。

光未然生前事跡

1927年在家鄉參加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同年加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國小教員。
1929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 ,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 黨的組織關係
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 戲劇 活動和文學活動。
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 閻述詩 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游擊區奔赴延安。
同年3月,創作組詩《 黃河大合唱 》。經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 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 抗日戰爭 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講究,以黃河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鑑,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鍊。
1940年在 重慶 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 屈原 》,在 白色恐怖 下用詩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了人民民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 皖南事變 ”後他被迫出走 緬甸 ,團結華僑文化界和華僑青年從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動。
1942年回到 雲南 ,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據流傳的 民歌 編寫了長篇敘事詩《阿細人的歌》,同時創作了抒情長詩《綠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雲南與 李公朴聞一多 一道從事民主運動和 詩歌 朗誦活動。
1945年10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離開 昆明 。次年由 北平 進入華北 解放區 ,先後在 北方大學 藝術學院、 華北大學 文藝學院主持教學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以後,光未然一直在 北京 從事文藝活動。先後擔任《劇本》、《文藝報》、《 人民文學 》主編,以張光年署名寫了大量的文學、藝術評論。這些文章立論謹嚴、文風灑脫,勇於面對重大的文藝現象發表意見,先後就歷史劇、神話劇中的反歷史主義的傾向問題,戲曲 遺產 中的現實主義問題及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等問題撰文論述,同時對 新詩 創作問題積極探討,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推動了 中國新詩 的創作繁榮。1984年12月30日,他在 中國作家協會 第四次會員大會上做了題為《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的會議主旨報告。著有論文集《戲劇的現實主義問題》(1957)、《文藝辯論集》(1958)、《風雨文談》(198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光未然出版的詩集有《 五月花 》(1960),共收錄了作者解放前後的代表作 30餘首,其中包括長詩《 屈原 》、組詩《 黃河大合唱 》、《三門峽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詩《革命人民的盛大節日》、《驚心動魄的一九七六年》,以及長篇敘事詩《英雄鑽井隊》等。光未然的詩激情澎湃,氣勢雄偉,善於以華美的形象包蘊艱難突進的大時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現為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 16時15分逝世。
冼星海黃河大合唱譜曲人

同名繪畫作品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1969年問世數年後,《 解放日報 》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1972年,年僅26歲的 陳逸飛 為上海 油畫 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 夏葆元 、王永強、 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 奉調參與 上海市 《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漢口路309號的舊《申報》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共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一樂章《 黃河船夫曲 》,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張定釗 畫的第四樂章《 保衛黃河 》,其中《 保衛黃河 》原本是畫 毛澤東林彪 在一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 陳逸飛 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一位紅軍外,身邊還有一位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一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民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係。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手握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一張 蘇聯 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 列寧 檢閱軍隊,一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整整一個上午。
直至5年後,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品,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奠定了陳逸飛在 中國 美術史上的地位。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 新民晚報 》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一個羊倌,扎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游。反覆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捨棄。轉而改成一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 。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 白芒 :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裡,畫了一小團紅布,形同一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一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文學作品

散文《黃河頌——瑪曲的黃河》

提起黃河,世人十之八九皆謂之排山倒海、桀驁不馴。1200多年前的李白,就曾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的喟嘆。當代詩人余亞飛,也形象地刻劃了“黃河浩蕩貫長虹,浪瀉濤奔氣勢雄;石障山屏難阻擋,千迴百轉總流東” 的豪壯氣勢。最令人廣知的,還是那首氣勢磅礴的《黃河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當然,詩人們藉助黃河抒發的是情感,展示的是胸懷,表達的是一種銳不可當的精神氣魄,但,現實中黃河的洶湧險急,卻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徵。僅3472千米的上遊河段,落差超過1200米。從青海龍羊峽到寧夏青銅峽段,就有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劉家峽、八盤峽、青銅峽等20多個峽谷。高峽深谷,兩岸峭壁千仞、懸崖百丈,其險峻令石羊怯步,岩蛇畏途,狹窄陡急的河道里水流湍急,驚濤拍岸,聲聞數十里。
然而,到了河曲之地的瑪曲,黃河就不是黃河了。
黃河從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一路走來,流經青海、四川,進入甘肅的瑪曲,便在這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結合部迴轉成180度的大慢灣,把神秘美麗的瑪曲擁涵在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灣”的懷抱里,繪成了“黃河首曲”這草原上一幕舉世無雙的秀麗風景。
“瑪曲”一詞,就是藏語中的“黃河”。說來說去,這裡的黃河也還是黃河,只是此黃河非彼黃河也,與其下游“洶湧險急”的性格迥然不同,不過是另一種儀態和氣質的黃河罷了。
站在瑪曲黃河大橋的橋頭極目遠眺,青山疊嶂,綠草茵茵,蒼茫間,銀光粼粼的大河,從藍天白雲和青山綠草的接縫中生出,浸潤在草原的毫髮中,從容而來,逶迤而去。寬闊平緩的河水似駐還流,一任舒緩從容地在草原的綠茵里,左一個右一個地甩出優雅的大弧度身段。沒有一處是憋屈的悶怨,沒有一處是壓抑的奔突,沒有一處是乖戾的暴怒,沒有一處是魯莽的衝撞,沒有一處是狂躁的咆哮,也沒有一處是孤傲的張揚。就這樣,他靜靜地來,默默地去;悠悠地來,緩緩地去……
一片土地上的造物應該都是和諧的。瑪曲的水性是這樣的,瑪曲的山性何嘗不是如此?!
山雖然不算太低,但大都是圓渾的曲線,無論是過度交替,還是遠近層疊,都是自然曼妙的銜接和照應,除了修路的殘痕,再也看不到踅折和突兀,也很難見識到險峻和逼仄。
湛藍深邃的天,透透的,純潔得好像是毫無瑕疵的古波斯藍玻璃;團團朵朵的白雲活像懸浮在低空的棉花,摩挲在朦朧氤氳的山頂上;藏氂牛、河曲馬、歐拉羊,一粒粒粘在草原上,儼然落在盤上的黑白圍棋子,不知不覺中變換著自己的位置,安靜悠然地享用著這片土地上肥美的青草。
喝這樣的水,爬這樣的山,看這樣的景,浸潤在其中,被這樣的山水靈性養育出的人,照樣有著和山水一樣的人性。
山坡上,溪水邊,公路旁,總會發現有一大一小的黑白氈房,靜靜的獨自扎站在那裡。他們遠離喧囂的市井,過著一家一戶清淨而簡單的遊牧生活,卻那樣的安然自在,並不覺得苦悶孤寂。這使我想起一段網路上的話,說,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若他們走進不了你內心,就只會把你生命攪擾得擁擠不堪。孤單,並非身邊沒有朋友,只是心裡無人做伴。都市裡遍地是熱鬧而孤寂的靈魂,來來往往的行人,不過是命中的遊客,越熱鬧越冷清。的確是感受深刻的見解。
據說深色的大氈房,是父母的住處和一家人白晝起居的地方;白色的小氈房,可是成年少女的閨密之所吆。這裡是追慕女孩的男子在暮色中勃發愛情的聖地,也是試播種子是否生根發芽結果的處女地。
清晨,炊煙從氈房頂冉冉升起,在晨曦中裊裊娜娜,男人懶洋洋站在草地上吮吸清新的空氣,或者侍弄自己心愛的摩托;女人們卻忙著在氂牛肚子底下有節奏地雙手交替捋奶,或者沉浸在牛糞燃燒的溫馨氣味中,為家人熬制香濃的酥油奶茶和青稞糌粑。
迎著清晨的一縷陽光,牛羊便在草地上流淌成一片白雲。放牧的小伙子或者姑娘,會坐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靜觀天地兩極的雲捲雲舒。偶爾,也會有年輕的小伙和姑娘在草地上追逐嬉戲,就像兩隻求偶的彩蝶,當兩點合成一處的時候,只見爛漫的絨草中滾動著一團簇錦。如果與陌生人相對,他(她)們只是用天真無邪的目光看著你,不言語,不掩飾,不做作,不激動,不投機也不熱衷於表現,只是微笑著默默相視。
不僅瑪曲的黃河恬淡無邪、內斂安靜、純潔善為,處處盡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般若秉性,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似乎都是這樣。
一片信仰之光沐浴的土地上,天地人都被賦予了同樣的宗教情懷和哲學意蘊。因而,我斷想,在佛的世界裡,藍天是佛,白雲是佛,河流是佛,山川是佛,草木是佛,牛羊是佛,人人是佛;過去是佛,當下是佛,未來是佛。一句話,無處不佛,無時不佛,只要般若,菩提便在當下;只要菩提,便全然是佛。 (文/王金雲/2013年9月5日於臨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