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禹

個人履歷

陳紹禹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去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冬隨中山大學副校長米夫來華。1927年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嚮導》編輯。大革命失敗後又去蘇聯,在中山大學工作。其間他進行宗派組織活動,打擊迫害反對他的中國同志。1929年4月從蘇聯回到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他在“反對立三路線”、“反對調和路線”的旗號下,以一種比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更“左”的教條主義、宗派主義,反對六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共中央。當時他還寫了《兩條路線》(後改稱《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的小冊子,提出了一個在新形勢下的“左”傾政治綱領。1930年底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31年1月,他在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米夫的支持下,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以他為首的“左”傾教條主義者取得了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他在政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把反資產階級和反帝反封建並列;否認九一八事變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明顯變化,把中間勢力當成“最危險的敵人”;繼續推行城市中心論,主張紅軍奪取中心城市以實現一省數省首先勝利而形成全國的勝利。在軍事上,先是推行冒險主義,後又變為保守主義和逃跑主義。在組織上,實行宗派主義,對不同主張的人,進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以他為首的“左”傾冒險主義在黨內統治四年之久,給黨和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1931年11月赴蘇聯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35年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和書記處候補書記。會議期間,他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其他成員一起,根據大會的精神討論和起草了《中共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提出了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張。1937年11月回到延安。同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十二月會議)上作報告,題為《如何繼續全國抗戰與爭取抗戰勝利呢?》,提出了右傾投降主義的主張。隨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擅自發表含有原則性錯誤的意見、宣言、決議和文章。對國民黨的反人民政策讓步,不敢放手發動民眾,不敢在日本占領區擴大抗日根據地,主張“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使在他影響下的地區的工作受到了損失。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召開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批評了他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中共中央長江局。此後,曾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經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1月去蘇聯。9月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仍選他為中央委員。他長期拒絕中國共產黨的批評和幫助,並一直滯留蘇聯。60年代到70年代他在蘇聯的庇護下寫了許多文章,公開反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逝世

1974年3月病死於莫斯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