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屎菰

氣味辛、平、無毒。

牛屎菰

馬勃,欲稱牛屎菇或馬蹄包。英文名: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 屬擔子菌類馬勃科。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辛,平。歸肺經, 清肺利咽,止血。用於風熱郁肺咽痛,咳嗽,音啞;外治鼻衄,創傷傷出血。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釋名

馬勃、馬批、馬譬、牛屎菰。鳥蛋

概述

馬勃本草記載最早見於《名醫別錄》,稱其“味辛平無毒,
主治惡瘡馬疥”,生長環境為“園中久腐處”。最早關於
馬勃的藥材性狀描述的是南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
中說:“馬勃……,紫色虛軟,狀如狗肺,彈之粉出,傅
諸瘡用之甚良也。”顯然陶氏所述紫色馬勒Calvatialilacina
無疑。此後的歷代本草,諸如《千金翼方》、《新修本草》及《蜀本草》等均列有馬勃條,其性狀描述“如紫絮”,“紫塵出”等,很確切地描繪了紫色馬勃的性狀特徵。到宋代,馬勃的品種有了變化。《本草演義》記載,馬勃“所謂牛溲馬勃,有大如頭者,小亦如升”牛溲即牛屎菰。《本草綱目》也以牛屎菰為馬勃的異名,但從《本草演義》記載看,牛溲是當時藥用馬勃的另一品種。從《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的附圖來看,前者似乎指大馬勃或脫皮馬勃,後者為前者的複製。
中國藥典》2000年版共收載的馬勃藥材,均為灰包科真菌,有三個來源:脫皮馬勃大馬勃紫色馬勃
脫皮馬勃:子實體近球形至長圓形,直徑15~20厘米。包被薄,易消失,外包被成塊地與內包被脫離,內包被紙狀,淺煙色,成熟後全部消失,遺留成團的孢體隨風滾動。孢體緊密。有彈性,灰褐色,漸退成淺煙色,由孢絲及孢子組成;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淺褐色,粗2~4.5微米;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直徑4.5~5微米。生於草地上。
大頹馬勃:子實體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5~20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無或很小;包被白色,後變淺黃或淡青黃色,由膜狀外被和較厚的內被所組成,初微具絨毛,漸變光滑,質脆,成熟後開裂成塊而脫落,露出淺青褐色的孢體;孢子粉狀,球形,光滑或有時具細微小疣,淡青黃色,直徑3.5~5微米;孢絲長,與孢子同色,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粗2.5~6微米。生於曠野草地上。
紫色馬勃:子實體陀螺形,直徑5~12厘米,不孕基部發達;包被薄,兩層,上部常裂成小塊,逐漸脫落,內部紫色,當孢子及孢絲散失後遺留的不孕基部呈杯狀;孢子粉狀,球形,直徑4~5.5微米,上有小刺;孢絲很長,分枝,有橫隔,互相交織,色淡,粗2~5微米。生曠野草地上。

名稱由來

馬勃是個放豬娃。一年夏天,馬勃和幾個孩子到荒山割草。有個孩子不小心,腿肚子被樹枝劃破了,鮮血直流。那孩子疼得直哭,別的孩子也嚇慌了。馬勃卻說:"別哭,你把傷口按住,等我給你治。"他在山坡上東轉西轉,找到一個灰褐色的包樣東西。馬勃把灰包往那孩子的傷口上一按,然後用布條紮緊,便把他背回了家。過了三天,那孩子揭開一看,傷口沒化膿,而且還長出新鮮的嫩肉;再過兩天,傷口全好了。人們問馬勃:"你小小年紀,怎么知道那東西止血?""你們看,"馬勃捲起庫腿,露出一道傷疤,"這就是大灰包治好的。""誰教你的?""我自己。"馬勃說:"有一回在山上砍柴,一沒留神,腿被刀砍了,血流不止,疼得直冒汗。正在這時我看見身邊有個大灰包,急忙用它按住傷口,當時就止住了血,過了幾天,傷口就長好了。以後,不管手劃破了,還是臉碰了皮兒,我都去找大灰包來治。"
從此以後,人們就傳開了,凡是有外傷的就找馬勃;找不到馬勃,就到山上找大灰包。日子一久,"馬勃"便成了大灰包的名字。說了半天大灰包到底是個啥呢?原來它是馬勃科馬勃菌的子實體,幼嫩的時候是球形的,成熟後乾燥化為灰褐色的灰包。人們漸漸發現,它不但可以止血,還能清利咽喉、散瘀消腫。由於它的用途越來越多,後來就成了一味有名中藥。

藥品簡述

藥名:馬勃
漢語拼音:ma bo
英文名: 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紫色禿馬勃 Calvatia lilacinaLloyd
2、脫皮馬勃 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b.
3、大禿馬勃 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
功效分類:清熱藥。
科屬分類:灰包科。
別名:馬疕馬屁勃、馬疕苗、灰菇、馬屁包、牛屎菇、灰包菌、藥苞、人頭菌、牛屎菌、大氣菌、灰菌、雞腎菌、地煙。
性味:辛,平,無毒。
歸經:歸肺經
功能:有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的功效。
主治:用於風熱肺咽痛、咳嗽、音啞;外治鼻衄、創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用法用量:1.5~6g。外用適量,敷患處。
藥材基源:馬勃科植物脫皮馬勃、大頹馬勃、紫色馬勃的乾燥子實體。
生態環境:
1、紫色禿馬勃 夏、秋季多生於草地開闊地。
2、脫皮馬勃 夏、秋季見於開闊的草地上。
3、大禿馬勃 晚夏及深秋生曠野草地或山坡砂質土草坡草中叢中。
資源分布:
1、紫色禿馬勃 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2、脫皮馬勃 分布於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蘇、新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地.
3、大禿馬勃分 分布於遼寧、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蘇、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資源分布: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湖北、湖南、貴州、遼寧、山西、青海、等地。
採收和儲藏:7~9月,當子實體剛成熱時採收,拔起後,去淨泥沙,曬乾。本品在霉雨季節生長很快,4~5日即成熟,應注意適時收采,過早過遲均影響質量。
炮製:紫色馬勃馬勃的加工炮製,從古代文獻來看,多為去膜取末。《本草衍義》明確指出要“去膜”,故方劑中均以“馬勃末”入藥,加工則是“去膜取末”。明代《本草品匯精要》炮製項下亦記載“去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馬勃修事項下說:“凡用,以生布張開,將馬勃於上,摩擦,下以盤承,取末用。”

用藥禁忌

1、《飲片新參》: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2、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偶有身熱、頭昏、倦怠、嘔吐、腹痛或失眠,尿頻及皮膚過敏等,一般在1~2周內可消失,嚴重者停藥後即可愈。

化學成分

1、脫皮馬勃:子實體含亮氨酸酪氨酸尿素麥角甾醇、類脂質、馬勃素等及磷酸鈉72.18%、15.66%、2.93%、矽酸0.44%、硫酸鹽8.77%,其中,以磷酸鈉含量最高。
2、大馬勃:子實體脂溶性部分含麥角甾-7,22-二烯-3-酮、麥角甾-7,22-二烯-3-醇、β-谷甾醇、棕櫚酸、過氧化酶、輔酶Q脂肪酸等,總胺基酸含量為32.9mg/100mg。
3、紫色馬勃:子實體含抗菌成分馬勃酸、抗真菌及抗菌成分對位羧基苯基氧化偶氮氰化物、類固醇二聚體。此外,還含有胺基酸和磷酸鹽。
4、紫色禿馬勃子實體馬勃菌酸(calvaticacid)。大禿馬勃子實體含α-澱粉酶(α-amylase)及多種氫基酸(amino acid)。頭狀禿馬勃子實體含馬勃菌酸。網紋馬勃子實體含網紋馬勃酸(lycoperdic acid),蛋白質(protein)31.7%,黑色素(melanin),類脂(lipid),脂肪酸(fatty acid),芳香酸(aromatic acid).梨形馬勃子實體含馬勃菌酸,馬勃菌酸甲酯(methyl calva-tate), 苯甲酸(benfzoic acid) 。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脫皮馬勃對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顯的止血效能,不亞於澱粉海綿或明膠海綿,對鼻出血亦有效。原理未明。
2、抗菌作用:體外試驗,脫皮馬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肺炎雙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少數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劑中含大量色素,經用活性炭脫色後,抗菌作用大減。埃蕈新鮮子實體的壓榨汁,給動物注射,可毒害毛細血管,引起內臟出血。
3、咽喉腫痛,不能咽物:用馬勃一分、蛇蛻一條,澆為末,棉裹一錢,含咽。
4、失音:用馬勃、馬牙硝,等分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內。
4、失音:用馬勃、馬牙硝,等分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內。
5、久咳:用馬勃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
6、積熱吐血:用馬勃感想為末,加沙糖做成丸了,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
7、妊娠吐血及鼻血:用馬勃研為末,濃米湯送服半錢。
8、抗癌:大馬勃製劑經動物試驗,有顯著的抗癌活性。
9、損傷血管:埃蕈新鮮子實體的壓榨汁,給動物注射,可損害毛細血管以致內臟出血。
10、抗細菌和真菌:紫色馬勃的製劑對細菌和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方劑

銀翹馬勃散
【處方】連翹30克,牛蒡子18克,銀花15克,射干9克,馬勃6克。
【製法】上杵為散。
【功能主治】清熱利咽。治濕溫喉阻咽痛。
【用法用量】每服18克,水煎服。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18克,桔梗15克,葦根15克。
馬屁勃丸
馬屁勃丸(《普濟方》)治久嗽:馬屁勃不以多少,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湯送下。方中馬勃清肺,利咽,為君藥。
馬豆湯
馬豆湯(《中藥臨床套用》)治咽喉腫痛,項腫咽痛等;亦治上呼吸道炎,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馬勃3g,山豆根、玄參各9g,生甘草6g。水煎服。方中馬勃清肺,利咽,為君藥。
加味銀翹馬勃散
【處方】銀花15克,連翹15克,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藍根30克,大青葉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治熱毒蘊結於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馬勃丸
【處方】馬勃半兩,白礬灰半兩,惡實(炒)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1方無陳橘皮)。
【製法】上為末,漿水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骨鯁在喉中不出。
【用法用量】含化咽津。

臨床套用

1、用於外科手術止血:觀察前列腺摘除術25例、肝脾破裂出血各2例、腎部分切除術1例、肝葉切除3例,阻塞性黃疸手術中止血1例,均達止血效果,無併發症及不良反應。馬勃菌絲海綿的用法基本與其他動植物止血海綿相同,使用前不用水浸泡,直接貼於創面,稍加壓迫即可。套用馬勃粉時先用紗布保護周圍臟器,在創面撒布馬勃粉後,稍加壓迫即可。馬 勃粉用量較少,粘著性強,撒於實質臟器出血創面很薄一層,不用任何敷蓋物即可止血。實質臟器部分切除之出血創面,或外傷破裂之創面,用馬勃止血,可避免大塊縫扎組織及由此而引起的組織壞死、繼發感染、再出血等。用於前列腺摘除的止血,因馬勃粉末極細不致阻塞尿路;且壓迫前列腺囊壁也較均勻;肉眼血尿消失時間最長為3天,較其他方法3~7天血尿消失有明顯縮短;又因其具有抑菌作用,可防止感染;異物反應也較小。一部分泌尿道手術採用馬勃止血後,有廢棄歷來在膀胱、尿道內留置導尿管等的可能。初步認為馬勃的止血原理屬於物理機械性作用。
2、用於口腔科止血:拔牙時牙槽窩出血,放置馬勃絮墊填壓即能止血;口腔黏膜因外傷而呈粉碎性撕裂所致出血、縫合困難者,或牙齦滲血、創傷面暴露者,以馬勃粉撒布,用紗布壓迫亦能止血。由於馬 勃絮墊不能完全被組織所吸收,故不能作組織內埋藏止血或死腔填塞之用。
3、用於出血:取馬勃絮墊放於出血點上,輕輕加壓。據113例觀察,109例皆獲良效。
4、用於外傷出血:對於切傷、挫傷、刺傷等出血,可用馬勃粉撒布或馬勃絮墊、馬勃繃帶、馬勃紗布包紮。據467例觀察,有效率占97.8%。
5、其他:馬勃還可以製成丸劑、含片,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或製成軟膏治療凍瘡。癤腫等,均有一定療效。
6、治咳嗽失音、咽喉腫痛,常與銀花、山梔、薄荷、牛蒡子玄參等同用。
7、另有用馬勃適量敷蓋或填塞清瘡後的患處,治療糖尿病壞疽,均獲治癒(吉林中醫藥1991,5:10);
8、用乾燥馬勃撕成1~3cm塊狀,高壓消毒,直接覆蓋於清瘡消毒後的外傷瘡面,加壓包紮,治療外傷性創面191例,5~10日內瘡面脫痂痊癒(遼寧中醫雜誌 1995,4:171);
9、用馬勃粉高壓消毒後,撒於患處,治療潰破的凍瘡132例,治癒率為95%;用馬勃配黃連、明礬等,煎湯保留灌腸,治療非特異性潰瘍性直腸炎,取得良效(中藥臨床新用2001:76)。

常用配方

1、治咽喉腫痛,項腫咽痛等;亦治上呼吸道炎,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馬勃3g,山豆根玄參各9g,生甘草6g。水煎服。方中馬勃清肺,利咽,為君藥。(《中藥臨床套用》)
2、治急喉閉:馬屁勃、焰硝各一兩。上為末,每用一字許,吹入喉內,吐涎血出,愈。(《經驗良方》)
3、治久嗽:馬屁勃不以多少,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湯送下。方中馬勃清肺,利咽,為君藥。(《普濟方》)
4、治聲失不出:馬屁勃、馬牙消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元方》)
5、治吐血:馬屁包,為末,砂糖丸如彈子大,每服0.5丸,冷水下。方中馬勃止血,為君藥。(《袖珍方》)
6、治妊娠吐衄不止:馬勃末,濃米飲服半錢。(《聖惠方》)
7、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陳皮(去白)、生甘草、元參、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錢,僵蠶、升麻各七分。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李杲·普濟消毒飲)
8、治臁瘡不斂:蔥鹽湯洗淨,拭乾,以馬屁勃末敷之。(《稗史》)
9、治癰疽:馬勃擦粉,米醋調敷即消;併入連翹少許,煎服亦可。(《外科良方》)

文獻論述

1、《本草從新》:每見用寒涼藥敷瘡者,雖愈而熱毒內攻,變生他病,為害不小,惟馬勃辛平而散,甚為穩妥。張壽頤:馬勃,《別錄》雖止治惡瘡馬疥,蓋既能散毒,又能燥濕,以療濕瘡,固得其宜,故弘景亦謂敷諸瘡甚良。今人用以為金瘡止血亦效。寇宗奭治喉痹咽疼,蓋既散鬱熱,亦清肺胃,確是喉症良藥。東垣普濟消毒飲用之,亦是此意。內服外敷,均有捷驗,誠不可以微賤之品而忽之。
2、《別錄》:主惡瘡、馬疥。陶弘景:敷諸瘡。
3、《本草衍義》: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4、《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
5、《玉楸藥解》:治骨鯁吐血。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紫色禿馬勃 完整子實體呈扁圓形,不完整子實體呈杯形,直徑5-12cm,不孕基部發達,基部有柄。包被薄,紫褐色,粗皺,有圓形凹陷,上部包被脫落後,露出紫色孢體。全輕泡,有彈性,用手捻後有大量孢子飛揚。氣味微弱。
2、脫皮馬勃 子實體呈扁球形或類形,直徑15-18cm或更大,無不孕基部,包被灰棕色或褐黃色,紙質,菲薄,大部分已脫落,留下少部分包皮;孢體黃棕或棕褐色。體輕泡,柔軟,有彈性,呈棉絮狀,輕輕捻動即有孢子飛揚,手捻有細膩感。氣味微弱。
3、大禿馬勃 子實體呈扁球形,或壓扁的不規則塊狀物直徑15-20cm或更大,不孕基部小或無,外包被灰黃色,紙質,常脫落,內包被厚硬而脆,成塊裂開,黃棕色;孢體淡青褐色,絮狀而輕,鬆散,輕輕捻動即有孢子飛揚。氣微臭,昧微苦澀。

顯微鑑別

1、紫色禿馬勃 孢子球形,直徑4.5-5.5μm,有小刺;孢絲長,分枝狀,互相交織,粗2-5μm。
2、脫皮馬勃 孢子褐色,球形,有小刺;孢絲長,有分枝,互相交織,淺褐色,粗2-5μm。
3、大禿馬勃 孢子淡青黃色,球形,光滑或有時具細小疣;孢絲長,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粗2.5-6μm。

化學鑑定

1、取本品置火焰上,輕輕抖動,即可見微細的火星飛揚,熄滅後,發生大量白色濃煙。
2、脫皮馬勃:粉末灰褐色。孢絲長,淡褐色,有分枝,相互交織,直徑2~4.5μm,壁厚。孢子褐色,球形,直徑4.5~5μm,有小刺,長1.5~3μm。
大馬勃:粉末淡青褐色。孢絲稍分枝,有稀少橫隔,直徑2.5~6μm。孢子淡青黃色,光滑或有時具微細疣點,直徑3.5~5μm。
紫色馬勃:粉末灰紫色。孢絲分枝,有橫隔,直徑2~5μm,壁厚。孢子紫色,直徑4~5.5μm,有小刺。
3、取本品碎塊1g,加乙醇與0。1mol/L氫氧化鈉溶液各8ml浸濕,低溫烘乾,緩緩熾灼,於700℃使完全灰化,放冷,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磷酸鹽的鑑別反應。
色濃煙。

代用品

作馬勃入藥尚有下列數種:
(1)灰包科脫皮馬勃屬植物大口靜灰球Bovistella sinensis Lloyd 。分布於吉林、河北、陝西、山西、甘肅、江蘇、廣東、貴州等省;
(2)長根靜灰球Bovistella tadicata(Mont.)Pat.分布於吉林、甘肅、四川等省;
(3)硬皮馬勃科硬皮馬勃屬植物光硬皮馬勃Scleroderma cepa Pers.又名硬馬勃、小圓子馬勃,分布於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省;
(4)粗硬皮馬勃Scleroderma geaster Fr.分部於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5)硬皮馬勃科豆包屬植物豆包菌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Coker er Couch,分布於江蘇、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
(6)灰包科灰包屬植物多形灰包Lycoperdon polymorphum Vitt,分布於河北、新疆、青海、江蘇、浙江、江西等省,在雲南作馬勃用;
(7)灰包科栓皮馬勃屬植物栓皮馬勃Mycenastrum corium(Guers.)Desv.分布於內蒙、河北、新疆、青海等省。
此外,灰包科馬勃屬植物龜裂馬勃Calvatia caelata (Bull. ex DC.)Morg.和灰包菇科灰包菇屬植物灰包菇Secotium agaricoides (Czern.)Hollos等的子實體在內蒙古個別地區也作馬勃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