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鎮

高塘鎮

高塘鎮為消歧義詞條,中國行政區劃中有:安徽省霍邱縣高塘鎮、陝西省渭南市華縣高塘鎮。其中安徽省高塘鎮位於霍邱縣西北部,全鎮轄25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總人口55189人,總面積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000畝。鎮內交通便捷,物產豐富。位居華東第一,中國第五的儲鐵位置就在高塘鎮境內,鐵礦儲量高達17.15億噸,進駐開發開採的鐵礦企業有3家,其中大昌鐵礦投入固定資產10億餘元,可年產優質鐵精粉200萬噸,實現利稅2億元。

基本信息

安徽省霍邱縣高塘鎮

高塘鎮高塘鎮

高塘鎮位於霍邱縣西北部,緊靠105、312、206國道,商景、合武高速及阜六鐵路穿境而過,距寧西鐵路80公里,淮河碼頭20公里,交通便捷,位置優越。全鎮總面積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萬畝,轄25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5.5萬人口,有高塘、吳集兩個街道,集鎮人口12000人。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

高塘鎮是霍邱縣轄鄉。1949年建高塘鄉,1958年成立躍進公社,1983年改高塘鄉,1992年撤區並時吳集鄉併入。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3公里。面積129平方公里,人口5萬。有簡易公路通縣城。水運經沿崗河通淮河。轄高塘、龔淺、冀台、朱老莊、西圩、八里店、五里莊、新橋、趙廟、傅井、張羅、趙西樓、沖西、吳集、龍井、二道堰、陸塘、田郢、長山、粉坊、環山、渠東、裕民、尚塘、韓莊25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水稻、小麥。鄉辦企業有磚瓦廠、代農加工廠和魚苗繁殖等。

城鎮建設

2006年,全鎮工業經濟在全縣六強鄉鎮中位居第一,招商引資名列全縣第二,計畫生育在全縣一、二、三類鄉鎮考評中,總分第五,民政工作全縣第二,殯葬改革火化率穩居全縣第一,鄉鎮財政經濟運行綜合考核和動態指標考核分別名列全縣第三名,新農村建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被評為全縣先進鄉鎮,小城鎮建設被評為全市建設系統先進鎮等,實現“三增”、加強“四大建設”和達到“五子登科”的發展目標。即強力攻堅計畫生育,強化殯葬管理,最佳化發展環境,優質服務農民和企業,一手抓信訪穩定,一手抓以招商引資和礦業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發展。

高塘鎮吳集村被列為全省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平方公里控規、24公頃起步區詳規已經省規劃院設計完成。總面積10.8平方公里遠景規劃,總人口初步確定在10萬人的吳集新區建設編制工作已經完成。新區建設招標工作已在網上發布結束。

高塘鎮高塘鎮吳集村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成長迅猛。2007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0.23億元,500萬以上工業企業7家,其中新增5家,全鎮有個體工商戶712戶,私營企業189戶。2007年被評為全縣發展工業先進鄉鎮。農村經濟發展加快。2007年全鎮實現糧食總產7.3 萬噸,肉類總產0.72 萬噸,水產品總量0.27 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00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實現招商引資6300萬元,位居全縣第一位。完成財政收入767萬元,增收節支成效顯著,在2007年全縣鄉鎮經濟運行綜合指數考核中位居第一。全鎮工作在鄉鎮工作綜合考評中名列第二位。

位居華東第一、中國第五的儲鐵量位置就在高塘鎮境內,已經探明鐵礦儲量高達17.15億噸,遠景儲量將達24億頓以上。進駐高塘鎮內開採鐵礦的企業已有3家,大昌礦業是進入霍邱礦區開採鐵礦的第一家企業,獲得了吳集鐵礦南段的礦業權。吳集鐵礦南段總儲量3億噸。礦山建設規模為年500萬噸礦石的採選能力。年生產優質鐵精粉140萬噸,超級鐵精粉20萬噸,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銷售收入10億元,納稅2億元。大昌已被列入省“861”行動計畫、六安市“568”計畫和霍邱縣“十一五”規劃原材料基地建設。大昌公司和諾普公司年繳利稅均位居六安市前10名。

該鎮在全力搞好鐵礦開發各項服務工作的同時,成立3支運輸服務隊,並在縣直有關單位的配合下,逐步規範運營秩序,有力地促進了當地運輸業的發展。全鎮擁有近百輛大中型裝卸車,運輸鐵礦石和鐵精粉,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稅金120萬元,既方便了企業,又促進了農民增收。該鎮在辦證、稅收、服務等方面為礦區餐飲業提供方便,促進餐飲業快速健康發展。高塘鎮新增酒館飯店10多家,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鎮黨委、政府還適時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根據礦區對副食品的需要,引導全鎮發展上規模的大棚蔬菜近百戶,新增精養水面300多畝,極大地豐富了礦區員工的一伙食供應,同時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基礎設施

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00萬元,高塘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投資1000萬餘元的礦區道路建設已基本竣工,吳集新區一期商品房近100戶農戶即將入住,自來水項目正在實施之中,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建成投運,礦區企業已基本實現雙迴路供電,全鎮25個村已有15個村修通了“村村通”水泥路,實現了鎮內公路大循環,被評為全縣“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先進鄉鎮。

安徽省確定的十二項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全鎮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85%以上,計生獎勵扶助資金應享盡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得以實施,農村低保、五保老人供養、農民種糧補貼、糧食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標準得到提高並全部實行“一卡通”發放到民眾手中,民眾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陝西省渭南市華縣高塘鎮

高塘鎮高塘鎮
高塘鎮位於華縣縣城的西南部,東距縣城25公里,西離古都西安90公里。南跨秦嶺與洛南縣接壤,東與大明鎮相鄰,西與東陽鄉、臨渭區豐原鎮相依,北連赤水鎮,東西寬約2.5公里,南北長57公里,總面積約142平方公里,轄24個村,1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75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80人。

高塘鎮是華縣轄鎮。解放初為高塘區,1956年改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鎮。位於縣城西南,距縣城20公里。面積84.2平方公里,人口1.8萬。有赤(水)高(塘)公路與310國道相接。轄北村、朱張、鐵里、同家、南堡、吉河、吉堯、柿村、二合、棗園、腰村、處仁口、東峪口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鄉鎮企業以建築、建材、製藥為主。農產以小麥玉米、大蔥、雜果為主。林特產有板栗、紅杏、藥材等。境內有渭華起義紀念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政府所在地亦稱“高塘街”,是渭南市重點小城鎮,高塘塬區的經濟文化社會中心,渭華起義紅色旅遊聖地,乾雜果種植和綠色無公害蛋雞養殖基地,農產品貿易集散地。高塘街東南方有“大明懸棺”,西南方可觀“空中巨龍”——西(安)南(京)鐵路,南部有渭華起義紀念館、紀念塔,荷塘、竹園、青山、澗峪水庫,赤水河從街西經過,為遊客瞻仰、觀光、旅遊、休閒、避暑的理想去處。

高塘鎮渭華起義紀念館
1928年,高塘鎮曾發生震撼全國的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渭華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在西北的反動統治,為建立陝北紅軍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鄧小平同志親筆為渭華起義紀念塔題寫碑文。渭華起義紀念館、紀念塔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高塘鎮及周邊鄉鎮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為渭華起義革命老區。2006年國務院將渭華起義革命舊址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塘鎮自古以來就是遠近聞名的集貿古鎮,集市貿易十分發達。鎮區有各類商業批發零售商店320餘家,大型服裝、蔬菜、飲食市場3個,每月六次集會(每逢農曆5、9集會),從業人員2700多人,上集趕會人數,每次在2萬人左右,冬春季節,人數可達3-5萬;影響範圍涉及渭南、洛南、華陰、大荔等地,每集商品交易額高達50-70萬元左右。已經成立了養雞、花椒、大杏等方面的農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渭南市“十一五”規劃建設的重點小城鎮之一。

鎮區有高中一所,國中兩所,中心醫院一個,工商所、派出所、工管所、文管所、農行、信用社變電站供電站、法庭、陝西橋上橋公司、華山鐵路電務器材公司等駐鎮企事業單位。全鎮各村都有村“兩委會”辦公場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以上。

高塘鎮道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內赤高、東金公路將集鎮分為三大塊,赤高公路直通省道310、西潼高速公路。已建線的西南鐵路擦肩而過。高塘街通往西安、渭南、華縣的客車每20分鐘對開一趟,每日客流量約700-1000人。除山區外,基本實現村村、巷巷道路的水泥硬化。

隨著國家各級部門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投入,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圍繞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關鍵的工作思路,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糧食作物年產值達2773萬元,以花椒為主的乾雜果達10000畝,年產值達520萬元;牛、豬、羊等大家畜達15000頭,籠養雞飼量達22萬隻、養殖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鎮年在外務工人員達7000人,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升級,年總產值達8800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006年達到1230元。

六安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