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諸葛亮營遺址

保山諸葛亮營遺址

葛亮營遺址位於保山市城南4公里諸葛營村東側。相傳諸葛亮南征,留下漢兵在此聚居,形成村寨。 諸葛亮營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四周夯築城牆。現存北牆向西延伸,西牆向南延伸,牆底面寬14.5米8.9,上寬米,殘高2.4米。從遺址東南角和西部夯牆中發現大量東漢磚瓦。諸葛營遺址為研究東漢時期永昌郡社會經濟及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7年12月,諸葛亮營遺址被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諸葛亮營遺址位於保山市城南4公里諸葛營村東側。相傳諸葛亮南征,留下漢兵在此聚居,形成村寨。

外型

諸葛亮營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10萬平方米,四周夯築城牆。現存北牆向西延伸,西牆向南延伸,牆底面寬14.5米,上寬8.9米,殘高2.4米。從遺址東南角和西部夯牆中發現大量東漢磚瓦。

意義

諸葛營遺址為研究東漢時期永昌郡社會經濟及建築史提供了實物資料。1987年12月,諸葛亮營遺址被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特色

保山是“內地的邊疆、邊疆的內地”,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除了漢族之外,還有彝、白、傈僳、苗、回、滿、德昂、低、納西、壯等三十幾個少數民族。各民族長期融和共處,形成了保山獨特的文化風情。在這裡,既有內地罕見的原始古樸、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節日習俗、戲劇歌舞;又有在少數民族地區少見的中原漢文化傳統。
永昌錢舞
擦大錢是保山彝族的傳統舞蹈,帶有武術性質。表演者全是男人,樂器有嗩吶、大錢、小拔、大鼓、小鼓等。表演者戴面具,或化裝成孫悟空、唐僧、彝家仙女等形象。大拔領舞者居中主跳,伴演者環繞周圍,舞姿活躍多變,節奏鮮明,氣勢磅礴。
水鼓舞
水鼓舞是保山德昂族獨有的民族舞蹈,水鼓是主要道具,敲打前在鼓身中間一小孔加進約一斤重的清水或水酒,使鼓面濕潤,而後發出有特色的音響。水鼓通常重三四十斤,表演者將水鼓挎在脖子上,身體微彎,用手擊鼓,再配合芒、拔等樂器,舞姿多變,節奏感強。
“哀牢古樂”——保山古洞經音樂
被保山老百姓稱為“哀牢古樂”的保山古曲洞經音樂,是中華民族古典音樂的活化石。哀牢古樂倡導“敦睦人倫,以樂生息,頤養身心,行善除惡,教人正道”,流傳至今有上百種樂譜,幾十種樂器,集中華雅韻與地方風格於一體,自成一派,美妙動聽。

三國景點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