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溪鎮

一拉溪鎮

一拉溪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口前鎮西北34千米,面積238.72平方千米。這裡歷史悠久,物化天寶,人傑地靈,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商貿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拉溪人正以創新的思維、超凡的膽略、驚人的速度,揚帆勇進,乘風破浪。

基本信息

概況

一拉溪鎮位於永吉縣西北部。轄一拉溪1個社區和一拉溪、碾子溝、吳什哈、松花、二道嶺子、楊木林子、陳家、崔家、汪屯、新興、鞠家、賈河、劉相、索屯、陡咀子、楊木溝、江南、貴張嶺、北陽、小荒地、付家、大荒地、朱家、曹家、土門子、蓮安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一拉溪,距縣城34千米。吳家溝河、302國道過境。

沿革

由駐地一拉溪屯而得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為一拉溪村公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搜登站二區一拉溪鄉。1948年解放後……置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1996年,面積238.72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新興、松花、吳城子、二道嶺子、文玉、吳什哈、鞠家、賈河子、崔家、碾子溝、楊木林子、楊木溝、陡咀子、陳家、查家溝、索家屯、前衛、一拉溪、汪旗屯、劉相、直屬、邵家22個行政村和按序數命名的2個居委會。2005年,撤銷三家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一拉溪鎮管轄。

自然情況

吉林省永吉縣一拉溪鎮位於永吉縣西北部,距縣城35公里。東與搜登站鎮為鄰,南與大崗子鄉一山之隔,西與岔路河鄉,三家子鄉接壤,北與太平鄉毗連。南北總長30公里,東西寬12公里,幅員總面積360公里。

一拉溪鎮人民政府駐地在一拉溪街內。轄一拉溪社區,一拉溪、劉相、松花、索屯、吳什哈、二道嶺子、崔家、陳家、汪旗屯、楊木林子、陡咀子、鞠家等村。全鎮16個村,8462戶,35000口人,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等四個民族。

南線吉長公路橫貫一拉溪鎮的中部,交通方便。南部為半山區,出產大豆、玉米,北部為平原,出產水稻、玉米。有大小河流五條,水庫兩座,有銀行、郵政局、衛生院、有線電視。

二、行政區劃

一拉溪鎮位於永吉縣西北部。轄一拉溪1個社區和一拉溪、碾子溝、吳什哈、松花、二道嶺子、楊木林子、陳家、崔家、汪屯、新興、鞠家、賈河、劉相、索屯、陡咀子、楊木溝、江南、貴張嶺、北陽、小荒地、付家、大荒地、朱家、曹家、土門子、蓮安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一拉溪,距縣城34千米。吳家溝河、302國道過境。

【沿革】由駐地一拉溪屯而得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為一拉溪村公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搜登站二區一拉溪鄉。1948年解放後……置區,1956年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1996年,面積238.72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新興、松花、吳城子、二道嶺子、文玉、吳什哈、鞠家、賈河子、崔家、碾子溝、楊木林子、楊木溝、陡咀子、陳家、查家溝、索家屯、前衛、一拉溪、汪旗屯、劉相、直屬、邵家22個行政村和按序數命名的2個居委會。2005年,撤銷三家子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一拉溪鎮管轄。

【郵編】132213【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20221104:~001 121一拉溪社區 ~200 122一拉溪村 ~201 122碾子溝村 ~202 220吳什哈村 ~203 220松花村 ~204 220二道村 ~205 220楊木林村 ~206 220陳家村 ~207 220崔家村 ~208 220汪屯村 ~209 220新興村 ~210 122鞠家村 ~211 220賈河村 ~212 220劉相村 ~213 220索屯村 ~214 220陡咀村 ~215 220楊木溝村 ~216 220江南村 ~217 220貴張村 ~218 220北陽村 ~219 220小荒村 ~220 220付家村 ~221 220大荒村 ~222 220朱家村 ~223 220曹家村 ~224 220土門村 ~225 220蓮安村

原【三家子鄉】位於永吉縣西北部,距縣城41千米。東與一拉溪鎮為鄰,西與萬昌鎮、官廳鄉毗連,南與岔路河鎮接壤。鰲龍河縱貫境內。由駐地三家子而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為豐潤村公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岔路河(五)區豐潤鄉。1948年解放後……屬岔路河區,1961年改三家子公社,1984年設三家子鄉。1996年,面積119(一說110.23)平方千米,人口2.1萬,鄉政府駐三家子,轄貴張嶺、北陽、紅旗營、蓮花、大荒地、和平、曹家、江南、上溝、三家子、小荒地、小安、富家、西荒地、土門子、朱家16個行政村。[郵編]132218

歷史事件

由駐地一拉溪屯而得名。民國二十八年(1939)為一拉溪村公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為搜登站二區一拉溪鄉。

產業

農戶在加工紫蘇 農戶在加工紫蘇

1、一拉溪鎮是東北最大的紫蘇生產基地,產品不僅打入了大城市超市,而且遠銷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永吉縣一拉溪鎮有近5000戶農民,種植2600公頃的蘇子,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蘇子又名荏,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呈卵圓形,表面灰棕色,種子黃白色,有油性,壓碎後有香氣,味微辛。蘇子有紫蘇和白蘇之分,紫蘇多為藥用,白蘇既可食用也可榨油,目前以白蘇種植為多。蘇子除幼苗和嫩葉可食用外,籽實可以作為芝麻的代用品。蘇子油還是一種重要工業原料,可用來製作雨傘、雨衣、油漆、油墨等。一拉溪鎮農民種植蘇子的歷史很長,但過去由於商品經濟不發達、種植量少、種植分散、品質差、產量低等原因,始終無法形成生產規模。1996年一拉溪供銷社和一拉溪鎮楊木溝村結成對子,成立了全省第一個蘇產品專業合作社。1996年協會收購蘇籽37噸,農民純收入14.4萬元,初步嘗到了種蘇子的甜頭。在此基礎上,2004年成立了一拉溪鎮經紀人協會和蘇產品專業協會。即使在當時,社員的經濟狀況仍然困難,僅僅1300口人,其中竟有230戶特困戶。在困境中,合作社發動農民種植蘇子,與198戶農民簽訂種植蘇子30垧的契約,年底收購蘇籽37噸,農民純收入33萬元。與當年種植玉米相對照,種植30垧蘇子比種植30垧玉米增加純收入10萬元。一拉溪供銷社加工蘇葉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全鎮蘇子種植面積達一千二百多公頃,使三千多名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收入。面對如此廣闊的前景,合作社一方面狠抓蘇子產品的市場開發,另一方面狠抓高產優質品種的引進,多年來不懈努力,使得蘇產品基地不斷擴大。2007年,一拉溪蘇產品專業合作社收購蘇籽3200噸、蘇葉3800噸,總產值4300萬元,帶動農戶5500戶,為農民增加收入近1000萬元,蘇產品主要銷往韓國和日本。一拉溪供銷社將四十噸“采綠”牌蘇葉銷往南韓,一次性創匯一萬八千美元。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他們建起了蘇子產品加工廠,成立了蘇子生產專業合作社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協會,逐步引導農民走上了產業化發展之路,他們以服務“三農”為已任,為廣大農戶簽訂了蘇子種植契約,確定了保底價,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並將統一從南韓購進的優質種子,專用肥料、農藥等送到農戶手中,對特困戶統一辦理了購銷業務。同時他們還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村屯進行科技培訓、現場指導、實行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嘗到甜頭的農民種植蘇子的積極性一年比一年高漲。截止2008年五月末,該社已收購蘇葉三千噸,實現產值三百五十萬元,出口創匯四十多萬。巴掌大的蘇子葉飄洋過海出口韓國,成為韓國人鍾愛的鹹菜,並占領了韓國80%多的市場,再加上出口韓國的蘇籽,每年為國家創匯40萬美元。在吉林省永吉縣,蘇子的種植和銷售漸成燎原之勢,從小小的一拉溪鎮一直輻射到四平、延吉、松原、白城等其它地區。如此成績,是與永吉縣一拉溪蘇子專業社的努力分不開的。2004年,該專業合作社收購蘇葉2500噸、蘇籽4000噸,銷售4000萬元,為農民實現收入1000多萬元。八月份正是蘇子葉採摘的時候。站在田邊望去,只見成片的蘇子葉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蘇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約一米多高,橢圓型的葉片有巴掌那樣大,看起來普通極了。蘇子在十月份結出的蘇籽可以用來榨油。就是這種不起眼的植物,在當地農民的眼中卻藏著“金”:種一畝蘇子相當於兩畝玉米的收入。

2、良好的科技服務帶動了全鎮畜牧業的良性發展。2008年,全鎮共有市級牧業小區3個,縣級牧業小區11個,千隻以上的肉雞養殖戶為33戶,鵝養殖戶9戶,蛋雞養殖戶12戶,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13戶,100頭以上的為55戶。全鎮26個村現存欄黃牛7863頭,生豬7621頭,肉雞10萬隻,蛋雞14萬隻,梅花鹿400頭,現有養殖大戶122個。該鎮農戶畜牧業養殖收入占當地農民年收入的40%至60%。

3、農業開發區高質量建設了覆蓋岔路河鎮、萬昌鎮、一拉溪鎮的萬公頃綠色水稻基地,嚴格實行統一水稻品種、統一栽培規程、統一肥料、統一防病除蟲,使水稻質量全部達到綠色食品標準,產量比建設前提高10%。

旅遊資源

綠色產業科技示範園區 綠色產業科技示範園區

1、吉林卓遠綠色生態基地位於青山綠水的吉林古城永吉縣一拉溪鎮。這裡植被清秀、土壤肥沃、資源豐富、稱物化天寶、人傑地靈。基地占地面積為15公頃,園區內有一口深2750米的溫泉井,四季水溫在62攝氏度以上,與長白山溫泉為同一水系,經國家權威部門檢驗測得,水中還有很多種的有意元素及礦物質。吉林卓遠綠色生態基地采長白山之靈,匯松水之精微,採用生態溫室,生產出外形飽滿、色澤鮮艷、口感極佳、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的綠色果蔬。出產無公害的水稻、玉米、開展肉類的養殖以及深加工,產品已經通過國家綠色質量認證。吉林卓遠綠色生態基地以“卓越、綠色、健康、永遠”為宗旨,充分利用天然溫泉水的資源優勢,堅持以綠色、環保、持續的經營理念。本著企業發展規模化、產品標準原則化、以農業綠色生態為依託,以生態旅遊、綠色採摘、溫泉度假、休閒垂釣為載體。使基地成為集種植、養殖、度假、旅遊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休閒領頭羊。2、2001年2月,綠色產業科技示範園區正式成立,她是由以岔路河鎮為主體的三鎮一鄉一局組成(岔路河鎮、萬昌鎮、一拉溪鎮、官廳鄉、星星哨水庫灌區管理局),園區位於吉林省長吉南線公路(長春市至吉林市)中段,長吉走廊的中間部位,園區中心西距省會長春市45公里,東距吉林市43公里。省內聞名的星星哨水庫旅遊區就座落在園區內。園區位於星星哨水庫灌區之內,灌溉水水質良好,未受到污染,從水源到農田流程長,灌溉水溫適宜,適合作為綠色有機水稻灌溉用水。2002年2月,經聯合國工發組織評審,岔路河綠色產業科技示範園區通過了ISO14001國際環境體系認證,在綠色稻米認證上是全國首家。園區內民風質樸、資源豐富、風光秀美、人傑地靈。3、紅花農場位於吉林省永吉縣一拉溪鎮東10公里處。農場2008年現有土地面積178公頃,其中,可耕水田面積120公頃,可耕旱田面積21公頃,魚塘面積15公頃,濕地面積22公頃。農場周邊河水環繞,沿河兩側水清草綠,蜿蜒而走,綿延十幾里,環境優美,未受任何現代工業污染,田園風味濃厚,一派自然天成的風光景象。攬勝之餘,並可作休憩之所。

能源

1、岔路河、一拉溪、萬昌境內的石油、天然氣、萬昌地熱溫泉以及礦泉水皆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2、2007年6月5日一拉溪鎮認真完善退耕停耕還林工作中的林地承包契約書,針對過去個別村社與農戶簽訂的契約書中,存在許多不完善的條款,在2007年得到了糾正。鎮政府主動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規範契約內容,統一制式,細化了契約條款,特別針對承包林地契約書,明確了主要條款,把還林放在第一位,林地必須還林,不許經營其他生產活動,確保了契約的嚴肅性。對簽訂契約的農戶,進行公示,增大了透明度,起到了對承包者的監督作用,也促進了退耕停耕還林工作。

重點企業

1、永吉縣一拉溪汽車部件廠,2005年有職工80人,廠房三座,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年生產汽車部件63餘件,可獲利二十餘萬元。

2、永吉縣一拉溪供銷社蘇葉加工廠,2005年有職工60人,廠房二座,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辦公樓一座,年加工蘇葉600噸,可獲利二十餘萬元。

人物

關長遠、張淑雲夫婦在河堤上維護果樹 關長遠、張淑雲夫婦在河堤上維護果樹

2005年3月,關長遠將自己的機車修理部交給了自己的徒弟打理,帶著老伴和收養的18歲的腦癱兒子胖小回到了離別整整20年的故鄉一拉溪鎮二道村。 吉林省永吉縣的農民關長遠和妻子張淑雲,自2005年春天至2008年,自掏8萬元在永吉縣一拉溪鎮鰲龍河的兩個支流上修建起7000多米長的河堤,使沿線農民受益。他們的行為感動了周邊村民,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修堤的行列中來。2007年春天,關長遠夫婦又開始修築全長5300米的二道嶺子大河河堤。這一次關長遠夫婦的行動得到了村里和村民的支持。村民們都主動出義務工,不要關長遠一分錢。為了儘快完成,村里和關長遠商量後,決定由村里出資2.8萬元,關長遠出資3萬元用來租用挖掘機、僱人力及購買樹苗等。截止2007年11月上旬,全長5300米的二道嶺子大河河堤修好了,新修築的堤壩最深處達10米,平均寬五六米,足以抵擋汛期的大水。2008年1月,農民關長遠的名字先後在吉林省兩項最有影響的評比中出現:1月16日,他獲得了由吉林省慈善總會等單位舉辦的2007年“感動吉林十大慈善人物獎”;1月27日,他又榮獲了由吉林電視台、吉林年鑑、新文化報等單位舉辦的2007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