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黃37

中黃37

中黃37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大豆品種。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10天,株高83.8厘米,單株有效莢數37.0個,單株粒數82.8粒,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東北部地區、江淮丘陵區和淮北區夏播種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黃37中黃37

審定編號:國審豆2006003

品種名稱:中黃37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95B020×早熟18

特徵特性:

該品種平均生育期110天,株高83.8厘米,有效分枝2.1個,單株有效莢數37.0個,單株粒數82.8粒,單株粒重20.3克,百粒重27.3克。卵圓葉,白花,灰毛,亞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種皮黃色,微光,褐臍,籽粒橢圓形。經接種鑑定,表現為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C3、SC8、SC11、SC13株系,中感胞囊線蟲1號生理小種。平均粗蛋白質含量43.87%,粗脂肪含量19.67%。

產量表現:

中黃37中黃37

2004年參加黃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06.7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19.7%(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218.7公斤,比對照冀豆12增產13.0%(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12.7公斤。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14.8公斤,比對照冀豆12增產3.8%。

抗性表現:

經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鑑定,2007年對大豆花葉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現抗(病情指數4%)、SC7表現中抗(病情指數34%);2008年對SC3表現中抗(病情指數28%)、SC7表現中抗(病情指數28%)。

品質表現:

經農業部大豆及大豆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佳木斯)檢驗(區試田樣品),2007年粗蛋白(乾基)44.44%,粗脂肪(乾基)20.23%;2008年粗蛋白(乾基)48.28%,粗脂肪(乾基)20.28%。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在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每畝保苗1.3萬~1.5萬株;適宜播期為6月上、中旬,苗期注意蹲苗,開花初期和鼓粒期注意防旱,封壟前中耕2~3次。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大豆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東北部地區、江淮丘陵區和淮北區夏播種植。

注意事項:

在不同栽培條件下,中黃37抗性、品質、產量和生育期等表現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議推廣者進一步做好中黃37在推廣地區的示範和技術指導工作,向使用者說明中黃37在推廣地區使用存在的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遺傳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適宜的栽培技術和正確防治有關病蟲草害的方法。

最新優質種子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