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狀禿馬勃

頭狀禿馬勃

頭狀禿馬勃,勃子實體單生或群生。夏秋生於疏林中地上、路邊和草地上。幼嫩時供食用,成熟後可藥用,有生肌,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頭狀禿馬勃 頭狀禿馬勃
子實體小至中等大,陀螺形,高4.5-7.5(10)cm,寬3.5-6cm,不孕基部發達。包被兩層,均薄質,很薄。緊貼在一起,淡茶色至醬色,初期具微細毛,逐漸光滑,成熟後上部開裂並成片脫落,孢體黃褐色。

孢子淡青色,上具極細的小毛,稍有短柄或短尖頭,球形。孢絲與孢子同色,長,有稀少分枝和橫隔。

生長環境

夏秋季於林中地上單生至散生。

分布範圍

頭狀禿馬勃 頭狀禿馬勃

分布於我國河北、吉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香港、廣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區。

主要價值

【化學名】 Diazenecarboxamide,2-[4-hydroxy-2-(methylsulfonyl)-6-(methylthio)phenyl]-(E)-

【結構式】

【CAS】 169758-57-0

【分子式及分子量】 C9HNOS; 289.34

【化學分類】 有機硫化物 organic sulfide

【物理性狀】 紅色片晶 (甲醇),mp192~194℃。IRv (KBr) cm: 3437,3287,1719,1588,1492,1421,1342,1301,1207,1143,982,964,938,845,752。FABMS m/z: 312 (MNa),328 (MK)。HNMR。CNMR。。

【植物來源】

馬勃科 (Lycoperdaceae)

頭狀禿馬勃Calvatia craniformis (Schw.) Fr.子實體 (收率: 0.00061%)

【活性及代碼】

K6Z: 抗腫瘤作用。對K562白血病細胞呈抗腫瘤活性,ED50為38.7μg/mL。

菌物界(四)

“菌物界”這個名詞是我國學者裘維蕃等於1990年提出的,並已得學術界的一定支持,這是指與動物界,植物界相併列的一大群無葉綠素,依靠細胞表面吸收有機養料,細胞壁一般還有幾丁質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卵菌等)3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