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贊》

《紅梅贊》

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將《紅岩》中有關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劇舞台,這就是歌劇《江姐》。該歌劇中的主鏇律即《紅梅贊》,也是主題歌。閻肅作詞並作名。由空軍政治部歌舞團創作演出的、名列首屆全國舞台精品工程前十名的大型舞劇《紅梅贊》,是一把筆直的槍刺,刺中了我們淹沒在庸常生活中的感受,也讓曾經走過那個年代的觀眾心中深植的紅色情結在瞬間奔涌澎湃。舞劇《紅梅贊》是空政歌舞團曾經風靡全國的歌劇《江姐》的姊妹片,描寫的依然是從江姐和戰友們被捕、受盡磨難直至為國捐軀的歷程。歷時五年、投資50萬的這部舞劇,大氣恢宏、剛柔相濟。八個主要片斷,斷斷精彩,場場有可圈點的光彩之筆。

基本信息

歌曲背景

閻肅作詞,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的《紅梅贊》作為歌劇《江姐》的主題曲自1964年問世,在大眾中廣為傳唱,流傳至今。這是一首攜帶著鮮明的時代色彩與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紅色歌曲,集中表現了以江姐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面對革命鬥爭的嚴峻形勢,奮力抗爭、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這首歌能夠超越革命宣傳的政治藩籬,穿越時空,擁有廣泛的歌眾,並在新時代新世紀的音樂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成為永恆的藝術經典,得益於《紅梅贊》歌曲自身具有的樸實婉轉而又高亢堅定的曲調,以及規整洗鍊的歌詞,這正是其保持恆久生命力的核心原因所在。
紅梅贊紅梅贊

此曲描寫了以江姐(江竹筠)為代表的一批戰鬥在秘密戰線和敵人獄中的共產黨員英雄的一生,是國共兩黨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生死搏鬥的一部分。在這個光明戰勝黑暗的獨特戰場上,面對叛徒的無恥出賣和敵人的威逼利誘,江姐就像是一位通身透明的光明使者,不畏敵人的嚴刑拷打,不怕手指被釘竹籤的殘酷折磨,仍然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鬥爭。
1949年11月14日,當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她和渣滓洞裡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繡制這面象徵解放的旗幟。但這時,年僅29歲的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用鏹水毀屍滅跡。她用鏗鏘誓言和沸騰熱血譜寫了中國共產黨人生命的輝煌,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
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它迎雪吐艷,凌寒飄香,有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純潔堅貞的豪邁氣節。此曲以梅花來表現江姐雖為文弱女性,卻有男子的壯志豪情、鐵骨錚錚。《紅梅贊》用優美動人的鏇律,將一個共產黨員的坦蕩心靈和壯麗情懷直接浸入億萬聽眾的心田,激勵他們以英雄為榜樣,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幸福生活而忘我奮鬥。

歌詞

歌手:龔玥
專輯:《民歌紅》

紅岩紅梅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天外
喚醒百花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
紅岩上紅梅開
千里冰霜腳下踩
三九嚴寒何所懼
紅梅花兒開

紅梅贊紅梅贊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喚醒百花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
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喚醒百花齊開放
高歌歡慶新春來新春來新春來

內涵

紅梅贊紅梅贊

它是一首表達江姐思想感情的歌, 《江姐》歌劇中的一曲主鏇律《紅梅贊》傾倒全國歌迷。它的產生卻很偶然。當時,劉亞樓司令員對江姐的創作,提出了8個字:精雕細琢,打造精品。在歌劇《江姐》中,開始沒有想寫主題歌,後來劉亞樓找到閻肅說:“我在莫斯科的時候,看歌劇卡門》,他們都有主題歌,《江姐》也寫一個好嗎?”閻肅寫的詞是:“行船長江上,哪怕風和浪……”劉亞樓覺得不滿意,閻肅於是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稿紙,說:“這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同志請我寫首歌詞,原意是寫梅花的,我取名《紅梅贊》,你看行嗎?”一看,都說好,就這樣《紅梅贊》成了《江姐》的主題歌。作曲者之一的羊鳴最先寫出一句主題鏇律的雛形“紅岩上紅梅開”,觸發金砂的靈感,在此基礎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開、壓縮、加花、擴充,並融進一些江南灘簧音調,與四川的揚琴音樂相互滲透,剛柔並濟,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紅梅贊》主題曲。


歌曲鑑賞

舞劇《紅梅贊》採用現代舞中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選擇江姐、彭松濤、華子良、孕婦、小蘿蔔頭、年輕情侶、叛徒浦志高几個特定人物為代表,立體刻畫人物、宣洩情感,通過表現他們的內心獨白,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巧妙的把不同空間層次的舞蹈組合成一個整體。

1、舞劇中塑造的江姐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英雄形象。江姐不僅僅是一位堅貞不屈的革命志士,也是一位有溫柔的妻子,一位善良的母親,作品賦予了她更多人性化的光芒。江姐十指戳簽疼痛難忍卻仍面帶微笑、昂首挺立;她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動作造型;江姐對丈夫彭松濤的思念以及與他在心靈上的交流,表現出江姐的柔弱;小蘿蔔頭在江姐遭受酷刑後和她的嬉戲,引發出江姐母性柔善的一面,剎那間呈現出她對小蘿蔔頭母性的愛。

2、“瘋子”華子良在劇中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為了獲得自由方便給革命志士們通信聯絡他忍辱負重裝瘋賣傻,堅持與反動派作鬥爭。一次次竭斯底里的跪跑,在被人推搡、按壓下掙扎的跑和悄悄地為江姐包紮手指的細節,準確的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後他托舉著“監獄之花”就像托舉著革命的希望,表現了他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心理特徵。

3、叛徒浦志高一出場就透露出他對反動派的恐懼,動作多為跌撞跑動和地面翻滾。他跪在地上、雙手抱頭這個典型造型準確的表現出他貪生怕死的人物性格;他帶上手銬後情緒的緊張、恐懼,為他接下來的反叛做了鋪墊;他活躍在反動派的宴會當中結交黑勢力,勸說江姐投降的動作處理,抓住了他心理上的變化,運用了貼切的舞蹈語彙,使其形象成功展現出來。

唱法分析

聲樂的演唱是優美動人的歌聲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藝術。在演唱歌曲《紅梅贊》時之前,必須充分了解歌曲的主題思想以便更好的掌握作品的演唱,只有這樣才能用歌聲把作者創作歌曲的感情表現出來。所以,在音樂響起時要很快的進入狀態,身體自然直立,頭部要保持正直、面向前方,身體其他部位要放鬆自然舒展,兩腳稍稍分開,感覺人很挺拔。身體各部位既不能緊張又要積極;既要放鬆又不能松垮。

當音樂進入主題,準備開始唱時要快速的吸氣,並且要氣沉丹田,唱“紅岩上紅梅開……”時,打開喉嚨、放下氣息、運用身體的共鳴以最少的氣息來達到最好的聲音效果;在音色方面,要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不管是唱美聲還是民族都要美,聲音要集中,如果是美聲演唱,表現要大氣一點,要放得開,如果是民族唱法,要注意聲音的亮度與亮點;還有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否清晰,直接關係到歌唱的表現力,整首歌曲都收在i母音上,所以在演唱時要做到字正腔圓;從“紅梅花兒開……”開始是歌曲後半部分情緒的變化,因此在歌唱時咬字吐字要遵循字腹延伸不變形的原則,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型不變,氣息不斷,當唱到“喚醒百花齊開放……”時要深吸口氣,氣息要穩,不要慌,結合聲樂唱法使咽腔等共鳴器官受到氣流震動而產生共鳴

紅梅贊紅梅贊

最後一句“高歌歡慶新春來”,唱高音時要感覺像唱低音一樣,不要提氣,最後唱三個字“新春來”時,要唱的慢一些,要有歌曲的結束性。同時要多聽一些優秀歌唱家的演唱,學習他們對歌曲表現的處理方法,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手段。但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據自身條件有選擇地學習吸收,這樣才能在演唱的藝術表現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的表現和完成作品。

首先只要站在舞台上就要立刻進入人物角色,唱“紅岩上紅梅開……”時,眼神要向遠處看,仿佛讓自己就真的看到了紅岩上的紅梅,眼睛裡要有內容,“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一句要唱出江姐堅貞不屈、一心向黨的決心;在獄中,江姐沒有屈服於慘無人道的威逼和刑法,以無畏的氣概和激越的人格以及人生最後也是最壯麗的輝煌給末路中的反動派以有力的回擊。

唱“紅梅花兒開……到香飄雲天外”這幾句要有看到希望的感覺,要表現出江姐慷慨高歌,從容就義的性格。最後兩句要表現革命精神喚醒更多的人民起來,前仆後繼,迎接新春的到來,革命的成功,在音調上更加高昂,節奏上更加明快,對未來充滿希望。

了解這些後,演員可以更好的把握歌曲想要表達的感情,在演出時可以更快的投入劇情,表演時也可以收放自如,儘量的克服心理障礙,演出時要投入,感情、動作、眼神等都要到位,演出有交流,能夠鼓舞觀眾。演員與觀眾要有“心與心”的交流,讓人們看完之後喚醒他們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認識,因為對人們而言,作品展示的深刻精神內涵和動人藝術魅力倍加讚賞,江姐的精神一直在鼓舞和激勵著我們,學習江姐為理想、為信念甘於奉獻的崇高精神,她的堅定的信念,視死如歸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社會影響

舞劇《紅梅贊》是成功的,它運用“現代舞”巨觀、抽象、意念化的表現方式以及精巧的舞蹈結構、極具震撼力的舞台藝術元素,增強了舞劇的感染力,表達了一份氣勢恢弘、盪氣迴腸之感。一部成功的作品除了帶給人們藝術享受外,還應該給人一種力量。革命先烈們告訴我們人不應因為黎明前的黑暗而失去最後的抗爭,直至用盡最後一滴力量,換來的生命將是精彩的,絢麗的,人得到了升華。現代舞劇《紅梅贊》是革命生命的涅槃,也是藝術生命的涅槃

閻肅同志1964年創作的歌詞《紅梅贊》確實是反映了當時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革命民眾的豪情壯志,以及對共產主義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所以一經傳播,便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筆者當時就讀的大學校園裡,幾乎天天吟唱和聽到的,便是這首《紅梅贊》。據說,當時連小學生、廚房大師傅們也都能激情高唱。

紅梅贊紅梅贊

詞喚曲生,曲伴詞行,詞曲相諧才能順利推動一首歌曲的傳播。《紅梅贊》的詞曲作者們精誠合作幾易其稿,才創作出這樣一首具有深刻的表現力的核心,靈魂充實飽滿的歌曲。老一輩革命者們能從中回憶往昔崢嶸歲月,找尋已經遠去的屬於自己的時代;新生代們則能依據歌曲遙想曾經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從中汲取力量開拓更為美好的明天。

這種優質歌曲是一種“靈魂的語言,它把內心深處的哀樂情緒流露於聲音,在這種流露里它對情感的自然性加以緩和,以此使自己超出了情感的自然烈性,因為它使靈魂認識到當前自己受感情激動的情況。”10可以說,黑格爾所說的“使靈魂認識到當前自己受感情激動的情況”既是《紅梅贊》成為紅色經典的深層原因,也是其作為藝術作品的核心價值所在。

作者簡介

詞作者

閻肅,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音協委員。1930年5月9日生於河北保定,在重慶南開中學念完中學,參加過土改、抗美援朝,慰問過蘇軍、越南人民軍等。50年任西南青年文工團演員、分隊長,1953年調到西南軍區文工團,1955年調空軍政治部文工團至今,成名作是《江姐》。
紅梅贊的詞作者紅梅贊的詞作者

代表作:

歌曲:《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前門情思大碗茶》、《我愛祖國的藍天》、《北京的橋》、《長城長》、《霧裡看花》、《蘇州姑娘》、《軍營男子漢》、《故鄉是北京》、《唱臉譜》、《五星邀五環》。
歌劇:《江姐》、《黨的女兒》。
京劇:《紅燈照》、《年年有餘》、《紅岩》。

曲作家

羊鳴
著名軍旅作曲家,中共黨員,山東長島人,1947年11月入伍,東北音專(瀋陽音樂學院前身)畢業,現任空政歌舞團創作員,文職將軍,國家一級作曲,中國歌劇研究會主席團成員,中國輕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全軍藝術系列高級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歷任安東軍區文工團團員,遼東軍區宣傳大隊隊員,東北軍區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瀋陽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團員,空政文工團團員、創作員、空政歌劇團編導組副組長,空政文工團藝術指導,空政歌舞團藝術指導等職。三次榮立三等功。亨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代表作品:
大型歌劇《江姐》、《憶娘》、《雪域風雲》及《愛與火的四重奏》(均為合作)等,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紅梅贊》(合作)、《山歌向著青天唱》、《我幸福,我生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兵哥哥》、《為人民服務》、《好收成》、《唐古拉》、《報答》以及《中國空軍進行曲》(合作)等。

歌劇《江姐》獲第六屆文藝匯演特別獎、個人一等獎;
歌曲《阿里,阿里》及〈好收成〉、《唐古拉》均榮獲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
《讓軍旗告訴國旗》、《兵哥哥》和《請把我的歌聲留下》均獲“軍神杯”MTV音樂電視大賽金獎。
《香港也是媽媽的孩子》獲國務院文化部舉辦的“97香港回歸音樂作品徵集”大賽聲樂部分銀獎第一名(金獎空缺)。
歌曲《報答》獲1999年第七屆全軍文藝匯演一等獎,首屆音樂金鐘獎銅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