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盪山古戰場

天盪山古戰場

天盪山屬於秦嶺余脈,位於陝西漢中盆地西端,在勉縣城北2公里處,與勉縣城南的定軍山遙遙相對。 此山聞名已久,三國時期是曹操帳下大將夏侯淵、張合駐漢中軍隊的屯糧之所(《三國志》里稱其為北山)。當時曹軍駐守在陽平關(今勉縣水磨灣),劉備帶著法正、黃忠等強將精兵久攻不克,於是改變策略渡過沔水(漢水),將夏侯淵誘至定軍山下的戰地溝(今勉縣定軍山鎮元坪村)斬殺。隨即曹操親自帶兵來戰,老將黃忠憑一時血氣之勇,率領精兵到天盪山欲奪曹軍糧草,不料中了埋伏,危急關頭,大將趙雲帶領幾十個騎兵趕到,殺退曹軍救出黃忠;又聞偏將張著受傷被困重圍中,“雲復馳馬還營迎著”,救了回來。曹操大怒,摧動大軍渡過漢水追到了趙雲的營寨前(今勉縣右所村一帶),卻見趙雲單槍匹馬立於寨門,曹操疑有伏兵正準備退軍時,“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第二天劉備巡視趙雲營寨時稱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簡介

天盪山天盪山

天盪山與定軍山相對是天盪山,它在勉縣城北4公里處,地勢比定軍山還要險要,也是一個古戰場。相傳天盪山是曹操駐兵屯糧之地,夏侯淵也曾紮營於此,夏侯淵被殺後,黃忠攻占了此山,也就在這裡駐兵。現在天盪山坳上有一座廟,叫“天燈寺”。寺周圍是茂密的古樹,一棵棵直參雲天。寺前有一塊巨石,據說是黃忠斬夏侯淵得勝回營後的下馬石。隔江天盪山天燈寺前有一巨石,相傳是當年黃忠得勝回營下馬的踏腳石。還有黃忠插旗山等古蹟。

魏蜀必爭之地

天盪山天盪山

天盪山在勉縣城北四公里處,東起堰河西岸,西至關山樑的銀洞嶺、雷公山,北連群峰環抱的米倉山,南隔漢江與定軍山對峙。其主峰天燈寺嶺,林木蒼翠,巍峨陡峭。

天盪山地勢險要,與定軍山、古陽平關成犄角之勢,為漢中盆地西部門戶,西控川陝要徑,北扼陳倉古道南口,為歷代兵家必爭地。尤其三國時期,是魏蜀兩軍多次激戰的著名戰場。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占據漢中後,企圖長期與蜀對峙,駐重兵、運米數萬積於天盪山。曹操曾曰“天盪山糧草之所,是漢中軍士養命之源,倘有所失,則無漢中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攻漢中,和魏將夏侯淵在陽平關對峙一年多,進攻受阻,諸葛亮趙雲、黃忠攻打曹軍糧倉天盪山。趙雲襲擊天盪山魏軍時,留下了“子龍一身都是膽”的美譽。黃忠用計戰敗了天盪山守將張頜,奪得天盪山,並在此安營紮寨。隨後的定軍山之戰,老將黃忠從此營出擊,刀劈夏侯淵,占領定軍山。劉備奪得天盪、定軍、漢水兩岸後,在天盪山屯兵,為進取漢中打下了良好基礎。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進兵關隴,也以天盪山為基地,駐兵屯糧與此。

旅遊相關

天盪山天盪山

斗轉星移,硝煙散盡,當年的刀光劍影已成為歷史。如今的天盪山,作為三國遺蹟,憑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成了一處旅遊勝地。

天盪山南麓有一寺廟天燈寺,依山而建。前俯漢水、遙望定軍,環山抱水、佳境天成,始建不可考。相傳明、清時期,寺院周圍古木參天,清淨幽雅,整個寺廟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寺廟建築金碧交輝、硫璃爭耀。寺旁有一噴泉,常年流水,寺院山門外有一巨石,傳為黃忠斬夏侯淵回營下馬的腳踏石。每當夜幕,寺院上空有光如晝,故名天燈寺。也有說該寺因天盪山而得名,原稱天盪寺。悠悠歲月,幾經滄桑,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天燈寺面目全非。 1996年勉縣人民政府根據民眾的願望,批准開放了天燈寺佛教活動場所。在各方的努力下,相繼建成了三聖殿、藥師殿、僧舍樓、財佛殿等建築,並對寺院作了整體規劃。如今的天燈寺又初具規模,正在恢復它往日的恢宏氣勢。

天盪山腳下有幾處旅遊度假村,山水如畫,鳥語花香,是人們度假、休閒的好地方。在這裡,你可以靜心垂釣,看精彩茶藝,還可以吃到少有的農家飯菜;你可以遊覽天燈寺佛教聖地,還可以攀登似已觸天的天盪山。站在峰頂,極目遠眺,美麗的漢中盆地盡收眼底,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三國景點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