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湖南]

陽明山[湖南]

陽明山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區,雙牌縣東北隅,屬五嶺山脈,1982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被譽為人間“靈山福地”。是國內外少有的自然歷史文化遺產,也是少數尚未得到很好開發的旅遊寶地。據地方志載:“陽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秀齊九疑。”又云:“其麓險絕,幾疑無路。有銀沙十里,鳥道盤折,上與天齊。及登頂峰,左衡(山)右(九)疑,極目千里,身在雲際,超然出塵。”景致奇特,人多嚮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近郊,雙牌縣東北隅,屬南嶺支脈。陽明山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橫亘於湘南與湘中之間,西臨瀟水,東接永州,南近桂林、北望衡山,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最高點“望佛台”海拔1624.6米。由於受地殼運動的影響,山嶺受切割甚劇,溝谷縱橫、山地破碎、峰巒起伏。整個地勢東高西低,溪流落差大,流速急。陽明山處於華南華東華中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原始次生林分布數萬畝,華南最大的華東黃杉和紅豆杉群落分布其中,擁有雲豹白鷳紅腹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01種。境內平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均氣溫14.2℃,空氣清新無比,平均負氧離子含量達38000個/cm3,其中小黃江源達到66800個/cm3,有 “天然氧吧”之美稱。

陽明山自然風光秀麗,素享“北有廬山,南有陽明”的美譽。境內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林茂竹修、古木參天,更兼以雲天霧海、流泉飛瀑,宛如人間仙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現已形成萬壽寺景區小黃江源景區歇馬庵景區北江沖景區大黃江源景區等5大景區83個景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中國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杜鵑花海,入選“湖南百景”的大黃江源瀑布群、高山漂流,人稱“十里畫廊”的小黃江源游道等。
陽明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早自東漢起,就是周邊地區的朝佛聖地,鼎盛時有大小寺庵108座,萬壽寺、歇馬庵、白雲寺等皆為歷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陽明山歇馬建庵,被朱皇封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間,鄭秀峰禪師在此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為七世佛祖。如今寺庵雖大多只剩遺址,但身處其中,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越是挖掘,越是厚重。陽明山還是歷代文人騷客嚮往的地方,唐宋時代文學家柳宗元、歐陽修、呂溫、明代尚書陳薦、地理學家徐霞客等歷史名人在此留下了無數墨寶和攬勝足跡。

陽明山1958年建立國營林場,1982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1993年成立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近年來又陸續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新瀟湘八景、中國最大野生杜鵑花基地、國家環保局綠色中國論壇永久性會址。

隨著旅遊的發展,在陽明山積極開展觀光、攬勝、朝佛、科考旅遊活動的同時,每年的4-5月間舉辦的“和”文化旅遊節暨杜鵑花會聞名中外,還經常舉辦文學筆會、攝影大賽、登山比賽、篝火晚會等活動,豐富遊客的文化生活。
陽明山物華天寶,特產豐富,有號稱水果之王的高山雪蓮果,有滾地黃瓜、長白蘿蔔、高山芹菜等反季蔬菜;有山野菜、竹筍、煙燻臘肉、酒糟肉、乳豆腐地方小吃;有竹工藝品 通氣竹筷等旅遊紀念品。

歷史革沿

原始社會末期,陽明山屬“三苗國”地域。夏、商、西周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南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析楚國置長沙郡,陽明山屬長沙郡地。始皇時期(244-221年),繞陽明山地域邊沿東南側修“秦馳道”,寬五丈余,類今河道(舊志載)。1983年沿“秦馳道”建成零(陵)寧(遠)公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陽明山屬零陵郡舂陵侯國(今寧遠縣)。據清光緒年間重刊的《陽明山•祖爺

萬壽寺萬壽寺
岩志》載:……《新開道路碑記》“永(州)有陽明山之白雲寺,乃前朝東漢建立也……有十八真人燒丹鍊汞,飛身騰空,地址尚存”。

東漢時這裡已經建起了寺院白雲寺,寺中住持是東漢獻帝劉協(公元189-220年)派來的智安和尚。
相傳,中國過去的寺庵道場,大多屬於皇帝的個人行為。自秦始皇為保證他秦家世代為皇,大斷天下“龍脈”開始,歷代皇帝都深信“葬在龍頭出天子,葬在龍身出宰相,葬在龍尾出狀元”,大肆搶占天下名山,以防“真龍天子”出現,搶奪去他們的江山社稷。

白雲寺位於陽明山主峰絕頂北側2里許的白雲峰山腰之上,海拔1500多米,這裡山高僻遠,林深壑幽,莫說香火,就是和尚吃的米和食鹽也來之不易,因而當時白雲寺中的僧徒來來去去一直不多,但歷代皇帝一直保持這個寺院,據說和尚們食用的糧米油鹽等物均由國庫撥給,並定期派軍兵用腳力肩挑送上山來,只因為這個地方的“龍脈”太旺盛了!
三國時期,初屬蜀漢,後歸東吳。孫皓寶鼎元年(公元226年)陽明山屬零陵郡舂陽縣,東晉穆帝永和年間(345-356年)改舂陽為舂陵。

南朝,梁武帝天監十四年(515年),屬零陵郡泉陵縣

隋代,文帝開皇九年(598年)改泉陵縣為零陵縣,改零陵郡為永州總管府,舂陵併入營道縣,陽明山屬永州總管府營道縣。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割據建梁國,析營道縣置梁興縣,陽明山屬零陵郡梁興縣。

唐代,改梁興縣為唐興、延唐兩縣,陽明山屬零陵郡延唐縣。

五代十國時期,先屬馬殷楚國,後屬周行逢割據地,後晉改延唐為延熹縣。陽明山在零陵郡延熹縣內。

宋代改延熹為寧遠縣,陽明山屬零陵郡寧遠縣,從唐朝起,陽明山白雲寺開始興旺起來,這裡原本是神仙聚會的地方,而自東漢建寺以來,寺中一些道德深厚的和尚,不但煉就鑄造了一口“響徹千里”的“南屏晚鐘”,還得到了神仙的點化,大道功成,白日飛升,唐朝末至宋朝中期,這裡出了“十八真人”!頓時轟動天下,成為當時的著名寺院,就在宋朝,和尚們又在陽明山絕頂之下的南側,海拔1357米的花崗岩坡地上建一寺院,名日陽明山寺。又在陽明山建庵,原名“昭禪寺”(1515年後改為“歇馬庵”)。

元代、永、道二州,改為永州路,道州路,陽明山隸屬永州路寧遠縣。

明代,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陽明山隸屬永州府寧遠縣,正德年間(1510年),武宗皇帝朱厚照的三女兒秀靈公主為逃婚,更為尋求不老仙方,來到陽明山昭禪寺“盡驅寺僧,歇馬建庵”。憑藉她是公主的威望,憑著“皇糧”生活無憂的優越條件,很快在歇馬庵聚集起108名尼姑。

明朝嘉靖2年(1524年),有衡州明性和尚,號自空,俗姓唐,接管陽明山寺做住持,為的是剃度鄭秀峰,明嘉靖六年(1528年),鄭秀峰年十六,由領臨濟宗旨,取名真聰,號秀峰,剃度為僧。明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鄭秀峰閉關坐化,三十一年八月十五日明藩南渭王派孫菊波與永邑文人蔣湘崖來陽明山祖爺庵啟關諦視,見其宛然如生,發爪尤長,遂頂禮拜伏,相扶披剃,衣履莊嚴,涅磬端坐,告之於南渭王。明藩南渭王知道之後,欽佩鄭秀峰生前的刻苦和高風亮節,更是頌揚鄭秀峰的“以身示世”,於是飛馬報奏嘉靖皇上,嘉靖世宗皇帝聞奏後,很是感動,“遂崇其號日七祖,臨濟正派,改寺名為萬壽寺,”又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寺聯;南渭王又將“東抵黃江岸,西界獅子嶺,南極三江口,北至禹龍岐,劃屬國山,永奉香火,免供民賦焉”。從此,陽明山寺更名萬壽寺。這時整個陽明山共有9庵(寺)18殿。和尚僧徒與尼姑僧徒達幾百人之眾。同時魚目混珠,奸尻是藏。明末,這裡曾設垌官48員,分區治理,陽明山的垌官工作地設在上流垌。

前清取消峒官制度,專設永桂理瑤軍民府於上流峒,陽明山屬永桂理瑤軍民府所轄,清末隸屬永州府寧遠縣。民國3年(1914年)廢府屬衡陽道。民國27年(1938年)湖南劃分為十個行政督察區,陽明山隸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間傳說

相傳,遠古這裡是一方終年雲遮霧罩的無名地,後來兩個地仙闖出了這個洞天。這兩個地仙是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叫鄭一郎,弟弟叫鄭二郎。兄弟倆看地尋龍,哥哥拿一根一丈二尺長的銀針在地上走,弟弟手托一個紐扣般大小的銅錢在土內行,每走三步,銀針向地下插一次,如果銀針在哪裡插進銅錢眼孔里,哪裡就是一塊風水寶地。

杜鵑花海杜鵑花海

兄弟倆雖有通天入地的本事,但在這裡卻接二連三都未能闖進這雲封霧鎖裡面去,兄弟倆燒起蠟燭錢紙,雙雙跪拜天地,“此處是人傑之地,還是仙山名地,或是佛剎寶地?請讓我們看個明白,不然,死也不暝目!”禱告三日三夜,真誠感動玉皇大帝,白雲濃霧裊裊升騰而去,青天白日下,只見北是一條“黃龍”,南是一條“青龍”,二龍盤踞山脊,會首處是一顆碩大的“珍珠”,原來是當年大禹制服的兩條孽龍。好一個“二龍戲珠”的所在啊,是人地,是仙地,是一塊佛剎寶地!兄弟倆人感嘆一回,對蒼天三叩而起,正欲離去,卻見別處是一片陽光燦爛,而這裡竟然沒有太陽的照耀。

兄弟二人一商量,乾脆好事做到底,又雙雙跪告天庭,請求賜給太陽光熱,玉皇大帝準奏,派太陽神下凡到這裡,將隨身攜帶的一盞天燈掛在這—片土地的上空,並把這裡命名為“陽明山”。從此這裡最先享受到太陽的照耀,昔永州府志載:“朝陽甫出而山已明者,陽明山也…”

建縣始末

有史以來,陽明山巍峨險峻,僻在邊陲,漢瑤雜居。元朝以前,瑤民多於漢民,這裡位於湘南中部,東界桂陽,東南界新田,南界寧遠,西南零陵,西北祁陽,東北常寧,東西寬約75公里,南北長約65公里,主峰海拔1624.8米,山高林密,地域寬闊,地形複雜,交通梗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明初時,陳友諒率兵入此地,溝通瑤民,扼險為守,經閣

陽明山田園陽明山田園
都親督軍征討,歷一年之久始克平。

民國初年,南北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為反抗官府和豪紳的壓迫與剝削,各地農民武裝乘機在陽明山周圍積蓄力量,準備武裝暴動;1915年呂逢盛肖玉乾等設立“得勝堂”于波羅洞;周鳳山徐子林等設立“護國館”於肥源;陳飛鵬李如鳳等設立“合義堂”於旭日洞;潘石寶黃文清等設立“龍興館”於白水洞;1916年,周文、鄧德勝等設立館堂於全義江。同年7月,南軍團長趙興發,以戰敗收編隊伍為名駐紮呂公洞,強繳地方團兵的槍枝送給各路農民武裝的館堂,從而使這些只有大刀長予的農民武裝手中有了。9月,北軍師吳佩孚,下令衡陽鎮守使趙春森槍殺了南軍團長趙興發,各路館堂的農民武裝見來勢不妙,立即都像有誰指揮調遣的一般,呼啦一下子全部潛入進了陽明山腹地。

1926年5月北伐軍入湘,農民運動高漲,周文提出“打倒土豪劣紳”,“打倒貪宮污史”等口號,幫助各地農協搜繳團防槍枝,建立農民自衛軍。1927年6—10月,周文聯合陽明山農民武裝,三次攻陷寧遠縣城,連克臨武、新田、藍山、道縣、零陵、嘉禾等七縣,威震湘南。
陽明山農民武裝大規模的攻城克縣行動,嚇壞了當時的統治政府,為鎮壓陽明山地區的起義軍,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湖南省政府劃祁陽縣屬之九疑壩、長吉山、花筵江,零陵縣屬之新羅洞、甘溪源、蔗糖,寧遠縣屬之龍潛,鳳凰,石溪、洞樟,新田縣屬之凌家源、烏江源,桂陽縣屬之白水山洞,常寧縣屬之洋山王洞等區域,設定陽明縣,同年十二月,派奉文昭為首任縣長。縣政府初設石鼓源,後移白果市.越一年又六個月,改委奉璧續任縣長。民國十九年(1930年)六月再委歐冠繼之。
設定陽明縣的首要任務是聯合鄰近各縣地方武裝,有效地清剿鎮壓境內的農民武裝,1928年初,國民黨反動派重兵“圍剿”起義軍,許多義軍首領叛變投敵,但周文義無反顧,對起義軍進行軍事訓練,整頓軍紀,嚴禁擾民。在茶蔸源辦起兵工廠,在白果市、黃江源等地建立農會組織。1928年3月,周文率軍南下,攻破三元嶺,柏家坪,團兵節節敗退,寧遠縣長熊兆賢聞訊倉皇逃至道縣求援.5月20日,他擊敗遭縣援寧團兵,進駐寧遠縣城,張榜安民。旋即揮兵北上,攻打新田縣城,許克祥部及道、寧、江,永“剿”總隊唐熙部窮追不捨,被他擊潰。義軍力量得到發展,擁兵二千。
1930年,歐冠調任八縣團防指揮兼陽明縣縣長後,全力“圍剿”周文。1931年元月,歐冠率兩萬多人,環山包圍陽明山,修築碉堡,封鎖山隘要道,切斷義軍與外面的聯繫。周文臨危不懼,親臨前線指揮殺敵,擊潰官兵一次又一次輪番衝鋒。經過近三個月的激烈戰鬥,起義軍彈盡糧絕,餓凍死者甚多。3月,周文率部突圍,一千多義軍被俘,慘遭殺害。周文沖出重圍後,攜妻女經祁陽、湘潭,輾轉到廣西恭城重操舊業,打桶謀生。1934年4月,被人告發,何鍵移交廣西將他抓回寧遠殺害。
自陽明縣建縣以來,所劃六縣之地,一直勘界未定,戶口糧冊,難以移轉,田畝多未升課,田賦亦無從徵收,僅靠省撥經費維持,不具備縣治規模。歐冠乃於民國二十年(1931)十二月呈報湖南省政府批准裁撤,改設陽明特區警備營,湖南省委派何宗漢任營長,辦理善後事宜。兩年後事平,警備營亦撤除。至此,歷時4年多的陽明縣成為歷史。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陽明山境內70%的山地海拔在1000米以上,群山連綿,山峰環立,主峰望佛台海拔1624.6米,登峰遠眺,極目千里,上可達九嶷,下可見衡岳,芝城冷區和蜿蜒瀟湘,無不歷歷在目。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森林茂密,樹種繁多,松濤和鳴,秀竹滴翠,流泉飛瀑,雲山霧海,路轉峰迴,鳥語蟲鳴,奇花異草,相互輝映。身臨其境,宛若進入“鳥鳴山更

陽明山的竹陽明山的竹
幽”的人間仙境。

氣候特徵

陽明山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14.2℃,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不低於-5℃,降雨量1700毫米,無霜期240天,夏無酷暑,冬無極寒,被譽為“不裝空調不搖扇,伏暑午睡蓋被毯”的仙境。空氣中負離子濃度極高,最高達61018個/立方厘米,具有降塵、滅菌、促進人體代謝功能、治療疾病、增進人體健康之功效,使遊客感到頭腦清醒舒適,心曠神怡。實乃建設避暑、療養場所和夏秋會議中心不可多得的地方。

自然資源

陽明山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列為省自然保護區。山中盛產竹木,有竹鄉林海之稱。國內名貴稀有的華東黃杉,這裡有成片的次生林;瀕臨絕種的白鷳,亦時在山裡行走翻飛。其他稀有藥材,珍禽走獸,種類繁多,難以勝記。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動植物寶庫。繞而巍峨的陽明山,是令人流連忘返的勝地。登上高橋峰,俯瞰四圍,永州古城,蜿蜒瀟湘,盡收眼底。陽和山一雲封,靜若太古的幽境;龍潭在潮霧迷漫時則呈汪洋瀚海的奇觀。北陰山樹形奇特;好漢嶺號稱“三天門”;倒漆嶺、歇馬嶺、望佛台、仙神塔等等,不但山川秀麗,許多傳奇故事也美麗動人。

景區特色

陽明山具有鮮明的特色:一是古。陽明山有三山五嶽同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早自東漢起,就是周邊地區的朝佛聖地,鼎盛時有大小寺庵108座,萬壽寺歇馬庵白雲寺等皆為歷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陽明山歇馬建庵,被朱皇封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間,鄭秀峰禪師在此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為七世佛祖。如今寺庵雖大多只剩遺址,但身處其中,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越是挖掘,越是厚重。此外,大禹斬殺黑龍、感化黃龍,秦始皇南巡時路過天子山等許多歷史傳說廣為流傳。二是奇。陽明山擁有萬畝杜鵑花海、十萬畝竹海、流泉飛瀑、奇峰怪石、雲山霧海五大奇觀。境內奇石奇水奇樹奇花,比比皆是。情侶石、八戒望月、大禹試劍石等情形並在:戀人竹、夫

長菖灣瀑布長菖灣瀑布
妻樹、陰陽樹、石中樹等趣味橫生:山中水質清冽甘甜,萬壽寺古井酷暑不竭,大雨不溢,飲之回味無窮,譽為“陽明聖泉”;山上共有32溪、84潭、18可觀瀑布,龍潭幽深莫測,紫氣升騰,尤其是藏在深山的大黃江源,是柳宗元《游黃溪記》黃溪河的源頭,其間一條山溪飛流直下,連成五重瀑布,世界罕見,被旅遊專家譽為“湖南的九寨溝”。白雲寺遺址四面奇峰妙嶺,天然生成一巨大龍首,龍角、龍鼻、龍鬚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聯翩。三是靈。作為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勝地,陽明山常年聚集了周邊3省18縣58個香會約100萬的香客,據說,陽明山的菩薩十分靈驗,人們求官得官,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福得福,被譽為“福地”。其中萬壽寺乃“七祖活佛” 鄭秀峰坐化之地,素有“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之盛況。七祖生日前後,周邊縣區數萬善男信女接踵而至,頂禮膜拜,場面宏大,至今每年香客有20多萬人。蔣介石當年崇尚陽明山,曾上山拜佛,經仙光大師指點“勝不離川,敗不離灣”,蔣介石逃往台灣後,遂將台灣的草山改為陽明山,留下了一段難解的陽明山情結。四是秀。陽明山是國內罕見的生態寶庫,自古就有“北有廬山、南有陽明”之說,山腳的竹、山腰的原始次森林、山頂的杜鵑花構成了奇特豐富的生態畫卷。境內森林覆蓋率達96%,原始次森林分布數萬畝,華南最大的華東黃杉和紅豆杉群落分布其中;境內年均氣溫14.2℃,空氣清新無比,平均負氧離子含量達38000個/cm3,其中小黃江源達到66800個/cm3’,有“天然氧吧”、“湘粵涼島”之美稱。

陽明山旅遊開發具有獨特的優勢。陽明山位於華南經濟圈內旅遊熱線的樞紐,距永州中心城僅35公里,永連公路從山腰穿過,通過永州機場和即將修通的洛湛鐵路、太澳高速公路,到桂林或南嶽2小時,到長沙3小時,到廣州4小時,到華南經濟圈內的大中城市均可朝發夕歸,成為名副其實的湘粵桂旅遊熱線上的樞紐。今天,像這樣有山有水有文化,功能齊全而離中心城市如此之近又未得到很好開發的旅遊區,在湖南甚至國內也屬少見。

旅遊指南

交通

陽明山旅遊圖陽明山旅遊圖

零陵-陽明山

永州(零陵區汽車站)←→陽明山 15元/人,時間:9:00、11:00、13:00各一趟。
食宿價格(陽明山鎮)
序號 名稱 房價 餐飲 內容
1 點紅山莊 三星級標準房間,吃野味、土菜系列
2 陽明山賓館 三星級標準房間,吃野味、土菜系列
3 個體賓館 彩電、熱水、衛生間、吃土菜系列

門票
陽明山旅遊服務機構及聯繫電話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局(聯繫導遊,一名導遊50元/團·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