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芝龕記·莫重男兒薄女兒

《題芝龕記》這組詩大約是秋瑾少女時代的作品。詩通過對秦良玉和沈雲英的歌頌,旨在表現作者反對重男輕女這種封建思想的餘毒。《芝龕記》是董榕的傳奇戲曲,主要敘述明代女將軍秦良玉、沈雲英戰功的故事。全詩八首,此為第三首。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題芝龕記·莫重男兒薄女兒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秋瑾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題芝龕記·莫重男兒薄女兒
莫重男兒薄女兒①,
平台詩句賜蛾眉②。
吾儕得此添生色③,
始信英雄亦有雌④。

作品注釋

①薄女兒:輕視女子。
②“平台”句:指明思宗(崇禎)賦詩讚秦良玉事。《明史·秦良玉傳》:“崇禎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與翼明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莊烈帝(崇禎的諡號)優詔褒美,召見平台,賜良玉彩幣羊酒,賦四詩旌其功。”平台,在北京紫禁城內。明代為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蛾眉,亦作“娥眉”,本指女子長而美的眉毛,這裡借指女子。語出《詩經·衛風·碩人》:“螓首娥眉。”蛾,以蛾的觸鬚比擬眉毛的彎狀。
③吾儕(chái):我輩。
添生色:增光彩。
④雌:這裡指女性,女子。

作品譯文

世人不要只看重男兒而輕視女性,
平台賜詩獎勵戰功,就是獎賞女子的。
秦良玉這樣的女英雄為我們婦女增添了勇氣和光彩,
這才讓人相信,英雄不是男子專有的,婦女中也有抗敵救國的女英雄。

作品簡析

《題芝龕記》這組詩大約是秋瑾少女時代的作品。詩通過對秦良玉和沈雲英的歌頌,旨在表現作者反對重男輕女這種封建思想的餘毒。《芝龕記》是董榕的傳奇戲曲,主要敘述明代女將軍秦良玉、沈雲英戰功的故事。全詩八首,此為第三首。

作者簡介

秋瑾(1875~1907),字璿卿,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清山陰人,中國民主主義革命著名活動家,婦女解放運動先驅。1904 年(光緒三十年)夏,東渡日本留學。翌年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並被推為同盟會評議員、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初接辦大通學堂,赴浙東各地聯絡會黨,組織光復軍,準備皖浙兩地同時起義。五月二十六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紹興革命行動暴露。六月初四下午四時,清兵三百餘人包圍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初六日晨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33歲。所作詩詞豪放悲壯,後人輯為《秋瑾集》。

人物介紹

秋瑾,原名秋閨瑾,字璿卿(璇卿),號競雄,華夏傑出女先烈,別署鑑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
秋瑾坐姿照
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
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鄉縣督銷總辦時,將秋瑾許配給今雙峰縣荷葉鄉神沖王廷鈞為妻。光緒二十二年,秋與王結婚。王廷鈞在湘潭開設“義源當鋪”,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沖,當著許多道喜的親友朗誦自作的《杞人憂》:“幽燕烽火幾時收,聞道中洋戰未休;膝室空懷憂國恨,誰將巾幗易兜鍪”,以表憂民憂國之心,受到當地人們的敬重。

生平簡介

投身革命

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廷鈞納資為戶部主事,秋瑾隨王赴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入京之戰亂,又回到家鄉荷葉。次年在這裡生下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光緒二十九年,王廷鈞再次去京復職,秋瑾攜女兒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毅然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先入日語講習所,繼入青山實踐女校。並在橫濱加入了馮自由等組織的三合會
在日本期間,秋瑾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
秋瑾1907年1月14日創刊
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軍師)。
光緒三十一年,秋瑾歸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徐錫麟、秋瑾先後加入光復會後,國內革命形勢有了迅速的發展。光緒三十一年七月,秋瑾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翌年歸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不久,任教於潯溪女校。同年秋冬間,為籌措創辦《中國女報》經費,回到荷葉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筆經費,並和家人訣別,聲明脫離家庭關係。其實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後,恐株連家庭,故有脫離家庭之舉,乃藉以掩人耳目。”是年十二月(1907年1月14日),《中國女報》創刊。秋瑾撰文宣傳女解放主張提倡女權,宣傳革命。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計畫回響萍瀏醴起義,未果。

從容就義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錫麟在紹興創辦大通師範學堂,藉以召集江南各府會黨成員到校,進行軍事訓練。後來,秋瑾
秋瑾,攝於1905年
在該校發展了600多名會員。光緒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學堂督辦。不久與徐錫麟分頭準備在浙江、安徽兩省同時舉事。聯絡浙江、上海軍隊和會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首領,自任協領,擬於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因事泄,於7月13日在大通學堂被捕。7月15日,從容就義於浙江紹興軒亭口
光緒三十四年,生前好友將其遺骨遷葬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因清廷逼令遷移,其子王源德於宣統元年(1909年)秋將墓遷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長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經湘、浙兩省商定,迎送其遺骨至浙,復葬西湖原墓地。後人輯有《秋瑾集》。

後人評價

對於為推翻滿清專制帝制、創立民國而英勇獻身的女中豪傑秋瑾,孫中山宋慶齡都曾給予很高的評價。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致祭秋瑾墓,撰輓聯:“江戶矢丹忱,重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1916年8月16日至20日,孫中山、宋慶齡游杭州,赴秋瑾墓憑弔,孫中山稱:“光復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盟會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風秋雨愁煞人 ’之句,則傳誦不忘。”
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稱讚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1958年9月2日,宋慶齡為《秋瑾烈士革命史跡》一書題名。1979年8月,宋慶齡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攻詩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馬攜槍,曾東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萬代傳俠名。”

秋瑾詩選

一輪蟾魄淨娟娟,
萬里長空現晶奩。
照地疑霜珠結露,
浸樓似水玉含煙。
有人飲酒迎杯問,
何處吹簫倚檻傳?
二十四橋簾盡轉,
清宵好影正團圓。

梅(其一)

本是瑤台第一枝,
謫來塵世具芳姿。
如何不遇林和靖?
飄泊天涯更水涯。

梅(其二)

冰姿不怕雪霜侵,
羞傍瓊樓傍古岑。
標格原因獨立好,
肯教福貴負初心。

讀書口號

東風吹綠上階除,
花院簫疏夜月虛。
儂也痴心成脈望,
畫樓長蠹等身書。

望鄉

白雲斜掛蔚藍天,
獨自登臨一悵然。
欲望家鄉何處似?
亂峰深里翠如煙。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萬里乘雲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

鷓鴣天

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尋知音。
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赤壁懷古

潼潼水勢向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
怪道儂來憑弔日,岸花焦灼尚余紅。

去常德州中感賦

一出江城百感生,論交誰可並汪倫?
多情不若堤邊柳,猶是依依遠送人。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
平生不借春光力,幾度開來斗晚風?

賦柳

獨向東風舞楚腰,為誰顰恨為誰嬌?
灞陵橋畔銷魂處,臨水傍堤萬萬條。

杜鵑花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淒。

殘菊

嶺梅開候曉風寒,幾度添衣怕倚欄。
殘菊猶能傲霜雪,休將白眼向人看。

紅毛刀歌

一泓秋水淨纖毫,遠看不知光如刀。
直駭玉龍蟠匣內,待乘雷雨騰雲霄。
傳聞利器來紅毛,大食日本羞同曹。
濡血便令骨節解,斷頭不俟鋒刃交。
抽刀出鞘天為搖,日月星辰芒驟韜。
斫地一聲海水立,露風三寸陰風號。
陸專犀象水截蛟,魍魎驚避魑魅逃。
遭斯刃者凡幾輩?骷髏成群血涌濤。
刀頭百萬英雄泣,腕底乾坤殺劫操。
且來掛壁暫不用,夜夜鳴嘯聲疑鴞。
英靈渴欲飲戰血,也如塊磊需酒澆。
紅毛紅毛爾休驕,爾器誠利吾寧拋。
自強在人不在器,區區一刀焉足豪?
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
不因人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如此江山

蕭齋謝女吟《秋賦》,瀟瀟滴檐剩雨。
知己難逢,年光似瞬,雙鬢飄零如許。
愁情怕訴,算日暮窮途,此身獨苦。
世界淒涼,可憐生個淒涼女。
曰:“歸也”,歸何處?
猛回頭,祖國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內容腐敗,沒個英雄作主。
天乎太毒!
看如此江山,忍歸胡虜?
豆剖瓜分,都為吾故土。

翠樓怨

題王澤環亡姬遺像,因庚子兵亂,此像失職,後其友朱望清見於市上,贖回歸之。
寂寞庭寮,喜飛來畫軸,破我無聊。
試展朝雲遺態,費維摩幾許清宵?
紫玉煙沉,驚鴻影在,歷劫紅羊跡未消。
賴有故人高誼,贖得生綃。
環佩聲遙,縱歸來月下,魂已難招。
故劍珠還無恙,黃衫客風韻偏豪。
自敘烏闌,遍征紅豆,替傳哀怨譜《離騷》。
但恐玉蕭難再,愁煞韋皋。

劍歌

炎帝世系傷中絕,芒芒國恨何時雪?
世無平權只強權,話到興亡眥欲裂。
千金市得寶劍來,公理不恃恃赤鐵。
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
飢時欲啖仇人頭,渴時欲飲匈奴血。
俠骨棱(山曾)傲九州,不信太剛剛則折。
血染斑斑已化碧,漢王誅暴由三尺。
五胡亂晉南北分,衣冠文弱難辭責。
君不見劍氣稜稜貫鬥牛?胸中了了舊恩仇?
鋒芒未露已驚世,養晦京華幾度秋。
一匣深藏不露鋒,知音落落世難逢。
空山一夜驚風雨,躍躍沉吟欲化龍。
寶光閃閃驚四座,九天白日暗無色。
按劍相顧讀史書,書中誤國多奸賊。
中原忽化牧羊場,咄咄腥風吹禹域。
除卻干將與莫邪,世界伊誰開暗黑。
斬盡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職
他年成敗利鈍不計較,但恃鐵血主義報祖國。

泛東海歌

登天騎白龍,走山跨猛虎。
叱吒風雲生,精神四飛舞。
大人處世當與神物游,
顧彼豚犬諸兒安足伍!
不見項羽酣呼鉅鹿戰,
劉秀雷震昆陽鼓,
年約二十餘,而能興漢楚;
殺人莫敢當,萬世欽英武。
愧我年二七,於世尚無補。
空負時局憂,無策驅胡虜。
所幸在風塵,志氣終不腐。
每聞鼓鼙聲,心思輒震怒。
其奈勢力孤,群才不為助。
因之泛東海,冀得壯士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