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汪鄉

雨汪鄉

十八連山鄉原名雨汪鄉,為充分宣傳十八連山奇秀的自然風光和對十八連山革命老區的緬懷,鄉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省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8月更名為十八連山鄉,管轄的行政區域,隸屬關係不變。十八連山鄉位於富源縣城東南部,鄉政府所在地雨汪距縣城132公里,平均海拔1736米,年平均氣溫14.6攝氏度,平均降水1400毫米。全鄉主體地勢北高南低。東與黃泥河鎮及貴州省興義市的佳克接壤,西、南與羅平縣相連,北抵老廠鄉。

基本信息

概況

雨汪鄉農家
十八連山鄉位於富源縣城東南部,鄉政府所在地雨汪距縣城132公里,平均海拔1736米,年平均氣溫14.6℃,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全鄉主體地勢北高南低。東與黃泥河鎮及貴州省興義市的佳克接壤,西、南與羅平縣相連,北抵老廠鄉。全鄉總面積334平方公里,共轄雨汪、箐頭、丕德、老屋村、海子、取木得、臘甲、補羊、德厚、天寶、卡錫、華畢、細沖、阿南、茂鐸、紙廠、岔河17個村委會,246個村民小組,181個自然村。全鄉耕地總面積4.7萬畝,其中水田6521畝,旱地4.51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72畝。境內資源豐富,既有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無煙煤田,探明儲量37億噸;有一定的開採價值的天然氣;又有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裡面有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青猴和山茶、杜鵑等大
雨汪鄉鄉鎮府
量植物資源。糧食作物以包穀、小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油菜、生薑為主,土特產品有彌猴桃、接桃、生薑、花生、雞縱油、土蜂蜜、芭蕉芋等。
2004年底,全鄉總戶數1.32萬戶,總人口6.57萬人,其中,男性3.38萬人,女性3.19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6:10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9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已婚育齡婦女9891人,2004年全鄉共落實長效節育措施790例。境內有漢、彝、水、回、白、苗、蒙古、布依8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596人,占總人口的13.1%。

氣候簡介

雨汪鄉雨汪鄉
氣候類型

雨汪鄉地處十八連山,山地氣候非常顯著,常常有氣候隨著山地的海拔高度而呈現垂直分異的狀況,在山地低海拔地區呈現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山地高海拔地區有壓寒帶以後,氣候類型較為複雜。但是,總體上雨汪鄉以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為主。

氣候特點

主要特點是:春暖不穩,風乾物燥;夏雨集中,澇旱兼有;秋溫低,陰雨多;冬乾冬暖,常有霜雪;日照多,分布不均;積溫高,夏季高溫不足。

基礎設施

雨汪鄉十八連山鄉岔河村委會魯依村
水利建設
全年累計投入農田建設資金178.3萬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34件,新增灌溉面積1000畝,改善灌溉面積3100畝,完成水澆地275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平方公里,排灌渠道清淤排障20.96公里,解決了3700人、2350頭(匹)人畜飲水困難。城鎮建設
6月30日,投資900餘萬元、全長3公里的六條雨汪集鎮大街順利竣工,12月底投資800餘萬元的鄉政府新辦公區基本完工,標誌著雨汪小集鎮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社會福利
有敬老院1座,現敬養孤寡老人8人,有服務人員1人。2004年,鄉民政所共發放救災款1.96萬元,救濟了155戶450人;發放救濟糧3.98萬公斤,救濟了749戶2459人;發放捐贈衣被173包,寒衣113套,寒被50床,救濟了240戶480人,使全鄉的災民沒有因災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難。
郵電、交通
2004年,全鄉農、市話用戶達652戶,電信、聯通、移動信號覆蓋全鄉大部分村委會,通信覆蓋率逐步增加。投資1380萬元的富源雨汪至羅平長底油路於2004年6月底正式建成通車。

經濟概況

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96億元,比上年增15%,其中,工業收入69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業收入8638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其它行業收入4045萬元;比上年增長4.1%;地方財政收入1117.5萬元,各項銀行存款餘額334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8元,比上年增281元。
全鄉共有企業526個,私營企業14個,個體企業512個,從業人員2380人,實現營業收入6795萬元。

農業發展

雨汪鄉經濟作物
2004年,糧食種植面積16.08萬畝,總產量2476.6萬公斤,水稻產量308.2萬公斤,包穀產量1476.8萬公斤,小麥產量198.6萬公斤,薯類產量316萬公斤,豆類產量138.6萬公斤;烤菸種植面積2.6萬畝,總產量291.8萬公斤,總產值3454.9萬元,比上年增46.75%,油菜種植面積3萬畝,總產值1260萬元,比上年增40%,種植生薑7000畝,實現產值1680萬元,比上年增42.3%;種植魔芋3100畝,實現產值868萬元,比上年增80.9%。

畜牧
十八連山鄉為省畜牧扶貧示範鄉,畜牧業以生豬、牛、養殖為主,2004年共改良配種牲畜8110頭(匹),推廣大河烏豬320頭。年底生豬存欄4.7萬頭,出欄5.12萬頭;完成畜牧業產值5406萬元,比上年增7%。

林果、蔬菜
全年完成補植補造1.81萬畝,其中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1萬畝,珠防工程補植補造7175畝,四旁植樹44萬株,封山育林1.6萬畝,全鄉共有林果3200畝,其中接2000畝,2004年實行林果收入650萬元。2004年投資10萬餘元繼續加大蔬菜產業培植力度,共種植1.02萬畝,產量212.6萬公斤,蔬菜收入達200餘萬元。

科教文衛

全鄉有初級中學一所,學生2822人;完小17所,教學點77個,在校學生1.51萬人;幼稚園一所,在校學生160人;三位一體學校1所;共有教師643人,其中公職400人,代課243人;2004年中考上線215人,國中入學率96.7%,畢業率93.6%,國小“四率”指標均鞏固在99%以上。
全鄉有文化中心1個,老年人活動中心1個,村級文化室17個,電視衛星地面接收點1520座,有線電視入網660戶,電視覆蓋率達99%,發展檔案聯合體28戶,文體戶35戶。
全鄉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6人,病床16張。有村衛生所17個,個體私營診所26個。

旅遊景點

雨汪鄉盛開的花朵
十八連山自然保護區
十八連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中部富源縣的雨旺、老石、黃泥河3個區的交界處。地處雲南東部高原邊緣、烏蒙山東支的南段,面積1213公頃。保護區屬滇東岩溶地貌區,廣泛地分豐著石灰岩。但區內卻以砂岩為主。區內孤峰、峭壁較多。氣候年均溫13.7℃。土壤為紫色土。區內溪流眾多,東部的匯入黃泥河,西部的匯入塊擇河,屬珠江水系。

十八連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十八連山森林公園在80年代初被列為雲南省自然保護區。地處滇黔交界的黃泥河和塊澤河分水嶺的南延部分,景區面積10多平方公里。距富源縣城120公里,羅平68公里,南昆鐵路威舍站15公里。景區南側岩羊溝是深400米、底寬5-50米的溪水峽谷,4公里內有瀑布10餘處,有的落差達40米。

十八連山居住著彝族、漢族和水族,每年三月彝族舉行祭祀慶典;三月三水族對歌;六月二十四日彝族歡度火把節,殺牛祭天、打火把。

考古發現

雨汪鄉雨汪鄉貴州龍化石
貴州龍是生活距今2億4千萬年前的水陸兩棲爬行類動物。富源縣雨汪鄉貴州龍動物群的發現緣於一起化石盜賣活動。

雨汪鄉的龍,屬於“貴州龍”系列,1957年7月,中國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在貴州省的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興義地區進行野外考察,在頂效鎮柳蔭村里發現,後被命名為“胡氏貴州龍”。雨汪鄉貴州龍化石在2002年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

胡氏貴州龍是中國報導的第一個三疊紀水裡爬行動物化石,經《光明日報》等媒體報導後,在世界上引起轟動,之後許多專家先後前來考察研究,先後又發現並認定有:意外興義龍、貴州中華真顎魚,興義亞洲鱗齒魚,東方肋鱗魚和大量的貴州龍未定新屬種、幻龍類新種、全骨魚類未定新屬種,以及大量的無脊椎動物的海洋生物。

雨汪鄉與興義地區相連,近年來陸續發現大量的化石,有貴州龍系列、鱗魚系列、無脊椎動物的海洋生物系列,千姿百態,種類繁多。

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