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榆鄉

黃榆鄉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邊陲的鄉鎮(現已更名為皓月鄉)。黃榆鄉原屬雙河鎮公社所轄,1961年析置為黃榆公社,1984年合併為黃榆鄉。是吉林地區少有的一腳踏三縣、雞鳴兩地聞的鄉之一。2006年9月5日,永吉皓月農牧生態園區在這裡奠基,隨即“黃榆鄉”正式更名為“皓月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黃榆鄉距永吉縣口前鎮西南46公里,西與長春市雙陽區隔飲馬河相望、南與磐石市煙囪山鎮相接壤,東與永吉縣雙河鎮、大崗子鄉並排相接,北與永吉縣岔路河鎮、金家鄉雙雙相連。鄉政府駐黃榆。總計18000餘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6000人。

下轄村

亂木橋村大半截河村會源德村平埠子村小河沿村
黃榆村王家街村小城子村頭道川村茶壺嘴村

基本資料

黃榆鄉黃榆鄉金礦石
黃榆鄉地處永吉縣西南部偏僻山區,屬半山區地帶,素有“小西藏”之稱,並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說。皓月鄉面積157.27平方千米。交通便利,雙黃岔公路貫穿全鄉,東與202國道在雙河鎮相連,北與吉長公路南線在岔路河鎮相通。金礦以金純量大而聞名全地區。永吉縣皓月鄉頭道川村7社有儲存量非常大的花崗岩

黃榆鄉是以農牧業相結合為主的鄉鎮,盛產玉米大豆水稻,並且以長春皓月集團公司為依託,大力發展畜牧業,黃榆鄉是皓月集團公司的牛羊養殖基地鄉。

鄉鎮建設

黃榆鄉亂木橋村的水井
施行“泥草房改造工程”,實現整體改善村容村貌的目標。

在2007年鋪設輸水管以前,亂木橋村村民一直飲用在地邊挖出的泉水,許多村民患有大骨節等地方病。亂木橋村藉助新農村建設試點的機遇,在縣水利局的協調下,中華慈善總會投資45萬元,村民出工打了4眼深水井,鋪設1.2萬米水管。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為村民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打下了基礎。

石人溝屯有130多戶村民,由於河道淤泥,他們所種植的水稻經常在汛期被淹。而石人溝屯與亂木橋子屯連線的土橋在汛期也經常被淹,隔斷兩個自然屯之間的聯繫。2008年,村黨支部、村委會趕在汛期到來前籌集資金清理河道淤泥,解決了這一難題,並新修一座水泥。方便了村民運輸生產資料和販賣農產品。

頭道川村部距離折麻背屯只有5公里的路程,因沒錢一直沒修路。孩子上學難、秋收賣糧難、求醫問藥難、商品流通難。直到2007年村里換屆選舉後,經過近一年的運作,永吉縣批了20萬元築路資金用於修路。

特色企業

黃榆鄉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公司
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公司 所在地原是一片沼澤地,現在已聳起具有濃郁阿拉伯風格的建築群,帶動了交通、水電、市政、商業、金融業的發展,加速了城鎮一體化進程。為了支持“皓月”加快發展,長春市將養牛最多的永吉縣黃榆鄉更名為皓月鄉。皓月所在的原綠園區西新鄉因皓月的發展更名為西新鎮,長春市區為此延伸了7公里,並將一條長11.8公里的道路命名為“皓月大道”。

2006年與黃榆鄉共建農牧生態園區,通過基地建設,實現產業鏈條對接。帶動了農民養致富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公司發展提供了高檔育肥牛的牛源,作到致富、發展的“雙贏”。農牧生態園區包括精品牧業養殖觀光旅遊園區、綠色生態高檔育肥牛園區和設施完備的牛羊交易園區。興建了占地2平方公里的封閉式綠色生態肉牛養殖安全示範區,並以該示範區為中軸,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全省40多個縣(市)區建立了肉牛養殖基地,首創了“零風險、穩收入”的養牛新模式,帶動全省5萬多農戶30多萬農民從事養牛業,農民養牛增收3億元。

特色養殖

黃榆鄉村民養鹿
折麻背村是黃榆鄉大山深處的“原始部落”,在發展養鹿上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為了推動全鄉養鹿業的發展,引導農民走向市場,解決養鹿戶鹿產品賣難的問題,1998年供銷社外出到南方考察了解國內外市場,尋找鹿產品的銷路,考察後積極在全鄉宣傳養鹿的基本經驗和市場行情,大大地調動了全鄉社員養鹿的積極性,發展了25戶養鹿戶,社員養鹿244頭。並於1998年成立了黃榆鄉鹿產品專業合作社。黃榆鹿產品專業合作社,對入社社員實行讓利收購,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共收購專業社社員的鹿產品200多付,收購金額15萬元,較好地解決了養鹿大戶的賣鹿難問題。

先進學校

黃榆鄉皓月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皓月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占地約45280平方米,建有國小部教學樓、中學部教學樓各一棟,宿舍食堂綜合樓一棟,標準化幼稚園一個。中國小部現有24個教學班級,930名學生,幼稚園現有128名適齡兒童。學校現有在編在崗教師116名。其中取得大專學歷教師46人,本科學歷11人。研究生學歷1人。國小高級教師職稱和中學一級職稱教師41人。永吉縣骨幹教師37人,吉林市骨幹教師9人。永吉縣優秀任課教師9人。教師隊伍實現了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學校擁有微機室、電教室、圖書室、綜合實驗室等教室來滿足師生教學的需要。校園閉路系統、多媒體投影儀已經走進了課堂教學。有採用地面供熱、彩鋼瓦、塑鋼窗的兩棟新樓,滿足了基礎教育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需求。在“夯實基礎、和諧向上、穩中求進、持續發展”的辦學思想的指導下,學校從實際出發,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力提高教學質量。各項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果。先後被評選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市縣兩級先進學校”“科技教育示範校”“信息技術建設與套用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在連續幾年的中考中,均取得了令家長和社會滿意的成績。特別是2008年的中考,考取永吉實驗高中15人、永吉四中19人。董巍、李雲鶴同學還以優異的的成績分別被吉林市毓文中學樺甸四中錄取。這是黃榆考生被外地考區錄取的首例。

鄉鎮名人

黃榆鄉養雞資料
張樹森 是會源德村養雞致富的帶頭人,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家致富上,利用庭院養蛋雞,年收入達一萬七千多元。並帶領民眾共同致富,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張樹森在會源德村一社居住,與長春市雙陽區山河鎮接壤,僅一河之隔,因市場需求的拉動,河對岸養雞大戶經常來本地賣雞蛋,同時也富裕了外區經濟。張樹森在自家庭院蓋起了3棟雞舍,總面積100多平方米。一邊向外地養雞大戶取經求教,一邊加強學習,終於掌握了養雞技術。他利用科學與成熟的經驗,使雞的產蛋量日益增多,1500隻雞日產蛋1300多,經濟效益逐漸提高。三個月後,下籠雞又賣了一筆好價錢。一年下來,淨賺了一萬七千元,看到手中的鈔票,張樹森感慨萬千,沒有政府的感召,沒有領導幹部的幫扶,他的養雞事業不能成功。2004年,張樹森申請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說:“我的致富夢是黨幫助我實現的,我要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帶領民眾致富”,在他的帶領下,本屯的郭友和劉春海也做起了養雞事業,張樹森毫不保留的把先進經驗傳授給兩位年輕人。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