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三娘墓

鮑三娘墓

鮑三娘墓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處的白龍江畔的曲回壩鴨溪村。墓為一土冢,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冢南寬15米,冢北寬18米,冢高4米,據《四川通史》記載,鮑三娘為關羽第三子關索之妻。

基本信息

簡介

鮑三娘墓鮑三娘墓
鮑三娘墓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鮑三娘墓冢(傳為關索之妻),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冢頂高為4米,是被盜後的殘墓墓碑殘存,字跡依稀可辨,為“漢將軍索妻鮑夫人之墓”。民國3年被法國人色伽蘭發掘,盜走額骨及漢代畫像磚,如車馬、富貴磚等。墓冢今仍保存完好。四川省人民政府於199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墓室被盜

鮑三娘墓屬內室被盜、外墓受損的殘墓。1914年,法國人色伽蘭(Sega—Len)借考古之名,對鮑三娘進行了掃蕩性盜竊。文物裝有數箱,就連鮑三娘的骨頭也被帶去法國。據說現在尚存放在法國博物館內。其詳情在色伽蘭所著的《中國西部考古記》中有較為詳細的敘述。

據說,鮑三娘墓原本有兩座附墓,三墓有一定距離相間,有說三墓成一條直線,有說成三角形狀。墓與墓之間用漢磚砌有通 道,一座叫上馬房或梳妝檯,用於埋葬鮑三娘衣冠梳妝用品,另一座叫石馬坪,埋葬的是鮑三娘心愛的戰馬——雪花駒。鮑三娘墓前曾建有一關帝廟,現已被毀。

文獻參考

清乾隆《四川通志》載:“鮑氏者,關索之妻也,居州鮑家莊,勇力絕倫,有廉(嚴)康賊求取,不屈,與戰,破之。關索(關羽第三子)往攻,不勝,遂從戰降,同為漢室討賊焉”。又說:“昔時土坼,見墓門石砌堅緻如城闕狀,內室幽黑屈曲,人無敢入,今已封閉矣”。

歷史故事

炎興元年(263年),曹魏以三路大軍十萬之眾伐蜀,兵臨葭萌關下。姜維命熟知地形的關索、鮑三娘緊守江防。鍾會在隔岸觀蜀軍人寡後命魏軍連夜趕製戰船和木筏,魏軍鋪開後展開了全面強攻。關索奮勇當先,急忙用戈架住魏將,來人卻是當年被關羽水淹七軍時殺死的龐德之子龐會,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二人大戰數十回合,關索終因體質虛弱,力不能支,抵擋不住,掉下江去……與此同時,鮑三娘也在土基壩與魏軍展開殊死血戰,雖英勇不減當年,怎奈魏軍兵馬太多,寡不敵眾,一腔熱血灑在了西漢水(嘉陵江)之濱。戰後,人們便將鮑三娘安葬在她身前操練兵馬的曲回壩上。因後主劉禪投降曹魏,一代巾幗鮑三娘未能得到她應有的封賜,千百年來,她只是默默地躺在曲回壩上,世代受著人們的祭拜和敬仰。

墓主簡介

鮑三娘鮑三娘

鮑三娘是鮑家莊鮑員外的小女兒,自小聰明伶俐,深受大家的喜愛。據說關羽一看到這個媳婦就非常喜愛,甚至親自傳授鮑三娘武藝,因此也造就了鮑三娘的文武雙全。荊州失守之後鮑三娘就跟隨關索一同投奔蜀漢,並隨諸葛亮征討南蠻。平定了南蠻之後,夫妻二人就一直替諸葛亮鎮守著南中這塊要地,他們也的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行俠仗義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三國景點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