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由通遼市代管,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在科爾沁草原腹地,是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2014年霍林郭勒市入選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80位和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第45位。“霍林郭勒”據蒙古語音譯而來,“霍林”為美食、茶飯、休養生息之意,“郭勒”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饒美麗之地。霍林郭勒市與興安盟、錫林郭勒盟交界。距中蒙邊界120公里,距通遼市330公里,錫林浩特280公里,距北京1116公里,距瀋陽596公里,距長春616公里。2014年霍林郭勒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8億元,增長15%;截至2012年底,霍林郭勒市戶籍人口為81118人;民族主要有蒙古族、滿族、回族、朝鮮族等。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北部,地處東經118°17′46″----119°46′12″、 北緯45°16'----45°46'之間,總面積585平方公里,西部、西北部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接壤,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毗鄰通遼市扎魯特旗,東部、東北部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連線,處於"兩盟一市"的交界處,距通遼市336公里,北距蒙古國直線距離120公里。霍林郭勒市有著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田就在境內。2005年,霍林河煤田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13個大型煤炭基地。

地形地貌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地處大興安嶺南段西翼脊部,處在東北亞晚中生代的斷陷帶,是巴音胡碩至二連盆地群東部的一個代表性含煤盆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地形分為丘陵山地、堆積台地和沖積平原。丘陵山地是霍林郭勒市地形的主要特徵,四周均有分布。西北部尤為突出,多為火山岩組成的中低山,海拔在1100--1300米之間。堆積台地波狀起伏,幅度不大。海拔在870--1100米之間,分布在丘陵山地基部,相對高差20--50米,頂部平緩。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霍林河及其各支流寬闊流域,河床平淺多彎曲。寬處可達1--2公里,流域兩側相對高差5--10米之間,並有較明顯的階梯。海拔在779--870米之間。境內最低點海拔779米,位於通霍鐵路九孔橋處。境內山脈多為中低山,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

市情簡介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屬能源型工業城市,市區及周圍資源豐富。一是已探明的煤炭儲量129億噸,屬優質褐煤,適合發展煤炭轉化產業,可轉化為電、油、氣等。二是原生腐植酸儲量1.7億噸,品位較高,為生產腐植酸鉀、腐植酸鈉、黃腐植酸、複合肥、有機肥等煤化工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三是周邊礦產資源儲量較大。現已探明食鹽儲量2328

萬噸,矽石儲量2000萬噸以上,石灰石儲量1149萬噸。另外還有銅、鐵、鉛鋅等有色金屬,有待開發利用。四是農畜產品加工潛力巨大。以我市現為中心方圓150公里範圍內年牲畜存欄200萬頭(只)以上,盛產土豆、春夏王大白菜及天然的黃花菜、蕨菜、草原白蘑等,為農畜產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五是旅遊資源豐富。我市處於寒冷、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年均氣溫0℃,無霜期95天左右,冬季適宜滑雪,夏季適宜避暑納涼。我市及周邊的草原是國內僅存為數不多的原始草原之一。夏季水草豐美,鳥語花香,風景怡人,是良好的避暑勝地。濃郁的草原民族風情,構成了獨特的旅遊文化內涵。經過建市二十年的開發建設,我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2億元,是2000年的4.3倍,"十五"期間平均遞增40.3%,經濟總量5年再造兩個霍林郭勒。財政總收入完成3.3億元,一年增幅超過2003年財政總收入,GDP財政貢獻率達到1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200元、3700元,"十五"期間平均遞增12.4%和13.8%。工業經濟增勢強勁,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72:26,能源轉換工業破題起步,煤電鋁、煤化工產業架構形成,產品結構日益豐富。2005年,霍林郭勒市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第80位,進入全區經濟最具發展活力旗縣前10強,成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縣市,被中國科學院中小城市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2005年,全市累計引進國內市外資金32.6億元,引資絕對額列通遼市第一位,實際利用外資200萬元。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通霍鐵路、304國道、101省道全面貫通,交通便利。

為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今後我市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建設綠色能源工業城市的總體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與時俱進,加快發展,

堅持依託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依靠大企業大項目拉動、調優產品結構;著力打造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重要的煤炭、電力、高載能和化工工業基地;不斷提升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化水平。力爭到2009年把霍林勒市建成東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及高耗能產業基地,構建商流、物流、信息流相對集中,文化、教育比較繁榮的區域中心城市,率先走進全國縣級市前列。多年來,我市致力於投資環境建設。2003年,內蒙古霍林郭勒經濟開發區正式啟動,2004年,被列入全區16個重點工業園區之一。開發區規劃占地面積33平方公里,以新型能源化工高新技術和高載能工業為主,實現煤、電、化、冶多元聯產。開發區實行封閉管理,實施"一站式、一條龍"優質服務。2005年,霍林郭勒經濟開發區在自治區20個重點開發區中排名由最後一位提升到第12位,獲得自治區重點工業開發區速度效益二等獎。目前,開發區入駐項目25個,發展勢頭強勁,發展前景可觀。大量事實表明,霍林郭勒市具有諸多的資源優勢,是一塊亟待開發的寶地。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不斷完善有關政策法規,提高辦事效率,竭誠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我們願意與廣大國內外投資者,在更廣闊的領域謀求新的經濟合作與友好交往,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經濟成就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0億元,增長68.7%,人均GDP達到6.79萬元。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0.9億元、35.2億元、13.9億元,分別增長52.5%、65.1%、81.3%。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為2:70:28,產業比重進一步最佳化。全市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躍升至中國西部百強縣第46位,榮膺並位列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53位。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財政狀況明顯改善。全市財政總收入實際完成6.87億元,增長107.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36億元,增長75%。人均財政收入9016元,比上年增加了4593元。市場物價穩中有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了2.1%。其中城市上升1.5%,農村牧區上升2.8%。分項目來看,食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類別、交通和通訊價格水平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2.7%、7.5%、6.2%、0.3%;菸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等類別價格水平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 0.1%、0.3%、0.8%;衣著類與去年價格水平持平。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1.19萬人,其中:在崗職工1.1萬人。年內有1366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其中安置"4050"和下崗人員318人。

工業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2006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31.56億元,增長50.8%,完成年度計畫的10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7.7億元,增長55.5%,完成年度計畫的110.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87%,提高31個百分點。實現利稅17.69億元,增長95.42%。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優勢產業迅速發展,煤炭產量2718萬噸,增長34%;發電量21.6億度,增長132.3%;鋁錠產量12.8萬噸,增長132%。南澳能源公司褐煤乾餾項目試生產成功,煤化工產業取得重要突破。霍林郭勒工業園區被國家發改委核准為省級工業園區,載體功能逐步增強。

農業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2006年,牧業年度牲畜存欄42.2萬頭(只),增長27%。蔬菜種植面積3600畝,產量1.2萬噸。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農牧業產業化穩步推進,正昌草業、科錫羊業等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年銷售100萬元以上的加工企業達到3戶。全年勞務輸出2013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890萬元。繼續實施國家農業開發草原建設與保護、生態修復、礦山復墾、退牧還草等建設工程,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造林合格面積5000畝,退耕還林還草2.2萬畝。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200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20畝。

第三產業

2006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3.9億元,增長81.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億元,增長46%,完成年度計畫的101.1%。新增個體工商戶1190戶,新增稅收超50萬元企業6戶。交通運輸、旅遊業快速發展。公路貨運量達到266萬噸,增長37%。靜湖度假村、怪山旅遊區兩個AA級景區順利通過自治區旅遊局覆核驗收,入境旅遊人數達到35萬人次。信息服務業穩步發展,全市電腦每百戶擁有量達到35台,上網率達到20.3%。固定電話用戶達到6500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5.6萬戶以上。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7億元,增長8.44%。各項貸款餘額43.4億元,增長12.5%。保險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394萬元,增長42%。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啟動實施了經濟適用住房工程。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在國家支持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增加工業生產技術改造投資。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5.8億元,同比增長34%。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完成0.2億元,同比增長23%;第二產業投資完成41.5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工業投資完成41.3億元,同比增長41%;第三產業投資完成4.3億元,同比增長51%。中電霍煤集團1號、2號露天礦改擴建項目,地方煤礦整合技改項目快速推進,當年新增煤炭生產能力782萬噸。在建電源項目裝機容量205萬千瓦,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5萬千瓦。

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郵電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5億元,同比增長75%。全年鐵路完成貨運周轉量0.22億噸/公里,同比增長24%;客運周轉量0.65億人/公里,同比增長27%;公路貨運周轉量1.92萬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009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7050萬人/公里,比上年增加0.055萬人/公里。行動電話用戶(含小靈通用戶)達到5.6萬戶,固定電話用戶6500戶。據城鄉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固定電話86部,行動電話156部;百戶農牧居民擁有固定電話68部,行動電話55部。

國內貿易

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1億元,比上年增長4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59119萬元,增長3.8%;餐飲業31583萬元,增長32%;其它行業426萬元,增長6.6%。

對外經濟

2006年全市對外貿易保持增長。實施內聯項目27個,引進市外資金47.3億元,增長43%;引進外資670萬美元,出口創匯51.4萬美元。

金融和保險業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2006年, 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7億元,增長8.44%。各項貸款餘額43.4億元,增長12.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6953萬元,增長41.3%。保險業發展取得新進展,現有5家保險機構,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394萬元,增長42%。當年理賠558萬元,其中財產保險理賠73萬元,人身保險理485萬元賠。

文化教育

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3個。電視台2座,實施了MMDS數位電視村村通工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2006年全市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學生輟學率明顯下降。現有中國小15所,專任教師1177人,在校生13898人。普通高中招生654人,在校生2112人;國中招生1086人,在校生3049人;普通國小招生36578人,在校生10637人;幼稚園5所,招生407人,在校生896人。學齡人口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改善,國小適齡人口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24%,比上年度提高1.23個百分點。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4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個。醫療床位238張,衛生技術人員420人,其中執業醫師179人,占42.7%,註冊護士95人,占22.7%。

環境保護

環保事業發展加快,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建立了環境監測站,環境監測人員7人。劃定自然保護區4處,面積48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1處,年內設立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100%。環境法制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年度施工的污染治理項目5個,完成工業污染治理投資1230萬元。

社會保障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隨著各項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實、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農畜產品價格上漲以及減免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的實施,城鄉居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2006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達到23549元,比上年增加3512元,增長17.5%。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00元,比上年增長30.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816.12元,增長15.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505元,增長48%;人均消費支出4123.91元,增長30.5%。居民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18.03平方米,比去年增加0.57平方米;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20.7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4平方米,高於城鎮居民2.44平方米。社會保障事業進一步鞏固提高。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達到8125人,同比增長3.7%,完成養老保險費征繳1230萬元;離退休人員5748人(不含財政開資人員),同比增長3.6%。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及部分企業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的職工及離退休人員達1.27萬人,比上年增長7.1%。增加了工傷保險項目,參保職工2545人,完成工傷保險費征繳20.5萬元,參保率穩步提高。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市擁有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個,擁有床位60張,年末在院人數45人。全市社會保障機制進一步健全,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達到3845人。全年發放城鎮低生活保障資金達401萬元。

歷史沿革

據出土文物考證和史料記載,遠在五六千年以前霍林河流域就有人類生息。境域內已發現數十處屬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朝代人的居住遺址。發現的打制、琢制及磨製的石器和骨器等簡陋的生產生活用具表明,當時的人們是以狩獵、畜牧和捕魚維持生存。

春秋戰國至秦時,屬東胡遊牧地。兩漢時是鮮卑人牧地。三國至兩晉時,是東部鮮卑遊牧地。東晉時,是契丹人駐地。南北朝時為地豆於人居地。隋、初唐,為霫人駐地。唐末,皇權衰落,中原及南方陷入改朝換代諸候割據的小分裂時代。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部。遼時,屬上京道臨潢府轄地。金時,為臨潢府統轄地。金末年,蒙古人興盛,金政府為防禦蒙古人南下,修築總長近萬里的金界壕。據史學家考證,金界壕從北往南有三條,第二條金界壕穿過市境40餘公里。元朝時,屬中書省全寧路管轄。明朝時,屬奴爾乾都司泰寧衛轄地。清朝時,屬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轄地。中華民國初期(1912--1932年),屬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中旗轄地。偽滿時,1932年5月,設興安總省,下轄東西南北四個分省,市境屬興安南省管轄。1944年8月,劃舊科爾沁右翼中旗管轄。1949年8月29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決定,今市境劃歸扎魯特旗,為扎魯特旗北部三個努圖克(鄉)的遊牧夏營地。196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十一團四連開進霍林河(五七鎮),1970年1月,正式組建了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十七團。1969年7月,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復歸內蒙古自治區。1975年6月10日,周恩來總理對開發建設霍林河煤田作出重要批示。1976年4月至6月,共3 500名支援霍林河煤礦建設民兵開進霍林河。1981年10月,為支援霍林河煤田建設,哲里木盟在此設立霍林河辦事處。行使旗縣級政府職能,並籌備建市。1982年2月,辦事處正式掛牌辦公。198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旗縣級)。轄區面積585平方公里,隸屬哲里木盟。1986年7月10日,霍林河人民以傳統的那達慕形式。舉行隆重的霍林郭勒市成立慶典。

人口

霍林郭勒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市境內居住著蒙、漢、滿、回、朝鮮等17個民族。2006年末全市總人口7.62萬人。年出生人口702人,出生率為9.51‰;人口自然增長率6.49‰比上年高0.91個千分點;在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6.82萬人,農業人口0.8萬人;漢族人口4.52萬人,占59.32%;蒙古族人口2.65萬人,占34.80%;其他少數民族人口0.45萬人,占5.88%;男性人口3.87萬人,女性人口3.75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3.28:1。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霍林郭勒市轄585平方公里土地(58460公頃,87.7萬畝)。1996年,據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全市有耕地16.2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7萬畝;林地3萬畝;草地4.5萬畝;交通用地0.45萬畝;水域0.45萬畝;未利用地3萬畝。1998年,有耕地18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6萬畝;林地12.6萬畝;草地25.5萬畝;交通用地0.45萬畝;水利設施用地0.45萬畝;其他用地0.3萬畝;其他為未利用地。2004年,有耕地2.1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9萬畝;林地13.2萬畝;草地25.5萬畝;交通用地0.3萬畝;其他用地0.45萬公頃;余為未利用地。2005-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尚未完成。

礦產資源

煤炭是霍林郭勒市最主要的礦產資源,霍林河煤田總面積540平方公里,是儲量多、埋藏淺、煤層厚、采剝比小、構造簡單的優質褐煤。適合露天開採的儲量為約130億噸。煤質屬低磷低硫的優質褐煤,沙爾呼熱露天區平均發熱量為3 262千卡/千克,西南區平均發熱量為3 836千卡/千克,北部區平均發熱量為4 200千卡/千克,平均揮發份是47%,是理想的電廠燃料和化工原料,有綠色環保燃料之美譽。此外,霍林郭勒市富有建築石材、建築用砂、大理石、珍珠岩、花崗岩石材、黑曜岩、粘土、陶瓷粘土、膨潤土等多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其中,建築石材、建築用砂、粘土已大量開發利用;大理石、珍珠岩花崗岩、黑曜岩等經濟價值較高的非金屬礦產尚未開發。

水資源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54.3毫米,降水集中在7-9月。市境內有大小河流6條,湖泊4處。水域面積317.61公頃,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0.56%。年徑流總量為4633萬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4260萬立方米,地下徑流373萬立方米。水

資源總量為7138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 427.6立方米。 地下水水質經過化驗,各項指標符合國家規定標準。

野生動植物

霍林郭勒市素有的自然環境,適宜畜禽以及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野生動物主要有黃羊、鹿、野兔、狼、狐狸、狍子、旱獺、獾子等獸類;有百靈鳥、野雞、沙半雞、水鴨、貓頭鷹、草原鷹、雕等飛禽類。富饒的草原資源,有利於野生植物的生長。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有60科、200屬、600餘種野生植物。主要有羊草、線葉菊、洽草、糙隱子草、野古草、星星草、野蔥、野豌豆、針茅等禾本植物和豆本植物。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有蕨菜、黃花、野韭菜、蘑菇、木耳、地耳等。藥本植物主要有遠志、芍藥、車前子、柴胡、龍膽草、防風、知母、狼毒、麻黃草、黃芪、山杏核、黨參等12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