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村莊]

陳村[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村莊]

陳村位於安徽省涇縣西南的青戈江畔,距縣城約38公里,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千年古村。該村形成於明朝初年。村民以翟姓為主,據考證是漢留候張良之後裔。古鎮的村落沿河而建,巷陌均用石板鋪砌,路隨水轉,曲折迂迴,綿延數里。村內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計有明清建築700餘處,現存尚有唐代建築“義門”、元代建築“韃子樓”、明代建築“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清代建築“文昌閣”,更有始建於隋朝的“扶風會館”,均別具特色。

基本信息

簡介

陳村陳村
陳村位於安徽省涇縣西南的青戈江畔,距縣城約38公里,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千年古村。該村形成於明朝初年。過去叫南陽鎮,後稱陳翟村,1982年更名為陳村。村民以翟姓為主,據考證是漢留人心不古張良之後裔。古鎮的村落沿河而建,巷陌均用石板鋪砌,路隨水轉,曲折迂迴,綿延數里。村內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計有明清建築700餘處,現存尚有唐代建築“義門”、元代建築“韃子樓”、明代建築“中華第一祠”——翠氏宗祠、清代建築“文昌閣”,更有始建於隋代的“扶風會館”,均別具特色。陳村更著名的是村邊的桃花潭,傳說公元775年,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被此地的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所吸引,在汪倫的邀請下來到桃花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贈汪淪》就是李白游過桃花潭返回,在汪倫送別李白的渡口上留下的,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迄今仍被人們廣泛傳誦。汪倫送別李白的渡口被人們稱為“踏歌古岸”,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人們在“踏青古岸”邊建起了一座樓閣,名曰“夢潭軒”。裡面保存了李白游桃花潭及桃花潭景區資料、圖片,是人們了解李白和桃花的最好場所之一。

桃花潭村

與陳村隔潭相望的還有另一個古村——桃花潭村(又名萬村),兩個古村加上至今清澈見底的桃花潭,形成了涇
陳村陳村
縣最著名的旅遊區——桃花潭景區。桃花潭的風景歷經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和新中國逐漸形成,原先十分秀麗的自然景觀加上1200多年來歷代創造的人文景觀,形成了今天這處處是景、情景交融的桃花潭風景點。桃花潭村(萬村)與陳村隔岸相望,可擺渡,也可順著溪水西行,即到萬村,村口的彩虹橋邊有一獨特的門樓建築,分兩層,平面呈對稱的凹字形,中為一八字大門,門額上刻有兩個大字“義門”。刻門建於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清乾隆年間重建,當初是為昭表萬氏五代同堂而建。有中國會館鼻祖之稱的“扶風會館”建於隋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此會館的存在,即可證明當年陳村、萬村一帶的繁華昌盛。

古村集萃

陳村的老街和風景奇特的桃花潭邊,均是值得隨意流連的所在,對一個有心人來說,在這裡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中均可能發現意外的美。當然,以下幾個景點是不容錯過的:翟氏宗祠
陳村翟氏宗祠
明代建築,雄偉壯觀,做工簡約精緻,雖經數百年風雨仍風韻猶存,是迄今所見的最大的民間祠堂。更有趣的是,在它原側廊屋檐下有一個雀替造型竟是中國古老的計算器——算盤。據說算盤上記錄著修建祠堂時所用的全部費用。據記載,該祠是陳村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翟氏宗族明清兩代,共有15人榮登進士,舉人上百,秀才上千。明萬曆年間,江南鎮撫大將軍翟國儒赴雲南邊疆平叛為國捐軀,祠堂被御賜“忠孝堂”。“忠孝堂”前後三進,占地千畝,建築材料均為楠木漢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見,被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譽為“中華第一祠”。文昌閣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三層,八角,一至三層分別高懸“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雲梯”匾額,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學的豐碑,由於造型秀麗典雅,也是著名的景觀之一。桃花潭
陳村桃花潭
潭水清冷幽深,潭邊怪石聳立,老樹紛披。潭邊古樹成行,潭西的峭壁、石磯倒映水中,“李白乘舟將欲行”的渡口,對岸的桃花潭古村,遠處竹林村舍等等,風景絕佳。由桃花潭順江而下,便是聞名於世的“黃山情侶”太平湖,與黃山一衣帶水,可乘遊艇直達黃山腳下。

古村欣賞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陳村陳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