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質學院

長春地質學院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於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於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成為新的吉林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併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

基本信息

長春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長春地質學院於1997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黨委書記孫運生。更名後的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於2000年6月12日與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成為新的吉林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地質學院)的相關學科併入吉林大學的相關學院,原校址現稱吉林大學朝陽校區。

概況

長春地質學院舊址
長春地質學院是國家重點大學,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是以培養高級地質科技人才為主的高等學校。1952年由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併成立於長春市。初名東北地質學院,首任院長為中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李四光

1957年更名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9年易為現名。李四光、文士禎、郭思敬、汪小川、喻德淵、李一平、陸錦、董申保、陳靜波、張貽俠、韓淑芝、楊繼笑杜長齡等相繼擔任學校的黨政主要領導職務,業治錚、余瑞璜、經福謙、俞建章、顧功敘、張壽樟白季眉、丁克全、何繼善、張秋生等學者名流都曾在校任教。現任院長張貽俠。學院設有地質學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套用地球物理學系、地質儀器系、岩礦測試及地球化學系、探礦工程系、能源地質系、工業管理系、社會科學系和基礎科學系等10個系。開設12個本科專業,12個專科專業,19個碩士生專業,5個博士生專業和 1個博士後流動站。套用地球物理學專業為中國重點專業。

學校現有教師835名。其中教授124名,副教授26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名譽院士3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名,博士導師38名,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8名,跨世紀長春科技大學學科帶頭人40餘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78名;高級職稱教師和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分別占教師總數的46%和41%。此外,學校還聘請88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學校同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保加利亞、烏克蘭、烏茲別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建有校際、院際、所際學術交流合作關係,特別是以學校為主,聯合俄、日、韓、朝、蒙五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建的東北國際地學研究與教學中心,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 近年來,學校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他國際學術組織及我國外交部等部門委託,多次承辦、主辦國際學術會議,並經常接待國外專家學者來校,派遣人員出國,進行國際間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學校在國際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和聲望日益提高。

1978年以來,學校承擔與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關的重大課題、學科發展前沿課題研究項目1807項,取得研究成果1373項,有396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或省部級獎勵;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近4萬名各類建設人才,他們以基礎紮實、技術過硬、適應性強、勇於四光園吃苦耐勞而享譽社會

長春地質學院舊教學樓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餘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設備12042台件,其中包括一批具有80年代初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設備,總價值5359萬元。建有館藏豐富的圖書館和博物館各1座,圖書館藏書近120萬冊,各類中外期刊1900餘種,配有現代的MT終端檢索系統及成套視聽設備,是東北地區地學圖書情報資料中心;博物館館藏標本5萬餘塊,以館藏國內外典型珍貴標本豐富斐聲於世。現有三種學術刊物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長春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建校四十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大力關懷和支持下,經幾代科大人的共同努力,學校實現了單科性辦學向多科性辦學的歷史性轉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體系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具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承擔大中型科學研究與技術攻關項目的雄厚辦學實力。學院設有地質、礦床、非金屬礦產開發及套用、綜合信息礦產預測、套用地球物理、高等教育等17個研究所(室),57個設備比較先進的實驗室,一座藏書85.4萬冊的圖書館,一個擁有上萬件岩石礦物等標本的博物館,以及兩個地質教學實習基地。學院與國內外有關單位有著廣泛的教學與科研聯繫,承擔或參加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學院出版的刊物有《長春地質學院學報》、《世界地質》等。

專業設定

長春地質學院學校一角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

地質學、地質礦產勘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岩土工程勘查、地球物理、礦場、地球物理、電子儀器及測量技術、地球化學與勘查、工業分析、金屬礦產開發、探礦工程、石油地質勘查、思想政治教育、中英文高級文秘、自然資源管理與保護、國際貿易、計算機及套用

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

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學。礦床不、套用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及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套用地球物理、探礦工程、數學、地質、套用數學、遙感地質、電磁測量技術及儀器、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動力學與大地構造物理學 。

現狀

長春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
長春地質學院與分別隸屬教育部衛生部國土資源部信息產業部的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郵電學院5所高校新組建為吉林大學是根據國務院關於高教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決定,經教育部批准,於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新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

合併前的五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原吉林大學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東北人民大學,伴隨著新中國高教資源在各大區重點布局而發展壯大,並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和學風,是一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原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伴隨著我國汽車、農機工業的興起而成長,是一所以汽車和農機為優勢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多科性中國重點大學,是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汽車農機工業人才的搖籃”。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和第十八集團軍衛生學校。幾經變遷,建國後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學校於1939年在抗日的烽火中由聶榮臻元帥創辦,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醫療工作。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造就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51年10月的長春地質專科學校,首任校長李四光,是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多學科中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礦產資源普查、勘探開採、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人才,並豐富了中國地球科學的理論研究。原長春郵電學院是我國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學院於1947年創建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辦學條件較為完善、學科新、發展勢頭好的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類人才。原五校在各自的辦學實踐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辦學風格,原五校都由我黨親手創辦,林楓、呂振羽、匡亞明、唐敖慶、李四光、江一真、錢信忠、饒斌等老校長和曾在學校學習和工作過的杜若君、王湘浩、余瑞璜、蔡鎦生、朱光亞等著名科學家,為學校優良傳統和良好學風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經過多年積累,逐步形成了“五湖四海”的辦學特色,畢業生以基礎紮實、工作踏實、作風樸實、崇尚務實,具有良好素質和優良學風的顯著特點,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五校實現實質性的合併,順應了世界高等教育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總趨勢,為向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邁出了重要一步。

長春地質學院辦公樓
新組建的吉林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15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3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6個,在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內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數量經濟學、法學理論、計算數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車輛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工程、神經病學等學科領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並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學校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營造有利於創造性人才成長的人文環境和客觀條件。學校是國家確認的首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有國家基礎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現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國內外享有良好的聲譽。在校全日制學生62764人,其中博士生3316人,碩士生10614人。

學校在一貫重視和加強基礎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套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擁有幾百個具有現代化研究手段的實驗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其他部委重點實驗室11個。學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有一批產業化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國家攻關、“863”項目、“973”項目等高新技術成果,注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不斷加大為地方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務力 度,同幾百個企業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校辦產業蓬勃發展,被譽為“民族的軟體驕子”的長春吉大正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校辦產業落戶於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毗鄰的學校科技園內,與新校園連為一體,有望發展成為高科技產業群。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薈萃了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國內外知名學者。有教師5824人,其中教授1011人,副教授1286人,博士生導師623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3人,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吳式樞孫家鍾徐如人沈家驄周其鳳宋玉泉林學鈺鄒廣田李廷棟滕吉文任露泉馮守華王立鼎任詠華董韞美毛河光,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夏鹹柱陳香美陳秉聰沙慶林李京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6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長江學者13人。

吉林大學在長春市校園占地面積80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50多萬平方米,有5個校區8個校園,分布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每個校園都環境優雅,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獨具特色,而新鋪設的光纜和計算機網路又把所有校區連為一體,使網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在珠海市新建的珠海校區占地面積5000餘畝,一期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490萬冊。校圖書館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是教育部綜合性文科文獻信息中心,是東北地區惟一的理科外國教材中心,同時是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引進圖書文獻中心。經教育部批准建設在我校的CALIS東北地區中心為全國七大中心之一。 學校對外交流廣泛,校際合作緊密,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

長春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
合併後的吉林大學已成為我國目前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學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吉林大學的奮鬥目標是“到2010年,使吉林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管理體制、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整體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建設學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學科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家高質量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的重要基地,建成一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從而實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把吉林大學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

陳列館

長春地質學院陳列館
該館於 1952 年由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礦冶系和長春地質專科學校等單位的陳列館合併建成。1955年地質宮建成。陳列面積1000平方米。該館收藏的標本來自全國各主要地區、礦山。該院教師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以及與國外交換的礦物、岩石礦石標本等,總計 4萬多件。

該館根據地質學的學科性質設定陳列,包括有動力地質學古生物學區域地層學、結晶學和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和礦產等7個部分,展品共有1萬餘件。其中有來自宇宙空間的珍品,如1976年3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地區隕落的世界歷史上罕見的隕石雨的標本,以及洮南球粒隕石內蒙古集寧鐵隕石、新疆鐵隕石、玻璃隕石和宇宙塵標本。構造地質陳列有該院教師近年的科研成果,如沉積重力構造的塑性變形、滑塌岩,以及西藏的蛇綠岩套。古生物部分的陳列品有湖南省產的巨大的三葉蟲化石,遼寧省出土的蜻蜓化石和包裹在琥珀中的昆蟲化石,完整的長 1.2米的珠角石化石,魚化石,螃蟹化石等等。

此外,還收藏有俞建章教授研究過的珊瑚化石,中國首次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和青島龍的部分骨骼化石。礦物結晶部分,展出有各種結晶系列的完美晶體,如等軸晶系中的方硼石、方鉛礦、閃鋅礦,四方晶系中的魚眼石、白鎢礦,單斜晶系中的絲絨的孔雀石、藍銅礦,三方晶系中的菱錳礦等等。礦物學部分收集有400餘種常見的和稀有礦物。岩石學部分是按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展出,其中包括有產自中國的花崗岩60多種,還有許多記錄地質變遷的沉積構造標本。

礦床學部分是按成因分別陳列,其中有中國著名礦區標本,如新疆可可托海的偉晶岩礦床、鞍山磁鐵礦、西藏鉻鐵礦、遼寧和山東的金剛石礦等。 礦產部分按黑色金屬、 有色金屬、稀有和分散元素、非金屬、特種非金屬和美術工藝品原料等分別陳列。

該館還開展了隕石礦物學沉積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有《中國吉林隕石雨的初步研究》等論文數十篇。

歷任領導

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校長 李四光 1951.08—1952.10
東北地質學院 院長 文士禎 1952.10—1954.08
東北地質學院 代院長 汪小川 1954.09—1955.06
東北地質學院 代院長 汪小川 1955.06—1956.08
東北地質學院 代院長 喻德淵 1956.08—1957
長春地質勘探學院 代院長 喻德淵 1957—1958.12
長春地質學院 代院長 喻德淵 1959.01—1962.11
長春地質學院 院長 喻德淵 1962.12—1966
長春地質學院 革委會主任 金九思 1969.01—1970.08
長春地質學院 革委會主任 張 德 1970.09—1972.07
長春地質學院 革委會主任 楊 嵐 1972.07—1973.04
長春地質學院 革委會主任 方欣甫 1973.04—1976.08
長春地質學院 革委會主任 陸 錦 1976.08—1977.10
長春地質學院 院長 董申保 1978.04—1984.01
長春地質學院 院長 張貽俠 1984.01—1992.10
長春地質學院 院長 孫運生 1992.11—1997.02
長春科技大學 校長 孫運生 1997.02—2000.06
東北地質學院 總支書記 郭思敬 1952.11—1953.02
東北地質學院 總支書記 文士禎 1953.02—1954.11
東北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汪小川 1954.11—1956.08
東北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郭思敬 1956.08—1957.10
長春地質勘探學院 黨委書記 李一平 1957.10—1958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李一平 1958—1961.06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郭思敬 1961.06—1966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張 德 1971.05—1972.07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副書記 楊 嵐 1972.07—1973.04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副書記 方欣甫 1973.04—1976.08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陸 錦 1976.08—1977.10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陳靜波 1977.10—1980.07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郭思敬 1980.07—1984.01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張貽俠 1984.01—1985.10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韓淑芝 1985.11—1991.08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楊繼笑 1991.08—1994.04
長春地質學院 黨委書記 杜長齡 1994.04—1997.02
長春科技大學 黨委書記 孫運生 1997.02—2000.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