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大學

華北大學

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的華北大學,是由華北聯合大學改變繼承而來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翻開中國人民大學的歷史可以發現,從1937年起,歷經了陝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個主要階段,而其中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的華北大學時期,人大校址就設在河北省的正定縣城(今正定467醫院)。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華北大學成立於1948年8月24日,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幹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二部為教育學院;三部為文藝學院;四部為研究部;兩院分別是工學院和農學院。華北大學成立時,由吳玉章任校長,在校學生15000餘人。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1950年10月,華北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大學。從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華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幹部19194名。

除此之外,華北大學還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脫離學校獨立辦學。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北京工業學院(今北京理工大學)和北方工業大學;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併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兼有部分理工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其在文、法、哲等多領域國內領先,近來還在理工科發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進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於延安的陝北公學,後歷經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等時期,最終於1950年定校址於北京,定名“中國人民大學”,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該學府為中國培養了大量領袖人才和社會精英。現時,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樑”為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AU),是一所以農學為特色和優勢的教育部直屬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現有農學與生命科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群。學校共設有14個學院,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醫學、哲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2011年7月30日,食品學院就味千拉麵骨湯事件發出聲明,否認該院與味千拉麵進行過合作,並稱從未認證過其產品。

中國農業大學是我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 ,其歷史起自於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為北京農業大學。 1952年10月,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與華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中央農業部機耕學校合併成立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同年11月,平原農學院併入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3年7月更名為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國務院於1954年和1984年將北京農業大學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於1960年10月將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95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農業大學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校名。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簡稱北理工,英文為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為BIT,北京理工大學是“理工為主,工理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首批設立研究生院,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該校前身是1940年創建於延安的延安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後轉戰華北,更名為華北大學工學院。新中國成立後遷入北京,與著名的中法大學合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規化的重工業大學,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定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英文: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英文縮寫:NCUT)簡稱北方工大,坐落在北京西山腳下石景山區,校園占地32.05萬平方米,學校由中央與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前身是創立於1946年的“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北方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文理兼融,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培養層次和高水平棒壘球運動員招收資格的多科性高等學府,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資格,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院校。

北方工業大學為北京市市屬一本院校,截至2012年12月底,學校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6個。其綜合實力已達到或接近國內“211工程”院校水平。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的高水平行業特色型大學。是中國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外國語大學。

學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於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後發展為延安外國語學校,建校始隸屬於中共中央領導。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1959年與北京俄語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外國語學院。1980年後直屬於教育部,1994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學校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周恩來、朱德、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廖承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對學校的發展極為關心並加以具體指導。 1980年前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80年後歸教育部領導,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建校以來,學校緊密結合國家發展需要,形成“外、特、精”的辦學理念和“兼容並蓄、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成為培養外交、翻譯、經貿、新聞、金融等涉外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9萬餘名高質量的涉外人才。僅以外交部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的校友中,先後出任駐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參贊的1000多人,學校因此贏得了“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的美譽。

截至2013年,學校有在職在編教職工1308人,來自45個國家的外籍教師147人。普通本科在校生4647人,研究生222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7人、碩士研究生1803人),外國留學生134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