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薯9號

青薯9號

青薯9號是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於2001年從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北京辦事處引進雜交組合(387521.3×APHRODITE)實生1代材料C92.140系統選擇育成。該品種品質優、抗病、抗旱、高產穩產,於2006年通過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並正式命名青薯9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青薯9號青薯9號

品種類別:馬鈴薯

品種名稱:青薯9號(原代號CPC2001—05)

審定編號:青審薯2006001,國外引種原名C92.140一05、曾用名ZT

品種來源:

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從國際馬鈴薯中心(CIP)引進雜交組合(387521.3xAPHRODITE)材料C92.140—05中選出優良單株ZT,後經系統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

株高97±10.4厘米。幼芽頂部尖形、呈紫色,中部綠色,基部圓形,紫藍色,稀生茸毛。莖紫色,橫斷面三棱形。葉深綠色,較大,茸毛較多,葉緣平展,復

青薯9號青薯9號

葉大,橢圓形,排列較緊密,互生或對生,有5對側小葉,頂小葉橢圓形;次生小葉6對互生或對生,托葉+呈圓形。聚傘花序,花蕾綠色,長圓形;萼片披針形,淺綠色;花柄節淺紫色;花冠淺紅色,有黃綠色五星輪紋;花瓣尖白色,雌蕊花柱長,柱頭圓形,二分裂,綠色;雄蕊黃色,圓錐形整齊聚合在子房周圍。無天然果。薯塊橢圓形,表皮紅色,有網紋,薯肉黃色;芽眼較淺,芽眼數9.3±1.57個,紅色;芽眉弧形,臍部凸起。結薯集中,較整齊,耐貯性中等,休眠期45±5天。單株結薯數8.6±2.8個,單株產量945克±0.61克,單薯平均重117.39±4.53克。中晚熟,生育期125±5天,全生育期165±5天。植株耐旱,耐寒。抗晚疫病,抗環腐病。

產量表現:

塊莖澱粉含量19.76%,還原糖0.253%,乾物質25.72%,維生素C23.03毫克/100克。一般水肥條件下畝產量2250-30千克;高水肥條件下畝產量3000-4200千克。

栽培要點:

結合深翻畝施有機肥2000-3000千克,純氮6.21-10.35千克,五氧化二磷8.28-11.96千克,氧化鉀12.5千克。4月中旬至5月上甸播種,採用起壟等行距種植或等行距平種,播深8-12厘米。畝播量130-150千克,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密度3200-3700株。

種植區域:

適宜在我省海拔2600米以下的東部農業區和柴達木灌區種植。

最新優質種子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