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膏菌

鵝膏菌

鬼筆鵝膏,又名毒鵝膏菌,鵝膏菌(Amanita)是真菌界、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中一類真菌的總稱。此菌極毒,含有毒肽和毒傘肽兩大類毒素。目前尚無有效解毒辦法,中毒後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發病初期以胃腸道病症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此後一兩天似乎病癒,這時患者以為病癒,也可以活動。但實際上毒素還在進一步損害肝、腎、心臟、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其死亡率甚至高達100%。

基本信息

特徵簡介

鵝膏菌鵝膏菌

誤采誤食野生蕈中毒事件中,95%是由鵝膏蕈所致。鵝膏毒肽是鵝膏蕈所含的最重要致死毒素,鵝膏毒肽為雙環八肽,天然鵝膏肽有α-鵝膏毒肽等9種。鵝膏毒肽能溶於水,化學性質穩定,耐高溫和酸鹼。食入後,可迅速被消化道吸收進入肝臟,並能迅速與肝細胞RNA聚合脈結合,抑制mRNA的生成,造成肝細胞壞死,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為主的多器官衰竭。

臨床特點

鵝膏菌鵝膏菌

鵝膏毒肽屬於慢作用毒素,其臨床特點為:(1)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即採收野生蘑菇較多的夏秋季;(2)具有集體發病的流行病學特點;(3)死亡率高達60%以上;(4)臨床過程典型:潛伏期(3-6)小時、急性胃腸炎期(24-48小時)、假愈期(大約24-48小時)、內臟損害期和恢復期(時間漫長),實際上大部分中毒患者死於內臟損害期;(5)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

毒蘑菇可致命,“經驗”與“土法”不可靠,不要採食野生菇,確保健康和生命安全;經營食用菌的餐飲企業要提高警惕、嚴把採購關、確保食品安全。各級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對蘑菇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依法處罰違法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加強毒蘑菇的監測和對蘑菇生產經營企業的培訓指導;醫療機構要做好蘑菇中毒應急救治的準備工作,落實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菌物界(四)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