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崗鄉

邵崗鄉

邵崗鄉地處城西湖畔,屬淮河水系衝擊的緩崗地帶,系淮河衝擊平原,高程大部分在20—50m之間。距縣城關14公里。地形地貌總的特點是西高東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東部多湖窪地和多湖灣河汊,西部為半丘陵地。主要水體有城西湖、沿崗河、鄭塔分乾渠,其中城西湖為淮河重點行蓄區之一。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截至2008年10月,全鄉18個行政村,87個村民組,8228戶,32738人,全鄉面積115平方公里,其中航片拍

照面積為7.8萬畝,耕地面積為50280畝。

石店鎮邵崗人口自然變動的特點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建國後1949年至1958年,人民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改善,更主要在“人多力量大”的人口政策鼓勵下,人口猛增。1959年冬至1960年春,出現非正常死亡,人口下降15%。從1962年起人口開始增長,進入了新的人口增長的高峰期。從1978年開始控制了人口增長,減緩了人口增長速度,80年代以後進入了低增長時期。人口遷入遷出變化不大。石店鎮幾個有代表性的年份人口自然變化情況。

歷史沿革

1949年建邵崗鄉,1958年成立高鋒公社,1983年改邵崗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坎山鄉併入。

地形地貌

邵崗鄉屬淮河水系衝擊的緩崗地帶,系淮河衝擊平原,高程大部分在20—50m之間。距縣城關14公里。地形地貌總的特點是西高東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東部多湖窪地和多湖灣河汊,西部為半丘陵地。主要水體有城西湖、沿崗河、鄭塔分乾渠,其中城西湖為淮河重點行蓄區之一。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北緣,氣候溫和。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9公里。由於長期進行農田綜合改造和小區域治理,現多為一些平畈農田,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山芋、豆類等農作物。沿城西湖的村有焦橋、松山、堯塘、樓灣、潘嘴、羅圩、灃河8村。全鄉水面面積為1380公頃,可養水面面積為1200公頃。

自然資源

邵崗鄉地處六安市沿淮城鎮帶,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4℃,降水951mm,常年均無霜期222天。自然資源豐富,盛產水稻、小麥、棉花、山芋、豆類。

由於東部8村臨城西湖,有廣大的水面資源,得天獨厚,萬餘畝的廣闊水面為發展漁業和水產品提供了條件;豐富的水草、藻類也為發展白鵝、山羊等畜禽產業提供了天然資源。

在邵崗鄉灃河村沿湖水域,出產“灃蝦銀魚”是邵崗鄉的一大特色產品。灃蝦銀魚,體白晶瑩剔透,味美為菜中佳肴。灃河水養育灃蝦銀魚。據傳古時曾給皇上進貢的產品之一。

自然災害

邵崗鄉地處灃西灌渠鄭塔分乾渠的末梢,東部臨城西湖西岸。故乾旱年份使灌渠水難。而同時“蛤蟆尿股尿,莊稼水中泡”,東部沿湖,地勢低洼,最低的灃河村五台隊,高程僅為18m,容易受澇。因此,全鄉易澇易旱,自然災害頻繁。有時連季災害,有時連年受災。

全鄉基礎設施不夠配套,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經濟的發展常受自然災害的制約,民眾的收入也常因自然災害而發展緩慢。自1984年至2004年,較大或特大的洪澇災害、旱災和嚴重蟲災的年份主要有:

嚴重洪澇災害年份:1991年、1993年、1998年、2003年。1991年的洪澇災害,91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2003年的洪澇災害。造成80%以上困難戶脫貧後又返貧。

嚴重旱災年份有1988年、1999年、2000年,特別是1999年幾乎顆粒無收,減產幅度達70%;2000年又連災。1998年澇災,造成三年連災。嚴重的蟲災有:1997年發生毀滅性蟲災稻飛虱;2002年夏季,發生稻縱卷葉螟病蟲害。

集鎮建設

邵崗鄉轄邵崗和坎山兩個集鎮。80年代,兩個小集頭均為百十來戶的小集鎮,街道是七拐八扭的狹窄和寬不足兩丈,長不足一里的街道。街道上除了供銷站、食品站、糧站、學校、衛生院等幾個集體單位外,僅有七、八家小商店和一兩家飯店,商貿不貿,經濟蕭條。十二屆三中全會後,集市逐步繁榮。

92年撤區並鄉後,鄉政府把兩條街道予以統一規劃、重建和整修。規劃堅持了四條原則:①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使各項建設合理分布,協調發展;②從實際出發,制定建設標準,合理利用現有設施,逐步改造提高;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④堅持合理用地,節約用地。

進入新世紀以來,鄉黨委、政府加快了小集鎮基礎建設的步伐。進入邵崗集鎮,映入眼帘的是寬闊的40米的街道,中心21米柏油路面,路旁花池花木與路燈交相輝映,兩邊林立有致的樓房、高壓線、有線電視和郵電線路並行排列,集鎮的硬化、亮化、綠化、美化賞心悅目。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修好下水道。在霍馬油渣路鋪建後,在千米街道的北部建修了寬深1米見方、長千米的下水道。二是建好育才路。在街道中心地段,往南闢建了寬30米、長200米的育才路,路面鋪混凝土、路中間修寬2米、長10米的花池6個,路兩旁統一打樁定位,修建兩層樓房的居民樓。三是安裝街道燈,供電所結合農網改造,安裝了千米雙臂路燈,使邵崗街道亮起了“夜明珠”。四是栽好行道樹。全鄉在千米街道修花池50個,栽上了花木,兩旁栽上了廣玉蘭樹1000株,並實行“門前三包”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整個集鎮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與此同時,全鄉人民自1993年後,實施了康居工程,各村莊進行規劃,實行村莊、道路、樹林、水渠、農田五位一體統籌規劃,農民建房至1997年,基本形成農民別墅型院落。

經濟建設

大農業

大農業包括農、林、牧、漁等諸方面。

邵崗鄉羅圩村民搶栽秧苗邵崗鄉羅圩村民搶栽秧苗

1984年後,農業生產隨著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經歷了一九八四至一九九二年的改漚擴午,兩次承包土地調整等大的動作。特別是自1995年至2004年十年間,由於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對農民減負,並採取多種渠道和硬措施推動稅費改革,使農民負擔逐年減輕,到2005年全面取消農業稅,並實行對農業的反哺政策,如:對良種種植的補貼和糧補,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1984年至2000年十多年來,鄉政府實行各村“推磨轉圈”的辦法搞水利興修和農田小區治理。特別是1993年到1997年,邵崗鄉引入“黃淮海規劃治理”,對田、林、路、渠進行綜合治理,配套整治,對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針對邵崗鄉東臨城西湖和位居鄭塔分乾渠的地理位置,自1984年後,特別是撤區並鄉的1992年後,邵崗鄉分別在灃河村、焦橋村、羅圩村、樓灣村、潘嘴村、堯塘村、古埂村、何郢村、古井村、新樓村、松山村建了提水站和排灌站,對農田灌溉有了依靠,保證了大面積農田旱澇豐收,農民收入逐年穩步增長。

1991年,由於農業經受了特大的洪澇災害,百年不遇,全年糧產量僅為7800噸,因災減產損失糧食9855噸,油料370噸,棉花546噸,倒房3660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53.93元。

1992年,撤區並鄉後,農業生產逐步恢復,並湧現出范圩村的大棚蔬菜和“豆腐村”的灃河村。灃河村之所以被譽為“豆腐村”,該村510戶,有近百戶人家磨豆腐,磨出的豆腐鮮嫩、味美,遠銷霍邱城關。豆渣用做餵豬,該項副業成為灃河村人致富的主要項目之一。

范圩村在邵崗集鎮西頭,全村460戶,戶戶有較大規模的大棚蔬菜,有些戶還生產反季節的蔬菜,該項目成為范圩村的一大特色。

②林業

自1984年來,均於每年春季,號召組織全鄉乾群植樹造林,在農田基本建設和小區治理中,也都把林業列入規劃之中,做到田、林、路、渠的綜合治理。

2003年,按照上級退耕還林的要求,全鄉開始有計畫的退耕還林,特別是原先崗 薄嶺的地方,實行了成片的退耕還林。至2004年,全鄉退耕還林面積達2760畝,經林業部門驗收後,按照退耕還林的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性補助。至2004年底,經逐年綠化,全鄉森林復蓋率達5%。

③畜牧業

邵崗鄉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大鄉。人均糧食占有量約為550公斤。特別是沿湖村隊和河灣湖隊,水青綠飼料多,資源十分豐富,十分有利於牧業的發展,適於牛、羊、豬、鵝、禽的飼養。

豬。從1991年起,邵崗鄉開始引進長白系良種公豬做父本,與當地黑豬交配的雜交一代。逐步湧現出一批飼養50頭以上的專業大戶。雜交一代豬出肉率高,肉質嫩,味鮮美,市場銷路好。從撤區並鄉以來,年均飼養量都在2.5萬頭以上,戶均2.5頭以上,年均值2500萬元以上,單豬利潤為400元,年利潤千萬元以上。生豬生產中,湧現出王稅等一批養豬百餘頭的養豬大戶。

羊。邵崗鄉有十個村靠城西湖,多湖窪地和荒崗薄嶺,起伏的丘崗,適應山羊的飼養,故歷年來,邵崗鄉養羊均在5000隻以上。二00二年,位於該村東南部的松山村,“靠山吃山”利用村內的荒山荒坡發展養羊。村與縣畜牧局掛鈎,畜牧局派出人員,進行技術、資金的扶持,建了部分標準化的羊舍和飼養池,進行科學飼養,建起繁養基地。建養殖小區5個,130戶,養羊5000隻,其中波爾良種2000多隻。在松山村的帶動下,沿崗嶺村養羊逐年有發展,使這項周期短、見效高的項目穩定發展。二00四年,全鄉養羊5500隻,肉產量40噸。

家禽。是家庭副業的重要收入之一。全鄉8100多戶,戶戶餵養。進入二000年後,引進自養肉雞,湧現出千隻以上飼養大戶二十餘戶。

二00四年,全鄉飼養量42.5萬隻,肉產量495噸。在養殖業發展中,湧現出一批養雞專業戶,灃河村養殖大戶宋玉明,最多年份93年規模養雞突破2萬隻;羅圩村養雞專業戶郝兵連養殖最高年份達1萬餘只,並幫助鄰里養殖,帶動了鄰里致富。

④漁業

邵崗鄉漁業生產,面臨天時、地利、人和。全鄉十八個村有十個村靠湖灣。全鄉總水面454公頃,可養水面378公頃,另有湖灣外灘水面439公頃。1992年,已養水面365公頃,93年許集、棗林、關嘴、龍王四村划走後,已養水面為260公頃。

2001年,邵崗鄉發展漁業,確立了“水產興鄉,水產富民”的思路,實施“培植大戶,增強輻射,建設基地,提高效益”的開發路子,抓好“坎山漁場,焦橋漁場,樓灣漁場,郝家湖,灃西大塘為養魚基地。重點發展名、特、優水產品,走好特色路”。引進特種水產墨魚、螃蟹等品種生產。

1998年冬至1999年春,在坎山大圩建精養魚池13個,做土方24萬方;在郝家湖用機械化施工,築起長近千米堤壩,圩內搞養殖、實行田地制宜種養分離。使坎山內外圩3000餘畝,郝家湖面積1800餘畝,樓灣圩面積1800餘畝,計7000畝水面得到開發。灃河村養魚大戶張術元,架設了一條長一華里的低壓線路,發展養殖。

鄉鎮企業、村辦企業和私營企業

邵崗鄉的鄉鎮企業和村辦企業84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1984、1985年至1991年,先後興辦了私人小土窯、小型加工廠、小作坊等。1992年,撤區並鄉後,鄉辦企業興辦了皮革廠、預製廠、針織廠。村辦企業也陸續辦了小型窯廠、漁廠、加工廠等企業。1996年,全鄉股份制企業51個、鄉辦企業17個村辦企業114個,精米加工廠11個。隨著農村康居工程建設發展,1993年至1997年各村和個人雨後春筍般建起了小土窯、吊窯,高峰時的1994、1995年,吊窯達88座,小泥予制廠22個。1998年後,由於農村建房改造進展速度較快及其它種種原因,小土窯、吊窯接踵倒閉。1999年,鄉和六安楊代榮聯辦了20門的輪窯廠,磚、瓦質量大大提高,受到廣大民眾青睞。2004年,和四川重慶龔正平處引資100餘萬元,新建了日產12000塊磚的自動烘乾輪窯廠,填補了霍邱的空白。

1999年冬至2001年春,鄉辦坎山漁塘引進了良種墨魚,樓灣、灃河等村也和個私聯合,辦起了漁坊。全鄉水產品產量逾2000噸,成為全縣重點水產養殖的鄉鎮。

1996年後,鄉號召各村發展兩白(養羊和養鵝)水產和養禽,發展迅速。養羊以坎山、松山為基地,養鵝以堯塘村為龍頭,掀起了養殖熱。入冬,在堯塘村村部從傍晚到夜10點以前,民眾自發興起了小夜市,貿易鵝毛、羊皮皮張等。至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1134萬元。

關於私營企業,在中央改革、開放的方針指導下,伴隨著經濟發展,私營企業發展迅猛,從小商小販到辦吊窯、土窯、小型加工的興辦。1992年後,湧現了個私漁場,養雞(鴨)坊、養羊、養豬坊。隨著經濟的發展,1992年,全鄉個企發展到300多個,到1999年個體工商戶達683戶,私營企業574戶,個體從業人員4889人,稅費收入56萬元。

1996年,尚郢村付傳兵辦起了日產30噸的大型精米加工廠。1997年,王守勝的百萬元柴、汽油加油站 ,2001年扶持龐獻傑辦木板廠;2003年,個體戶董心國等人,籌50萬元,興辦了液化汽廠,運輸專業戶范壽來,集150餘萬元,購大客3輛,跑江蘇、無錫、南京等地。2004年,從四川龔正平處引資100餘萬元,和胡士明聯辦自動烘乾型輪窯一座。

糧站、供銷社等

(食品站、信用社、國地稅和工商)

1984年,在邵崗集頭和坎山集頭,分別是兩個小鄉,均有糧站、供銷社、食品站、信用社等單位。1992年,撤區並鄉後,這四個單位分別在邵崗設站(所),在坎山集頭設點。稅務在邵崗設所,工商僅由石店所派一人在逢集時到邵崗收一下工商稅。至2004年,開始在邵崗集上設點。

食品站。是隨著形勢變化,市場開放於1992年後解體。解體後,原老職工發生活費。於2001年,建生豬銷售管理所,負責生豬屠宰並配合畜牧部門搞好檢疫。

糧站於1998年在糧改時實行責任制。負責糧食按收購價收購,到2004年底,由縣糧食局改組全縣糧管部門時,併入城西湖鄉糧站。

供銷站於1996年整個單位實行租殼賣穰,分別為各實體,使原來連年虧損的局面得以扭轉。

個體商業、農貿市場及個體服務業

1992年撤區並鄉前,邵崗、坎山兩個集頭沒有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和個體餐飲、理髮等都在兩個集頭上擺攤設點經營.1992年,邵崗集頭在集鎮中間建一農貿市場並開發老街,實行綜合治理,但農貿市場規模不大,占地僅為6000平方米,遠遠滿足不了民眾需求。

2000年,個體老闆鄧海軒,在邵崗集西頭建起了浴池一座,分別有男、女浴池,設有男八間,鋪位32個;女兩間,鋪位10個。建起浴池後,改善和方便了民眾生活。

基礎設施

在改革開放中,邵崗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加強,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水利設施,郵政電信,廣播電視等諸方面,自1984年至2004年,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得到很大發展。

道路交通

1984年前,邵崗鄉僅有一條霍馬路穿境東西而過,其為石子路;坎山小鄉沒有一條象樣的公路。1984年秋冬,坎山小鄉修築了一條自坎山——古埂——何郢——古井——鄭塔的石子路。1985年,又修築了一條坎山——聯圩——鄭塔的石子路。邵崗小鄉和坎山小鄉聯合於1984年秋冬修築了一條從邵崗——元林——堯塘——坎山村的石子路。這些路均為民眾籌資、籌勞、籌石子修建的。

1990年,大水災之後,始修建灃河大橋,邵崗鄉配合交通部門修築長40米,寬10米,高25米的灃河大橋。於1992年春建成。此橋建成後真乃“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邵崗鄉3萬人民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了現實,把近在咫尺卻相望不相及的縣城與邵崗聯在了一起。繁榮了邵崗的經濟,促進了商貿交流,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1994年,修築霍—馬柏油公路15公里,同時全鄉投入50萬元,修築村級公路11條1700米,投入10萬元,改建了邵崗—五塔大橋;1995年,全鄉投入200萬元,其中民眾集資100萬元,修築了邵崗—白蓮水泥撤退路9.384公里,另100萬元新建石子公路4條6000米,維修了村公路12條1800米;1996年,又利用夏季穿插 戰整修了村級石子公路,接通了斷頭路,率先在全縣實現村村通石子公路,保證了全鄉範圍內的大循環。1997年,將邵崗街道拓寬到40米,鋪築了長700米,寬21米的柏油路面;修鄉級路9000米,村級路8000米,實現了村、組之間通土公路,1999年,修築分別到潘嘴、樓灣的兩條水泥撤退路。2001年,修築邵崗—五塔的水泥路,2002年,修築焦橋柏油路5公里;2003年修築松山石子路3公里;2004年,修築聯圩石子路3公里、堯塘—茨墩的3公里砂路和聯圩—坎山的公路。

供水供電

1984年至1990年,集頭居民均以柴油發電照明,至1990年,邵崗架設高化線路,從石店方向引進高壓電。但是線路長,電損高,供電不正常。1995年,全鄉集資26萬元,從城關110變電所架設一條10萬千伏高壓專線。1997年至2003年,先後用近7年時間,投資100餘萬元,對全鄉實施農網改造,共改建10KV線路1.85千米,380V線路11.4千米,220V線路14.23千米,增座配變7台,發行低壓線路21.3千米,全鄉實現了全面網改和城鄉同網同價。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

水利興修

①在湖灣村組,建站除旱。1992年,陸續在灃河、焦橋、樓灣、潘嘴、松山、堯塘、羅圩、新樓、聯圩等村建了10個電灌站,整治了松山、焦橋、樓灣、羅圩、潘嘴等村抬水渠,修了松山渡槽。

②退墾養殖。在樓灣、坎山村和郝家湖,實行圍地制宜,種養分離,退墾養殖.98年冬在坎山建精養魚池13個,做土方24萬;在郝家湖築千米長堤,搞圩內養殖,全鄉7000畝水面得到開發。

③農田林網,小區治理。從1992年至2000年,以黃淮海二期工程為起點,連續8年堅持田、村、路、渠、宅、塘、漁、墓“八位一體”,先後治理了灃河、范圩、潘嘴、羅圩萬畝小區;茨墩、元林、邵崗1000畝小區;堯塘、元林3000畝小區,合計15000餘畝,完成土方200餘萬方。

郵政電信

1984年,全鄉使用30門電話機,全部手搖式電話機。1995年,鄉政府投資17萬元,安裝了五百門程控電話,結束了幾十年手搖式電話的歷史,1997年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

1998年,安裝了高60米的“大哥大”無線發射台,從此手機開始在廣大民眾中使用。

1994年,鄉投資10萬元,安裝了無線對講機發射台,村級配齊了對講機。

1999年,鄉郵政、電信分家,鄉建電信局。

2012年,邵崗街道出現1個移動溝通100門市,1個電信門市。6個移動專營店,2個聯通專營店。

廣播電視

1984年至1994年,鄉僅有廣播站,1994年鄉僅有廣播站,1994年鄉政府投資5萬元,安裝了鄉級甲級廣播無線發射台,實現了村村通廣播。

1995年,鄉籌資8萬元,興建了有線電視轉播台,開通了有線電視。1998年,坎山集頭安裝了有線電視,開始時全鄉用戶600來戶,至2004年底,全鄉有線電視用戶近千戶。

廣播電視工作由鄉廣播文化站負責。

文教衛及計畫生育

教育

一、幼稚園

邵崗鄉於2000年秋興辦了中心幼稚園,實有幼兒教師6人,學生百餘人。同時,私人辦園的有蔣小妮。邵崗集頭幼兒基本都在此兩處就園。

二、國小

全鄉2000年前,每村一所國小,1992年冬,原棗林國小、許集國小、關嘴國小併入城西湖鄉,邵崗有中心國小,計18所國小。1999年秋范圩國小撤併入中心國小,2000年撤併何郢國小,樓灣、元林、潘嘴兩村小合併,2002年羅圩村小併入灃河國小;古井村小、古埂村小併入何郢國小,全鄉2004年底,松山、新樓兩村 僅有1至3年級,聯圩國小撤併入坎山國小。經過撤併,至2004年底,全鄉計有國小10所。至2004年底,全鄉共有國小教師129人。

三、中學

1984年至2004年,邵崗鄉均為坎山中學和邵崗中學兩所中學,1992年撤區並鄉前的邵崗小鄉和坎山小鄉,均有一所初級中學,並一直保持至今。

至2004年底,全鄉有共有中學教師74人。

四、教辦室

1984年至1992年撤區並鄉前,每小鄉中心國小校長為全鄉教育負責人。撤區並鄉後,成立教辦室,范壽才任主任,負責全鄉教育工作,2001年2月撤教辦室成立中心校,周效明同志任校長。

衛生

鄉鎮衛生院、村醫療室、個體診所

1984年至1992年撤區並鄉前,邵崗小鄉和坎山小鄉集頭分別有所鄉醫院。1992年撤區並鄉後,並為邵崗醫院,坎山集頭留一醫療點。村均為一人的村衛生室,負責防疫和醫療。兩個集頭分別有個人診所,邵崗有周偉、黃華及其它人員共6處,坎山集頭有4處。

計畫生育

計畫生育是基本國策,歷屆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1986年元月,原坎山鄉聯圩村書記王榮貴同志獲國家計畫生育先進個人。

1984年至1992年,每村明確一人負責和兼管計畫生育工作,1992年鄉組建計畫生育辦公室,負責全鄉計生業務工作。進入2000後,每村配一名計畫生育專乾,負責計畫生育工作,鄉同時組建計畫生育服務所,負責全鄉計生四項手術、接生等具體工作。

每年,全鄉性的春突和秋突對計生工作進行突擊清理。2004年,全鄉對計畫生育工作全面進行清理,縣派工作組進行督查。現在人們對計生工作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計生工作逐步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行政轄村

坎山村 園林村 潘嘴村 上郢村 樓灣村 堯塘村 聯圩村 何郢村 古井村 松山村 古埂村 焦橋村 邵崗村 范新樓村 范圩村 羅圩村 灃河村 茨墩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6407
13615
12792
家庭戶戶數 755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6358
家庭戶男 13577
家庭戶女 12781
0-14歲(總) 6948
0-14歲男 3658
0-14歲女 3290
15-64歲(總) 17450
15-64歲男 8979
15-64歲女 8471
65歲及以上(總) 2009
65歲及以上男 978
65歲及以上女 103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6141

邵崗鄉紮實做好村“兩委”換屆準備工作

為認真做好2011年村級換屆選舉工作,邵崗鄉提前謀劃,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周密部署,紮實做好村“兩委”換屆準備工作。

一是提前謀劃,精心組織。邵崗鄉成立了黨委書記陳攻同志任組長的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領導組,負責領導、指導和監督村“兩委”換屆選舉整個過程。同時,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制定換屆工作具體實施方案。二是深入調研,周密部署。邵崗鄉黨委深入各村,採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兩委”班子文化年齡結構、並村後的磨合情況等進行調研。此外,針對村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工作不積極,等待觀望的“換屆綜合症”,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時,摸清各村流動黨員底數和外出務工村民情況、黨員幹部和民眾對村“兩委”換屆選舉的思想動態,提出應對措施。三是廣泛宣傳,統籌安排。邵崗鄉通過流動宣傳車、廣播、標語、發放提醒卡等多種形式,宣傳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讓廣大民眾了解、掌握選舉的重要意義、方法步驟和法律依據,引導民眾摒棄小團體意識、家族意識。四是清理財務,賬目公開。邵崗鄉針對村級賬目公開工作,成立審計小組,全面審查村級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掌握現職“兩委”幹部任職期間理財情況。五是風清氣正,接受監督。邵崗鄉積極組織鄉、村幹部認真學習中央換屆紀律規定,將2000張《村兩委換屆選舉“十個嚴禁”》提醒卡,發放到全鄉每個農戶以及黨員手中,做到家喻戶曉。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嚴守換屆紀律,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廣泛接受民眾監督,確保換屆選舉工作穩妥推進,圓滿成功,取得實效。

邵崗鄉多措並舉順利完成“六普”工作

邵崗鄉人普辦工作人員在組長高德國、副組長徐全俊的率領下,將普查表安全送抵縣人普辦,實現順利交接。

該鄉順利完成“六普”工作,一是領導高度重視,立下軍令狀。邵崗鄉成立了“六普”領導小組。按照縣人普辦的工作要求著手部署各項工作。普查工作正式開始領導小組成員和普查員深入民眾家庭,耐心向民眾宣傳人口普查工作、示範登記等工作。二是舉全鄉之力,打好“六普”攻堅戰。做到人員保障到位。物資保障到位。經費落實到位。全鄉總計抽調和招聘了148名高素質、富有經驗的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他們中大部分都是黨員,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六普”辦公室通過組織協調,對各種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與整合,達到了高效、低碳、節約的辦公模式,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六普”經費支出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擬定相應的經費方案。三是認真開展培訓,提高業務水平。通過培訓使普查員們系統地了解和掌握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流程、摸底調查、指標體系、普查登記方法及各類工作表的填寫方法等。四是狠抓宣傳發動,贏得民眾支持。2009年春節期間,邵崗鄉就春節期間返鄉農民工人口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和摸底,初步掌握了外出人口的數據信息。五是責任落實到位,做到專人負責。“六普”辦公室將人員分為協調組、區劃組、宣傳組、調查組,從人員選調、資料收集、區域劃分、培訓安排、宣傳策劃實施到摸底、入戶調查、質量控制、編碼匯總等工作進行具體分工,明確責任人。同時,鄉里與各村簽訂目標責任書,將責任進一步細化,任務進一步落實。六是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工作質量。領導組加強對責任區“六普”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對質量層層把關,確保“六普”工作,及時、準確、高效地完成。七是及時總結經驗,發揮“他山玉”作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邵崗鄉及時總結經驗,加強與其他鄉鎮的交流,學習借鑑先進經驗。

六安鄉鎮(三)

主要是詳細介紹福建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