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

高原蕁麻多年生草本,叢生,具木質化的粗地下莖。花期6-7月,果期8-9月。

基本信息

名稱

高原蕁麻(Urtica hyperborea Jacq. ex Wedd.)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叢生,具
高原蕁麻
木質化的粗地下莖。莖高10-50厘米,下部圓柱狀,上部稍四棱形,節間較密,乾時麥稈色並常帶紫色,具稍密的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在下部分枝或不分枝。葉乾時藍綠色,卵形或心形,長1.5-7厘米,寬1-5厘米,先端短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6-11枚牙齒,上面有刺毛和稀疏的細糙伏毛,下面有刺毛和稀疏的微柔毛,鍾乳體細點狀,在葉上面明顯,基出脈3 (-5)條,其側出的一對弧曲,伸達上部齒尖或與鄰近的側脈網結,葉脈在上面凹陷,在下面明顯隆起;葉柄常很短,長2-5(-16)毫米,有刺毛和微柔毛;托葉每節4枚,離生,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向下反折,長2-4毫米,具緣毛。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下部葉腋)或異株;花序短穗狀,稀近簇生狀,長1-2.5厘米。雄花具細長梗(梗長1-2毫米),在芽時直徑約1.3毫米,開放後直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盤狀,具短粗梗;雌花具細梗。瘦果長圓狀卵形,壓扁,長約2毫米,熟時蒼白色或灰白色,光滑;宿存花被乾膜質,內面二枚花後明顯增大,近圓形或扁圓形,稀寬卵形,比果大1倍以上,長3-5毫米,外面疏生微糙毛,有時在中肋上有1-2根刺毛,外面二枚很小,卵形,較內面的短8-10倍。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類

蕁麻目 -- 蕁麻科 -- 蕁麻屬

國內分布

產於新疆(崑崙),西藏南部至北部,四川西北部,甘肅南部和青海。

生物生態特徵

高原蕁麻為高寒地帶植物,耐寒、耐瘠,抗逆性強。在西藏分布於藏南4500m以上的山地陽坡、石灘及流石灘。這裡氣候寒冷,熱量不足,輻射強,風力強勁,氣溫晝夜變化劇烈。植物多呈墊狀、蓮座狀,植物密被綿毛.高原蕁麻在這種環境中,生長在較背風、向陽的岩石縫隙,呈片狀分布。在喜馬拉雅山北坡、佩枯錯以西至馬拉山及昂仁波齊峰的山坡一帶,以變色錦雞兒(Coraganaversjcobr)為建群種的灌叢群落中,高原蕁麻做為雜類草的伴生種與短爪黃芪芪(Astragalusneydei)、四裂紅景天(RhodiolaguadrVdda)、墊狀點地(Androsecetapete)等組成群落。

飼用價值

高原尊麻的青草期牲畜一般不採食。乾枯後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粗纖維少,牛、”羊均喜食,也可刈割作為冬、春季的飼草。

蕁麻目百科(二)

蕁麻目(Urticales) 雙子葉植物綱 花單性、雙性或雜性,小而整齊,常有4-5枚花被片,通常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並與其對生,有1-2心皮,但子房通常單室而內含一枚胚珠,果實為堅果、核果、瘦果或翅果,含一枚種子,胚占據整個種子

蕁麻屬,蕁麻科植物

Urtica L. 蕁麻屬,蕁麻科,約50種,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我國有1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部,韌皮纖維可供織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