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

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

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的意義。

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主要特點

傳統村落是與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不相同的另一類遺產,它是一種生活生產中的遺產,同時又飽含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

1、它兼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特性,而且在村落里這兩類遺產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屬一個文化與審美的基因,是一個獨特的整體。人們曾經片面地把一些傳統村落歸入物質文化遺產範疇,這樣造成的後果是只注重保護鄉土建築和歷史景觀,忽略了村落靈魂性的精神文化內涵,徒具軀殼,形存實亡。傳統村落的遺產保護必須是整體保護。

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

2、傳統村落的建築無論歷史多久,都不同於古建;古建屬於過去時,鄉土建築是現在時的。所有建築內全都有人居住和生活,必須不斷地修繕乃至更新。所以村落不會是某個時代風格一致的古建築群,而是斑駁而豐富地呈現著它動態的嬗變的歷史進程。它的歷史不是滯固和平面的,而是活態和立體的。

3、傳統村落不是“文保單位”,而是生產和生活的基地,是社會構成最基層的單位,是農村社區。它面臨著改善與發展,直接關係著村落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保護必須與發展相結合。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都沒有這樣的問題。

4、傳統村落的精神遺產中,不僅包括各類“非遺”,還有大量獨特的歷史記憶、宗族傳衍、俚語方言、鄉約鄉規、生產方式等,它們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並使村落傳統厚重鮮活,還是村落中各種“非遺”不能脫離的“生命土壤”。

認定標準

1、現存建築有一定的久遠度,文物保護單位的等級達到標準,傳統建築的占地規模、現存傳統建築(群)和周邊環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築的造型、結構、材料及裝飾有一定的美學價值,並有對傳統技藝的傳承。

2、傳統村落在選址、規劃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徵,並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的價值,並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協調,承載了一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狀況

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

在2000年,中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銳減為271萬個,僅僅10年內減少90萬個, 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 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則無人知曉。 如此巨量的村落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城市擴張和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大批農民入城務工,人員與勞動力向城鎮大量轉移,致使村落的生產生活瓦解,空巢化嚴重,已經出現了人去村空――從“空巢”到“棄巢”。近10年我們在各地考察民間文化時,親眼目睹這一劇變對村落生態影響之強烈。
二是城市較為優越的新的生活方式,成為愈來愈多年輕一代農民傾心的選擇。許多在城市長期務工的年輕一代農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勢所必然。
三是城鎮化。城鎮化是政府行為,撤村並點力度強大,所向披靡;它直接導致村落消失,是近10年村落急速消亡最主要緣由。

保護措施

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傳統村落

2012年4月,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通過各省政府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的調研與審評工作初步完成,全國匯總的數字表明中國現存的具有傳統性質的村落近12000個。

2012年9月,由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成立了由建築學、民俗學、規劃學、藝術學、遺產學、人類學等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評審《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三部門發通知公示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全國28個省共646個傳統村落入選該名單,其中貴州省最多,有90個,雲南省和陝西省分別為62個、49個,分列2、3位。

第二批中共傳統村落名錄公示

2013年8月6日至8月14日,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915個村落名單進行公示,8月底正式公布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