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薯3號

莊薯3號,是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培育的馬鈴薯品種,適宜於渭源、岷縣、定西、靜寧、宕昌、天水、臨夏及武威等地種植。

選育單位

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審定情況

2005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甘審薯2005001;2011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品種來源

以87-46-1為母本,青85-5-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原代號:90-10-58-1。

特徵特性

品種株型直立,株叢繁榮,生長勢強,株高82.5~105厘米,莖綠色,單株主莖數2.7個,葉片深綠色,葉片中等大小,分枝數3~5個,複葉橢圓形,對生,花淡藍紫色,天然結實性差,植株生長整齊,結薯集中,單株結薯數為5-7個,平均單薯重120克,商品薯率高達90%以上,薯塊圓形,黃皮黃肉,芽眼淡紫色,薯皮光滑度中等,塊莖大而整齊,全生育時期150天,熟性晚熟。具有薯塊休眠期長,耐貯藏,抗倒伏,抗旱耐瘠,高抗晚疫病,較抗病毒病,澱粉含量高,適應性廣,高產穩產等特點。經省農科院測試中心測定,薯塊乾物質含量26.38%,澱粉含量20.5%,粗蛋白2.15%,Vc含量16.2mg/100g,還原糖含量0.28%。
據省農科院植保所2002年在大田感病環境條件下田間鑑定,莊薯3號感染花葉病株率為5.0%,病情指數為1.3%,對照品種青薯168病株率為23%,病情指數為8.5%。感染晚疫病(按5級標準劃分),病級為2,青薯168病級為3,該品種高抗晚疫病、中抗花葉病毒病;2007年,甘肅省農科院植保所在莊浪縣、定西市、天水市、臨夏州等地田間自然感病環境條件下抗病性鑑定結果表明,莊薯3號晚疫病(按5級標準劃分)病級為1-2級,病株率為42.5%,病葉率為12.0%,大多數病斑無霉層,相比較隴薯6號晚疫病病級為2-3級,病株率為75.2%,病葉率為55%,霉層明顯;莊薯3號病毒病PVX、PVY發生不明顯或未發現。

生產試驗

莊薯3號適應性廣,高產穩產,莊薯3號在甘肅省馬鈴薯區域試驗中,三年各點平均畝產1969.2公斤,較統一對照渭薯1號平均畝產1131.7公斤,增產74.9%,較各地參考對照平均畝產1121.3公斤,增產66.7%,總評居參試九個品系第一位。在全國西北組馬鈴薯區域試驗中,2009-2010年兩年平均畝產1778.5公斤,較對照隴薯3號增產率41.9%。2005-2010年在甘肅、寧夏、青海三省區45個縣示範推廣平均畝產2173.7kg/畝,較對照增產26.7%。萬畝示範區最高產量達5837kg/畝,平均畝產3467.61公斤,比隴薯3號最高增產41.9%,較對照小白花增產36.6%。

栽培要點

①. 4月中下旬播種,畝保苗,雙行壟作中等肥力地塊4000-4500株,旱薄地3500-4000株;抗旱整薯坑種,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每畝2000窩,旱薄地1700窩。②. 畝施農家肥4000kg,尿素7.5kg,五氧化二磷6kg作基肥;現蕾期畝施尿素10kg作追肥。③.苗齊後勤鋤草鬆土,現蕾期及時培土壓蔓,開花期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
適宜範圍:適宜於渭源、岷縣、定西、靜寧、宕昌、天水、臨夏及武威等地種植。

最新優質種子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