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69

中棉所69

中棉所69(中5302)是以國審雙價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中棉所41為母本,以自育的豐產、優質、抗黃萎病的非轉基因棉品系中110077為父本雜交,採用系譜法經多年多代連續鑑定和強化選擇育成,2006至2007年參加河南省中熟棉區域試驗,2007年同時參加河南省春棉生產試驗。2007年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08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信息


品種信息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轉Bt+CpTI基因中熟棉
省級審定:豫審棉2008002
品種權授權日:品種權授權號
育種者:郭香墨、張永山、姚金波、褚麗、劉海菊
中棉所69(中5302)是以國審雙價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中棉所41為母本,以自育的豐產、優質、抗黃萎病的非轉基因棉品系中110077為父本雜交,採用

中棉所69圖片中棉所69圖片

系譜法經多年多代連續鑑定和強化選擇育成,2006至2007年參加河南省中熟棉區域試驗,2007年同時參加河南省春棉生產試驗。2007年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08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中棉所69屬陸地棉中熟品種類型,生育期121天左右,植株高度105cm左右,植株筒型,株型鬆緊適中,莖稈粗細一般。葉片中等大小,葉色中綠。莖葉茸毛稀少。棉鈴呈卵圓形,中等偏大,鈴重6.22g,鈴殼薄,鈴嘴尖,吐絮暢。衣分41.3%左右,皮棉色澤潔白,有絲光,子指10.9g,霜前花率95%以上。種子短絨灰白色。發芽出苗性能好,前期生長發育快,開花、結鈴、吐絮早而集中。抗棉鈴蟲性突出。

產量表現

2006至2007年參加河南省春棉區試。2006年皮棉總產、霜前皮棉和籽棉總產平均分別為1545.0、1477.5和3894.0kg/hm2,分別比對照種魯棉21增產9.1%、7.6%和10.2%,在參試的12個品種中均居第一位;2007年皮棉總產、霜前皮棉和籽棉總產平均分別為1437.0、1380和3390kg/hm2,分別比對照種魯棉21增產12.3%、14.1%和13.2%,增產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結果,皮棉總產、霜前皮棉和籽棉總產分別為1491.0、1428.8和3642.0kg/hm2,分別比對照魯棉21增產10.1%、10.7%和11.6%,增產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2007年參加河南省常規棉生產試驗,平均皮棉、霜前皮棉和籽棉產量分別為1303.5、1200.0和3300kg/hm2,比對照魯棉21增產7.0%、5.2%和10.8%。

纖維品質

2007年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82mm,比強度28.6cN/tex,馬克隆值5.0,整齊度指數85.5%,伸長率6.4,紡紗均勻性指數為139.8。2006年上半部平均長度30.5mm,比強度28.5cN/tex,馬克隆值4.8,整齊度指數85.2%,伸長率6.6%,紡紗均勻性指數為141.5。
兩年平均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66mm,比強度28.6cN/tex,馬克隆值4.9,整齊度指數85.5%,伸長率6.5%,紡紗均勻性指數為140.6,綜合品質指標達到紡織工藝要求。

抗病蟲性

中棉所69高抗枯萎、耐黃萎。河南省兩年區試鑑定結果表明,中棉所69枯萎病指8.9,黃萎病指23.8。2006年河南省區域試驗抗蟲性鑑定指定單位中棉所鑑定結果,二代棉鈴蟲蕾鈴被害減退率分別為71.98%和74.58%,三代棉鈴蟲三齡以上幼蟲存活率為0。2007年經中國農科院生物所抗蟲鑑定:抗蟲株率100%,Bt蛋白表達量613.53,高抗棉鈴蟲。

栽培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缽育苗以4月15日前後播種為宜;露地直播以4月25日左右播種為宜。
2、合理密植。一般肥力棉田,密度以每公頃5.0萬~5.5萬株為宜,麥棉套種密度6萬株左右。肥力高的棉田可栽4.5萬至5.0萬株。
3、科學肥水管理。中棉所69早熟性好,結鈴性強,需肥量大,適當增施有機肥或磷鉀肥,重施底肥和花鈴肥、早施蕾肥、早噴葉面肥、適當補施微量元素。後期視長勢情況追施葉面肥以防早衰。
4、及時中耕與整枝打頂。在中耕除草鬆土的基礎上,結合深施蕾肥,用分溝犁起壟,人工清行培土,一般於棉花開花前結束。當棉苗出現果枝後,應及時去掉部分葉枝;7月20日左右,當棉株有13-18個果枝時根據長勢即可打頂,提倡打小頂,摘掉一葉一心。
5、適時化控。若蕾期、花鈴期或打頂後長勢過旺,可用化學藥劑調控,遵循“少量多次、一次用量不宜過大”的原則。
6、做好病蟲害防治。二代棉鈴蟲可不防治;可用強力病毒殺和克黃枯控制或減緩枯黃萎病害發生。當蚜蟲、棉盲蝽象、紅蜘蛛等害蟲的發生量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進行防治。

適宜範圍

該品種屬中熟轉基因抗蟲常規棉,適宜在河南省棉區種植,及周邊相似生態區也可引種種植。

最新優質種子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