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稻19

鄭稻19

鄭稻19是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的中晚熟常規粳稻種子,全生育期161天。株高97.8cm,粒型卵圓,較易脫粒,每穗總粒數131粒。

基本信息

產品信息

鄭稻19鄭稻19

品種名稱:鄭稻19審定編號:豫審稻2008001

選育單位: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豫粳6號×鄭90-36

特徵特性

屬中晚熟常規粳稻,全生育期161天。株高97.8cm,株型緊湊,莖稈粗壯,分櫱力較強,劍葉較短,葉鞘綠色;畝有效穗數為22萬;穗長16.3cm,著粒密,粒型卵圓,較易脫粒,每穗總粒數131粒,結實率83%,千粒重24g;後期落黃好。

抗性鑑定

鄭稻19鄭稻19

2007年經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鑑定:對稻瘟病菌代表小種ZA5、ZE3、ZF1、ZG1表現為免疫,對ZB13、ZC5、ZD5表現為感;對水稻穗頸瘟表現為中抗;對白葉枯病致病型菌株浙173、PX079表現為抗,對JS-49-6表現為中抗,對KS-6-6表現為中感;對紋枯病表現為抗(R)。據2005-2007年在多點試種田間調查表明,對近年來在黃淮稻區大面積發生的水稻條紋葉枯病表現抗性強。

品質分析

2006、2007兩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品質分析:糙米率81.7/85.6%,精米率71.5/74.7%,整精米率57.7/66.1%,堊白粒率60/28%,堊白度4.2/2.0%,直鏈澱粉含量16.1/15.8%,透明度2/2級,膠稠度82/82mm,粒長5.0mm。2007年米質達部頒優質稻米3級標準。

產量表現

2005年省區試,平均畝產稻穀560.2kg,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4.7%;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稻穀577.6kg,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8.2%。2007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稻穀528.8kg,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4.3%。

適宜地區

我省沿黃稻區和南部秈改粳區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沿黃稻區4月底至5月初播種,南部稻區可推遲到5月中下旬播種。育秧播種量30kg/畝左右,秧齡30-40天,稀播培育壯秧。

2、栽插方式:6月上、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地塊,栽插規格30cm×13.3cm,每穴2-4苗;高肥力田塊行距可增大至33cm×13.3cm,每穴3苗左右,做到淺插、勻栽。

3、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早施、重施分櫱肥;科學灌水,前期淺水促苗,中期濕潤穩長,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漿成熟期淺水濕潤交替;及時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以及其它水稻病害

最新優質種子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