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鳳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雞東縣境內,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26570km2,核心區面積11 053km2;,緩衝區面積5 659.6km2,實驗區面積9 857.4km2。保護區始建於1989年,為縣級松茸自然保護區,2002年4月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2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遼寧省鳳城市境內,地處千山山脈南麓。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始建於1989年,為縣級松茸自然保護區,2002年4月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2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有高等植物900多種,既有長白植物區系成分,又有華北植物區系成分。海拔400米以下主要有油松側柏槲櫟楓楊臭椿、垂柳等華北植物區系的代表種,並有大面積的油松林。

基本信息

建立時間:1981年9月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丹東鳳城市東南3公里處,東至古城裡,北至鐵路線,西、南臨瀋丹鐵路。地理坐標為東經124°3′18″,北緯40°25′25″。

占地面積:
總面積2600公頃,其中國有林427公頃。占地面積:保護區總面積為26570hm2,核心區面積11053hm2,緩衝區面積5659.6hm2,實驗區面積9857.4hm2。

環境狀況:空氣符合國家二級標準。

資源狀況:
(1)植物資源,高等植物102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0餘種。有一級保護植物人參、三級保護植物黃鳳梨、核桃楸、天女木蘭刺五加野大豆等。 (2)動物資源,脊椎動物58科162種,獸類23種,鳥類122種,爬行類動物23種,兩棲類7種。

類別類型:自然生態系統類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保護對象:華北長白植物區系珍稀物種及風景林。

綜合價值:
(1)科研價值。珍稀物種多,典型的過渡地帶植被類型,在植物地理學上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2)經濟價值。開發利用野生資源,開展生態旅遊、科普宣傳活動。 (3)環境價值。保護野生動物及森林植被,為科研提供依據。

管理狀況:
建有遼寧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現有職工1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人,有松遼吉普車一台、滅火機6台。

自然環境:
保護區為剝蝕山地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2座,其中最高峰攢雲峰海拔836米。一些剝蝕嚴重的陽面山形成了懸崖峭壁。氣候年均溫8.5℃,無霜期128~180天;年降水量1040毫米。區內水源豐富,溪流終年不斷。

植物資源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據統計區內共有野生植物703種、隸屬於137科394屬。包括苔蘚類植物77種,隸屬於29科55屬。維管束植物626種,其中包括蕨類植物21科36屬61種、種子植物87科303屬565種。種子植物中有裸子植物3科6屬11種、被子植物84科297屬554種。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東北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興凱松松茸紫椴、鑽天柳、水曲柳、野大豆、胡桃秋、黃檗、紅松、浮葉慈菇10種。
保護區既有長白植物區系成分,又有華北植物區系成分。海拔400米以下主要有油松、側柏、槲櫟、楓楊臭椿、垂柳等華北植物區系的代表種,並有大面積的油松林。海拔400米以上地區生長著長白植物區系的代表植物,如紅松、色木槭、人參、假色木、擰筋楸、四花苔草等。此外,還有一些只在這個過渡地帶存在的植物如天女木蘭槭葉草玉鈴花淫羊霍鹽膚木等。植被類型屬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和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過渡地帶,包括油松林、核桃楸樹林、落葉闊葉雜木林、蒙古櫟林、槲櫟林和尖柞、楓楊林,以及落葉松和紅松人工林。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陸棲脊椎動物343種,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自然保護區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4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7種:東北虎、原麝、東方白鸛、金雕、白尾海雕、白頭鶴、丹頂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2種:棕熊、黑熊、猞猁、馬鹿、大天鵝、鴛鴦、蒼鷹等。
(一)普通(上狂下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隼形目、鷹科,別名土豹。雄鳥體長52厘米,雌鳥57厘米。通體黑褐色,頭部淡褐色,尾具若干不明顯的黑色橫斑;兩翅下面各具一大形白色快斑;腿羽褐色或黃褐色。喙黑色,以小型獸類為食。繁殖期5~6月,每窩產卵2~3枚。
(二)灰背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隼形目,隼科。別名鴿子鷹。體長28~33毫米,上體藍灰色,各羽具黑色的羽乾紋。後頸有一道棕褐色領圈,並雜以黑斑;胸、腹、兩脅有棕褐色的粗紋。喙灰藍色、尖端黑色。灰背隼棲息山區溝谷、曠野、荒漠、草原及灌叢地帶,在空中追捕鴿子等鳥類,也吃蜥蜴、蛙、昆蟲等。多占用舊巢,卵為磚紅色,密布暗紅褐色斑點。
保護區內植被處於原始狀態。根據中、美、俄國際合作調查表明,與保護區接壤的俄方境內有5--6隻東北虎小種群活動頻繁,自1989年建區以來,東北虎活動頻繁,每年都可見到東北虎活動足跡,2004年12月末,在保護區內發現了2—3隻家族式的野生東北虎捕食野豬的痕跡,其保護意義重大。

傳說故事

1、山名趣談之一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山門

鳳凰山原先叫“熊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兒根本就沒有山,而是一個方園幾百里的深潭。人們都說這深潭是東海的海眼。海眼中住著一群惡龍,經常出沒水面擾亂四方。從海眼裡往外噴水害人,直攪得惡浪滔天,飛沙走石,日月無光,本來的一片草青林茂的沃野變成了一塊恐怖的世界。因此方圓幾百里斷絕了人煙。

傳說大禹治水來到長白山一帶,見到那裡的人們都住在陰暗潮濕的地窖子中,很奇怪,就問道:“此地山高林密,木材又多,為何不伐建造房屋居住,要住地窖子呢?”人們告訴他:“正因為此地山高風大,氣候寒冷,所以在平地上耐不住寒冷,才住在地窖子中。大禹又問:”聽說東海的海眼附近,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為什麼不到那兒去居住呢?”人們說,那海里住著一群惡龍,經常興風作浪,比這寒冷嘲熱諷的氣候還厲害,在深潭那兒根本無法生活,所以人們才躲避到這裡,”大禹聽了人們的述說,心裡非常同情,決心填平海眼,壓死惡龍為民除害,讓人們搬遷到比較暖和的地區居住。

他來到海眼邊,端量了海眼絕非平常,只有長白山較大的山頭,才能填平這海眼。他立刻回到了長白山下,用他千鈞之力使勁去搬那山頭,可是,山頭非常堅硬沉重,大禹連搬了次都沒有搬動。最後、大禹變成了一頭雄猛的大熊,用頭使勁向山頭撞去。“轟隆隆”一聲驚天動地地般的巨響,山頭被撞了下來,他才抱起山頭,轉身來到了海眼旁,把惡龍壓在了山底下,把海眼填死了,不多久這兒變成了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土支肥沃的好地方。人們紛紛由長白山地窖子搬來建造成房屋定居在這了,為了紀念大禹化熊撞山,填死海眼,鎮住惡龍,就把這座山叫做熊山,後來這山里山外生長了許多梧桐樹又引來了崢嶸,人們又把它叫做鳳凰山。

2、山名趣談之二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

傳說天上有一隻小鳳凰,不甘心於天宮裡的寂寞,時刻不忘下凡之心,想往投奔人間享受一番愛情有歡樂。小鳳凰得知有兩條小龍,這二龍也有這樣罹思念下凡的想法,她便和其它小龍言定終身,約定先後離開天宮,投奔人間。一日,鳳凰得知兩條小龍已逃出天宮,她怕誤了時機,隨之朝人間偷偷飛來。天上有個封神官,姜子牙愛管閒事,他對小龍的叛逆舉動早有預料。兩條小龍剛到人間,還沒等變成公子,就被他治服了,姜子牙把他倆化作了兩座山定在人間,這就是鳳凰山對面的二龍山。接著,姜子牙又追趕小鳳凰,他正走著,忽見空中有鳳凰從他頭頂飛過,便尾隨追趕而去。鳳凰見有人追直,落在一個城裡,變作一個美麗的小姐,裝做店客投宿了。

姜子牙扮成一個化緣的道士,也來到客店,對店小二說:“你店剛才進來一隻鳳凰,讓我進友找一找。”店小二笑了:“鳳凰怎么能進我店,沒有此事。”姜子牙自覺冒失,忙解釋:“就是那個小姐。” 店小二又瞅瞅姜子牙說:“你這老道不出門化緣,反倒來找俊小姐,象個出家人樣子嗎?” 店小二幾句不冷不熱的話,姜子牙受不住院了,心裡核計: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山神土地,沒人敢說我一個不字,今天卻在一個小民面前碰了釘子……但又不便泄露天機,他瞧瞧自身打扮,只好向店小二道歉,退葉門外守候了一夜。姜子牙與店小二的對話,小鳳凰在屋裡聽得一清二楚,知道貌岸然姜子牙是為她而來,不知如何是好。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趕緊把羽毛拔掉幾顆,對外一吹,便回屋子睡覺去了。

姜子牙盼到天亮想等鳳凰出來時一把擒住,忽見屋內出來一個小姐,和鳳凰小姐長得一摸一樣,便想捉拿,剛伸手去拽,身後又來一個,也是這般長相,緊接著三三兩兩齣個沒完。他奇怪了,往大街上一瞅,滿街都是一個模樣。他忙進店,問店小二“你這城叫鳳凰城嗎?” 店小二回頭一看,又是昨天那個老道,覺得好笑:“啥?鳳凰城?你倒給這個地方送了個美名。”這一日,鳳凰從鳳凰城裡飛出來了。這回可不能再讓你跑了!姜子牙吹了一口仙氣,颳起一陣狂風,把鳳凰迫落在鳳凰城邊的一條大河邊。鳳凰抬起頭,對姜子牙說:“咱倆一無怨,二無仇,我在天上的事你可以管,在地上你管什麼事,還是各走各的吧!”姜子牙說:“你隨小龍私奔,違犯天條,玉帝令我掌管宮中之事,我豈能容你這種越規行為,你可能還不知道,那兩條小龍已被我治服,變作兩座龍岡,你還是改邪歸正,隨我返回天庭去吧。”小鳳凰一聽,小龍已被治服,淚水漣漣地說:“即然小龍已變成了山留在地上,我獨自回到天上,還有什麼意思。我和其中一條小龍終身已定,生死相依,也讓我變座山吧。” 姜子牙見鳳凰情真意切,低頭尋思了一會兒,說道:“就依了你吧,化作一座鳳凰山。如果你回心轉意,再讓你變成鳳凰,返回天庭。” 小鳳凰說:“我主意已定,永遠也不返回天庭,我和二龍山山相連,遙遙相對,也讓眾人知道我決非是一個三心二間的輕浮之人。”姜子牙念了幾句咒語,小鳳凰頓時變成一座大山,羽毛也跟著變成奇石葩和參天大樹,這就是現在看到美麗的鳳凰山。

3、山名趣談之三
相傳“鳳凰山”是唐太宗李世民賜封的。唐太宗征東到鳳凰城,尉遲敬德稟秦太宗:“附近有一座熊山,景致極美,何不前去一游。”太宗欣然,次日,文武大臣行至山下,太宗環顧山中景色,果然一派關東美景,心中甚悅,隨行文武官員讚賞不已。徐茂公啟奏太宗日:“多人傳災害,此山有洞,棲息鳳凰,可否探之。”太宗允奏降旨:“誰 人尋得鳳凰,其功非小。”大家領旨分頭而去。齊國遠與尤俊達二人同至兩山,見有幾株梧桐樹,下有一石台,台下有一巨石,似烏金一般。石下有洞,洞旁有一黑色石卵,碗大粗細,兩頭尖中央大,齊國遠道:“尤大哥,此有梧桐和穴洞,一定是鳳凰巢了,快去啟奏萬歲。”
尤俊達轉身去回稟太宗。太宗大喜,同眾卿來至洞前,只見“烏金石”甚是耀眼,太宗又問,“為何不見鳳凰,有無鳳凰蛋?”那裡有鳳凰蛋,不過這等怪跡罷了,那烏色石卵便是。”徐茂公回奏。太宗又問:“如今可知,鳳凰在巢中么?若見得鳳凰朕之幸也。”茂公道:“鳳凰豈是輕易得見,非陛下至尊到此探洞方能出巢。”於是,齊國遠取一長桿,探入洞內攪動,瞬時,忽見裡面百鳥齊鳴,噪聲飛出,數千鳥往東飛起,四孔雀向南翔起,一對仙鶴往北飛起,片刻果有一對鳳凰,五光十色,長尾丈余,飛立在一峰巨石之上,對天子點頭三禮(此石後人稱拜祖石)然後,百鳥朝鳳翩翩起舞,五彩繽飛,光輝耀眼,文武大臣欣喜若狂,歡呼:“鳳凰拜祖,吾主萬歲!萬萬歲!”宗見此景此情,遊興更濃,隨即賜封“熊山”為“鳳凰山”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旅遊資源

鳳凰山為遼寧省四大名山之一,享有“遼東景勝首鳳山”的美稱。山上有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景點主要有七峰、十洞、十二台,使人感到“五步一處景、十步一重天”。區內保留了藥王廟、紫陽觀等寺廟,每年4月28日的廟會,遊人過達數萬。
鳳凰山城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古城牆

凰山城,原名山蔭城,是進入鳳凰山景區第一道城門。鳳凰山城門巍峨壯觀,險峻奇秀,山城形似城池,冤若城牆,中間南北懸門,城門上有疊層樓閣,兩側城牆形如長城,全城門由高低山峰環繞,山城西北角下有一峽谷,山澗小溪,蜿蜒十里許,兩側翠松懸崖,林濤陣陣,山水相映,構成一幅幅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卷。 正門兩側配以白底金字對聯,上聯:“雄峙遼東邊塞獨尊國名山,下聯:“鳳棲龍源福地攜來客旅君仙。據考察,鳳凰城自南北朝末就有兵事發生,築有山城,其城名日“熊山城”。到遼代改築有“山蔭城”。兩城之間都以鳳凰山為天然屏障,而且在鳳凰山的東山,廟溝等山坳處築有城壘。其城壘均用方形專用方形塊石依山疊砌。高低不等,低者不過兩 米,面向朝北看來烏骨城為防禦外來侵擾而築。這些城壘止前尚存的處所還不少,但多數已頹廢了。
●忽必烈塔
忽必烈塔,位於鳳凰山上斗母宮南拜祖石西側之山崗處,塔以元世祖忽必烈的名字命名。 忽必烈塔始建於元朝,具體年月無考。該塔純石製成,共三層,高三米,頗別致,頂有小旋門,內鐫一“佛”字,因蒙古族重佛之故。塔這元之物,元時鳳城在遼陽轄境內,為邊陲重地,一百年間當有遺蹟,塔實為其一,清人赫凡墅紀云:“鳳凰山里之深壑溝間有元塔聳立,雖其面蒙蒼苔,審視之尚有大元等字樣”,當時鳳凰山內元之遺物不僅為苔,尚有別物,雖然時過境遷,均遭毀棄,因塔堅固地處僻靜,人跡罕至,故今猶存。
●解放紀念塔
位於秀麗的鳳凰山中,它是鳳城人民為紀念一九四九年抗戰勝利,東北解放。於一九四六年六月建立的。解放紀念塔,用鳳凰山花崗石砌成,高七點一一米,塔由底坐、碑、帽三部分組成。塔碑長零點九米,寬零點八米,高三點六米,塔帽高一點二米,為中國古典屋頂式。解放紀念塔正面書刻:“解放紀念塔”五個醒目大字,背面書刻碑文,兩側有黨政領導同志的題詞。
●南無妙法通華經塔
鳳凰山自然保護區鳳凰山廟宇

此塔位於紫陽觀右側,解放軍紀念塔左側樹木之中,塔高2米,上周長2.4米,中周長2米,下座長1。8米,呈上大下小的圓頂圓柱形,下為正方形石座。
塔上刻有“南無妙法通華經”,此塔又叫經幢,是日本和沿付高行雄的墓塔。付高行雄的家庭是全家出家的僧人家庭。二戰時期隨日本侵略者來到中國東北。他在中國期間,倡導佛法,多行善事。後來死於鳳城。此塔是為了紀念他所修的。
●明尚書劉國晉
此墓位於鳳凰山朝陽寺。墳前有石碾、石磨,墳左有碑碣數道,系當年尚書隱居時自述之事跡,被風雨剝蝕,魚魯難分。墳右,有屋數 ,雖有遺痕已頹塌不堪矣。墳後懸崖詩云:“洗耳不聽俗事,閉門靜讀古今書。功名利祿如青夢,南北混爭盡迷徒。”下書明尚書蜀南劉國晉題。 大寧寺遺址 亦名大安寺,建自明弘治初年,萬曆十五年僧祖能重修,十八年竣事。通志所載:逍遙寺正殿三楹,配房六楹,即此,今歸道教,名紫陽觀。
●掉梳樓
唐時鳳凰山有高麗城,此城守將為蓋蘇文,智勇雙全,頗具盛名。薛仁貴征東時,所到之處均望風降服。及至鳳凰城,屯兵於東北山,與蓋蘇文挑落馬下,鮮兵見主將已亡,多半潰散,唐兵趁勢掩殺獲大勝,斯時也,蓋蘇文之妹,正在樓上梳洗,忽聞探報其兄陣亡,梳即掉下,面色倉皇。繼自忖道,吾弱女子,既不能運載史仇,沿被敵掠,難免不失貞操,為此竟附樓身亡,以明其志,後人愛其名,嘆其貞,故命此樓為掉梳樓。今則年久頹塌,在朝陽寺東北隅猶有遺蹟可尋也。
●唐城壘
鳳凰山山城,位於古城裡景區,古城牆壁,修築於隋末唐初,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長7525米,保存完好的有2355米。城牆7米,寬2米,隨山砌築以險制塞,現保存有旗桿廟、水井、嘹望哨。遠望長城,巍然壯觀之景象,站在古城牆上,俯瞰大地,美景盡收眼底,令人感慨萬千。如今,在城門東側的山巔上,仍存有數段城牆,牆石石塊經人工打制而成,雖歷經千餘載的風雨侵蝕,仍堅如盤石,馬者無不為其工程浩大、場面壯觀而驚嘆。它對研究古代建築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鳳凰山山城景色優美,氣候溫和,地下熱資源豐富,是古城景區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勝地。
●鄧鐵梅苗可秀紀念碑
為紀念和緬懷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鄧鐵梅、苗可秀,鳳城縣人民政府於1957年敬建於此碑。碑為石質,由碑身和碑帽組成。碑高2。6米,正面寬0。45米,側面寬0。18米,正面題刻“抗日烈士鄧鐵梅、苗可秀同志永垂不朽!背面碑文銘刻鄧鐵梅、苗可秀烈士抗日業績。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