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全黨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
大會號召全黨發揚三大作風,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黨的任務而鬥爭。大會選出中共委員44人,候補中共委員33人,組成了新的中共委員會。中共七大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使全黨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統一起來,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做了準備。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基本情況

屆次:第七屆

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時間: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
地點:延安
參會人數:755人
正式代表:547人
中央委員及候補委員:77人
全國黨員:121萬人

主要內容

大會通過了毛澤東《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劉少奇《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分析了國內外的政治形式,總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闡述了新民主主義基本理論,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總結了武裝鬥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的經驗,深刻地論述了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以及黨的三大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密切聯繫民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統一的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詳情

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

中共七大上的毛澤東中共七大上的毛澤東
開。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全黨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在七大代表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才20歲左右。
4月23日,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七大開幕式的主席台上,懸掛著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畫像,鮮艷的黨旗掛在兩邊。會場後面的牆上,掛著“同心同德”四個大字。兩側牆上張貼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等標語,靠牆邊插著24面紅旗,象徵著中國共產黨24年奮鬥的歷程。插紅旗的“V”字型木座是革命勝利的標誌。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懸掛著一條引人注目的橫幅:“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
當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人出現在主席台上的時候,全體代表起立,熱烈鼓掌。在莊嚴的《國際歌》聲中,大會秘書長任弼時宣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毛澤東致《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他說: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我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就是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我們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毛澤東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並就報告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作了長篇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大會充分發揚民主,對重要報告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尤其對毛澤東的政治報告,先後討論修改達9次之多。七大原定會期較短,大會開始後,代表們紛紛要求延長,大會發言人數也突破了原定人數,先後在大會上發言的還有陳雲、彭德懷、張聞天、李富春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劉伯承、彭真、聶榮臻陸定一烏蘭夫博古、高崗等,他們的發言受到大會的普遍歡迎。大會經過深入討論,一致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方面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
劉少奇在七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深入論述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毛澤東思想作了較為全面、系統和科學的概括,揭示了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本質特徵,使全黨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其中,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隨後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這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1945年6月11日,大會舉行隆重的閉幕式。毛澤東致閉幕詞。他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他在閉幕詞中向全黨發出了鼓舞人心的號召:“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澤東的這篇閉幕詞,會後經整理修改後,以《愚公移山》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成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經典之作。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內容

大會討論並通過了以下報告和決議

七大文獻資料七大文獻資料
大會文獻資料
中國共產黨黨章
《兩個中國之命運》
《愚公移山》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的公報》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
《論聯合政府》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
《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
《完滿地實現黨的七屆六中全會的決議》
《增強黨的團結是實現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根本保證》
《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草案的說明》
《論統一戰線》
《論解放區戰場》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領導機構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其中,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隨後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這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意義

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中共七大會場中共七大會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
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鬥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闡明了為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就要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闡明了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
毛澤東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為加強黨的領導,毛澤東號召全黨要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民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誌。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黨的七大另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
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指示:要宣傳“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各項學說和主張”。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明確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提出後,很快被全黨同志所接受。
在此前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同志紛紛發表文章或演說,論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1945年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理論貢獻。
七大之後,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推進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努力奮鬥,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歷史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