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

野艾蒿

野艾蒿,菊目菊科植物,多生於低或中海拔地區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野艾蒿具有理氣行血,逐寒調經,安胎,祛風除濕,消腫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頭痛,瘧疾,皮膚瘙癢,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

基本信息

簡介

野艾蒿野艾蒿

野艾蒿,種拉丁名:ArtemisialavandulaefoliaDC。種別名:蔭地蒿(內蒙古植物志),野艾(俗稱),小葉艾、狹葉艾(河北),艾葉(江蘇),苦艾(廣西),陳艾(四川),“色古得爾音·沙里爾日”、“哲爾日格·荽哈”(蒙語名)。

生境:山谷、草地、灌叢中及路旁

繁殖方式:種子

習性:陽生

命名來源:(救荒本萆、植物名實圖考)
中國植物志:76(2):092

形態特徵

野艾蒿野艾蒿

野艾蒿,多年生草本。主根明顯,根莖稍粗。莖直立,高50~120cm,具縱棱,分枝多。下部葉有長柄,中部葉長達8厘米。頭狀花序多數,總苞矩圓形。

莖、枝、葉背面及總苞片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葉紙質,具密的白色腺點,著毛,在老時脫落至近無毛。基生葉與下部葉具長柄,二回羽狀全裂,第一回全裂,第二回深裂;中部葉與基葉同型,唯小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邊緣反卷,葉柄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具短柄或近無柄,葉羽狀全裂;苞片葉3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葉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邊反卷。

頭狀花序橢圓形,極多數,直徑2~2.5mm,下傾,在莖上組成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雌花4~9朵;兩性花10~20朵,其冠檐均為紫紅色。瘦果長卵形。瘦果長不及1毫米,無毛。

產地分布

分布

國內分布: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四川

野艾蒿野艾蒿
、貴州、雲南等省區。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蒙古及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及遠東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蒙古北部色楞格河附近。

生境

多生於低或中海拔地區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本品莖圓柱形,紫紅色,具縱條棱,棱間有柔毛,直徑2~3mm。質硬易折,斷面平整海綿質,髓大而密,乳白色,密布網狀圓孔;表皮及髓外圍邊沿淺黃色;棱脊的內側可見黃色的團塊,其上端散在小圓孔。葉質薄,多破碎,完整葉展開後,輪廓寬卵形,二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邊反卷。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2.5mm。氣微香,味苦。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類圓形,四周呈波狀彎曲或具縱稜線。表皮細胞1列,類圓方形,被角質。皮層細胞3~5列,外皮層一列細胞類方形,排列整齊;稜線內的皮層細胞類圓形,而表皮凹下處的細胞則呈長梭形或類橢圓形,內含棕色類圓形的顆粒,直徑2.5~4μm,並散在草酸鈣結晶。內皮層明顯,細胞較大,不規則,壁木化呈馬蹄形增厚。中柱鞘纖維束盔帽狀,呈斷續環帶狀排列於維管束頂端。維管束環列,13~14個。韌皮部狹窄,形成層細胞1~3列,木質部導管單列,靠近內側的薄壁細胞非木化,束鞘明顯。射線細胞壁木化增厚,紋孔易見。髓部寬廣,靠外部的細胞常木化增厚,紋孔明顯,內含草酸鈣小簇晶,直徑5~14μm。

粉末鑑別:黃綠色。葉碎片上、下表皮細胞表面觀不規則形,呈淺波狀彎曲,胞壁稍增厚,可見稀疏的角質層紋理。不定式氣孔類橢圓形,直徑15~24μm,長約25μm,副衛細胞4~5個。可見環狀毛痕和腺毛。花粉粒類圓球形,直徑17~20μm,具3孔溝,壁分層明顯,表面具疣突狀雕紋。T形毛眾多,多碎斷。毛形有兩種,一種頂端細胞較平直,直徑約7~10μm,長達530μm;一種頂端細胞細長,中部常縊縮,直徑2.5~5μm,呈不規則的摺疊狀,長可達1mm;柄部細胞1~5個,2~3個居多。纖維眾多,成束或散離,壁厚,直徑7~15μm。晶體易見,多為草酸鈣方晶、砂晶和球晶,直徑10~18~25μm,偶見簇晶,直徑5~15μm。導管為網紋和螺紋導管,直徑8~23μm。腺毛少見,頂面觀類圓形或矩圓形,具4~6個細胞,成對排列;側面觀細胞扁平,2~3列,直徑達13μm。味苦,氣香。

中藥用途

功效:殺蟲利濕,清熱解毒。主治:用於治療蟲病、炭病、疫疽、皮膚病等症。

採收與儲藏:於每年花果期,割取帶花果的枝條,除去老枝,陰乾備用。

臨床運用

中西醫臨床簡單易用,值得借鑑。如用100%野艾蒿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20%煎劑對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野艾蒿注射液和片劑對癌症(胃癌、乳腺癌)、乳腺小葉增生,喜樹鹼、斑蝥等引起的血尿和尿路感染,肝炎持續SGPT升高,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急性尿瀦留、尿急、尿頻等有效。

精油提制

隨著化學農藥大量使用引發的環境污染、對非靶標生物的殺傷、害蟲抗藥性及其再增猖獗等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發生物合理農藥或環境和諧農藥、發展害蟲綜合治理策略(IPM)成為現代植保工作的重要內容。

植物精油氣味芬芳,對害蟲生物活性很高,作用方式多種多樣;對人及哺乳動物低毒,且殘留低,不污染糧食和環境,是開發新型綠色殺蟲劑及保護劑的重要材料,植物精油作為一種新型的植物源農藥有其潛在的價值和廣闊的市場,隨著精油類農藥商品化的成功,可以預見植物精油用於病蟲害的防治將是今後的一大趨勢。

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為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氣。野艾蒿在我國分布甚廣,多生於路旁、林緣、山坡、灌叢及河湖濱草地。該植物可入藥有散寒、祛濕、溫經、止血等作用。野艾蒿在臨床上套用於膽囊炎、肝硬化、口腔炎、發熱、支氣管炎等疾病。

本文主要利用水蒸氣蒸餾和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對野艾蒿的提取率、生物活性、化學成分以及水蒸餾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對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schulsky))成蟲體內各酶系的影響、野艾蒿精油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通過研究,獲得了如下結果:
⒈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為0.45%。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提取率為1.23%,超臨界C02萃取法的提取率是水蒸氣蒸餾法的2.73倍。

⒉水蒸餾提取的野艾蒿精油對玉米象成蟲熏蒸活性高於超臨界CO2萃取的精油,且差異顯著。72h後其LC50分別為25.25μ1/1和33.58gl/l。超臨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比水蒸餾提取的精油觸殺活性稍高,但差異不顯著。24h後其LC50分別為0.0718μl/頭和0.0561μl/頭。用水蒸餾提取的野艾蒿精油比利用超臨界CO2萃取的野艾蒿精油對玉米象成蟲表現出更高的忌避效果。

⒊水蒸汽蒸餾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鑑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31個,其主要化學成分為1,8-桉葉油素(含量10.74%)、α-松油醇(含量5.26%)、蒈烯-4(含量4.00%)、4-甲基-1-(1-甲乙基)-雙環己烷-3-酮(含量3.63%)、氧化石竹烯(含量2.60%)、石竹烯(含量2.16%)等。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野艾蒿精油,鑑定出相似度80%以上的化合物22個,其主要化學成分為環癸烯(含量13.77%)、十六碳酸(含量10.41%)、Z,Z,Z-9,12,15-十八烷三亞乙基四胺-1-醇(含量5.22%)、菠菜烯(含量2.47%)、石竹烯(含量
2.24%)等。兩種提取方法獲得的野艾蒿精油都含有的化學成分為1,8-桉葉油素、α-松油醇、石竹烯、[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氫-7-甲基-3-亞甲基-4-(1-甲基乙基)1H-環戊[1,3]環丙[1,2]苯、橙花叔醇、反式斯巴醇。

⒋不同濃度的野艾蒿精油處理後,玉米象成蟲乙醯膽鹼酯酶、α-乙酸萘酯酶、磷酸酯酶、過氧化物酶活力受到明顯抑制,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均為先降低後升高,然後趨於平穩。不同濃度處理後,玉米象成蟲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力2h之內酶活力升高,與對照組差異顯著。處理2h後酶活力迅速下降,在4h時酶活力最低,且低於對照組。

⒌野艾蒿精油對非靶標生物的安全性。小鼠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野艾蒿精油LD50為2478.25mg/kg。急性經口毒性屬於低毒。小鼠急性吸入和急性經皮毒性試驗以及家兔的急性吸入試驗均無中毒反應和死亡,均屬於低毒範圍。在家兔皮膚刺激性試驗中,剛開始出現輕微刺激性,但14d後的觀察結果為無刺激性。在家兔眼刺激性試驗中,對家兔的眼睛無損傷。 在亞急性經口毒性試驗中,以野艾蒿精油餵飼28d後,雄性大白鼠和雌性大白鼠的體重增加比對照組小,但無顯著差異。大白鼠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白細胞數、血小板數、淋巴細胞均在正常範圍內變動。各處理組雄性大白鼠血液中的穀草轉氨酶、尿素氮、總蛋白均在正常範圍內變動,高劑量組的谷丙轉氨酶、膽固醇偏高,且差異顯著。各處理組雌性大白鼠血液中的谷丙轉氨酶、膽固醇、總蛋白均在正常範圍內變動,各處理組的穀草轉氨酶都偏高,且差異顯著;高劑量組的尿素氮也偏高,且差異顯著。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長時間經口服用野艾蒿精油後可能導致肝功能或者腎功能損傷。對肝臟和腎臟是否存在毒副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的試驗研究。 野艾蒿精油對鵪鶉的急性毒性試驗,LD50為3134.15mg/kg、對蜜蜂的接觸毒性試驗,LD50為3134.15μg/蜂,對蜜蜂的攝入毒性試驗,LC50為488.72mg/L、48h對魚的毒性試驗,LC50為31.38ppm。均屬於低毒。以上試驗結果表明,野艾蒿精油對直接呼吸和皮膚的接觸不會帶來明顯的過敏性和刺激性,其毒性低,對環境及非靶標生物安全,屬於環境友好型材料,所以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是相對安全的。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木春菊
莽山紫菀
毛脈紫菀
毛枝變種
密毛紫菀
密葉紫菀
毛藍鐘花
毛細鐘花
脈萼藍鐘花
牧根草
美麗藍鐘花
毛葉藍鐘花
密毛山梗菜
毛瓣山梗菜
毛葉雞蛋參
蔓莖藍鐘花
毛萼山梗菜
脈花黨參
毛葉甘菊
蒙古沙地蒿
米蒿
密毛蒙古蒿
毛華菊
密毛四川艾
密毛奇蒿
毛蓮蒿
密毛廳蒿
毛蒿蒙菊
密毛白蓮蒿
蒙古蒿
密序陰地蒿
牡蒿
密腺毛蒿
美葉蒿
毛柄蒲公英
毛果橙舌狗舌草
美麗匹菊
綿毛黃鵪菜
母菊
玫瑰色蒲公英
毛葉蒲公英
毛果一枝黃花
密絨亞菊
穆坪兔兒風
馬邊兔兒風
木茼蒿屬
木茼篙怒江紫菀
寧夏沙參
南亞蒿
南艾蒿
南毛蒿
南牡蒿
怒江蒿
內蒙古旱蒿
擬亞菊
怒江黃鵪菜
牛蒡
能高香青蒲公英
匍生紫菀
婆羅門參屬
泡沙參
片馬蒿
彭錯蒿
披散直莖
帕米爾蒿
普氏蒲公英
蒲公英屬
匹菊
鋪散矢車菊
匍枝狗舌草
匹菊屬
屏邊兔兒風
珀菊
珀菊屬
鋪散亞菊青蒿
奇形變種
奇形銀鱗紫菀
黔中紫菀
秦中紫菀
琴葉紫菀
青海紫菀
全茸紫菀
莕菜
球花黨參
秦嶺黨參
雀斑黨參
秦嶺沙參
球果牧根草
球花蒿
歧莖蒿
青藏蒿
奇蒿
千山蒿
青海龍蒿
秦嶺蒿
黔狗舌草
千花亞菊
槭葉兔兒風
青海二色香青
軟毛紫菀
日喀則蒿
柔毛蒿
絨毛蒿
肉質葉蒿
絨毛甘青蒿
日本蓍
濕生鼠麴草
三基脈紫菀

三頭紫菀
少毛變種
少毛褐毛紫菀
舌葉紫菀
蛇岩變種
蛇岩高山紫菀
濕生紫菀
石生紫菀
四川紫菀
睡菜屬
三角葉黨參
蘇南薺苨
松葉沙參
沙參屬
山梗菜
掃帚沙參
絲莖風鈴草
山紫錘草
四川山梗菜
水皮蓮
思茅狹葉山梗菜
閃毛黨參
少花山梗菜
束花藍鐘花
絲裂沙參
四葉參
石生風鈴草
素花黨參
水金蓮花
松葉雞蛋參
石沙參
神農架香菊
山艾
蒔蘿蒿
濕地蒿
神農架蒿
商南蒿
四川艾
神農香菊
山西南牡蒿
蘇聯肉質葉蒿
深裂蒲公英
絲葉匹菊
少花黃鵪菜
矢車菊
鼠冠黃鵪菜
山地蒲公英
山西蒲公英
濕生狗舌草
傘房匹菊
雙角蒲公英
山東蒲公英
石龍芮
三脈兔兒風
疏齒亞菊
蓍狀亞菊
蓍屬
三裂葉豚草
四川兔兒風
絲葉蓍
莎菀
四川香青
莎菀屬茼蒿
騰越紫菀
台灣紫菀
台岩紫菀
天全紫菀
陀螺紫菀
橢葉變種
橢葉小舌紫菀
唐松草黨參
天藍沙參
頭花風鈴草
台灣黨參
天山沙參
禿葉黨參
同鐘花屬
同鐘花
台灣沙參
塔花山梗菜
銅錘玉帶草
銅錘玉帶屬
太魯閣艾
台灣狹葉艾
台灣菊
鐵桿蒿
太白山蒿
天全蒲公英
天山蒲公英
天山矢車菊
同花母菊
托毛匹菊
台東狗舌草
天山狗舌草
豚草
鐵燈兔兒風
兔兒風屬
萬壽菊
五膜草
微糙變種
微糙三脈紫菀
偽形變種
偽形高山紫菀
萎軟亞種
萎軟紫菀
無毛小舌紫菀

微齒山梗菜
五膜草屬
霧靈沙參
無柄沙參
烏丹蒿
無毛牛尾蒿
無毛川藏蒿
無絨粘毛蒿
微刺伊朗蒿
委陵菊
無齒蔞蒿
網苞蒲公英
無莖黃鵪菜
無角蒲公英
五裂兔兒風
無翅兔兒風
雪蓮花
向日葵
星毛短舌菊
西伯利亞紫菀
西固紫菀
錫金紫菀
細莖紫菀
狹苞短毛紫菀
新疆黨參
小菱葉藍鐘花
星花草
西南風鈴草
星花草屬
狹葉花柱草
心葉珠子參
心葉黨參
細葉沙參
細鐘花屬
細鐘花
小莕菜
狹葉沙參
喜馬拉雅沙參
小草海桐
細葉藍鐘花
心葉藍鐘花
細萼沙參
西南山梗菜
線萼山梗菜
線黨參
心葉沙參
狹長花沙參
小葉藍鐘花
狹葉山梗菜
小葉輪鍾草
新疆風鈴草
新疆沙參
小花沙參
西藏黨參
西藏紫錘草
小花黨參
小花輪鍾草
西北蒿
小銀葉蒿
西南大頭蒿
小亮苞蒿
細裂葉蓮蒿
細葉菊
小紅菊
線葉蒿
湘贛艾
狹葉牡蒿
西南牡蒿
香葉蒿
細裂葉白苞蒿
小山菊
纖桿蒿
西南圓頭蒿
腺毛蒿
狹裂白蒿
楔葉菊
小葉菊
雪山艾
細葉山艾
繡苞蒿
纖梗蒿
細桿沙蒿
小指裂蒿
狹葉青蒿
銹苞蒿
小甘肅蒿
小球花蒿
腺苞狗舌草
小花蒲公英
小花矢車菊
錫金蒲公英
小果蒲公英
小葉蒲公英
新源蒲公英
細葉黃鵪菜
新疆匹菊
纖細黃鵪菜
細裂黃鵪菜
狹苞蒲公英
血果蒲公英
橡膠草
纖細兔兒風
杏香兔兒風
細穗兔兒風
下田屬 |

西藏亞菊
細裂亞菊
下田菊屬
下田菊
小花下田菊
細葉亞菊
纖枝兔兒風
心葉兔兒風
小兔兒風
秀麗兔兒風
狹葉兔兒風
新疆亞菊
狹翅兔兒風
杏香兔耳風
細莖兔兒風
細弱香青
鏇葉香青
香青棉毛變種
西藏香青
須彌香青
香青屬
狹苞香青野菊
雲南風鈴草
有梗藍鐘花
雲南沙參
銀背葉黨參
一年風鈴草
葉苞蒿
隱舌甘菊
銀蒿
玉樹龍蒿
油蒿
陰地蒿
銀背菊
異色菊
亞東蒿
野艾蒿
亞洲大花蒿
岩蒿
雲南蒿
雅致艾
伊朗蒿
玉山艾
茵陳蒿
圓葉南牡蒿
野甘菊
圓頭蒿
異葉黃鵪菜
翼柄蒲公英
岩匹菊
亞心蒲公英
亞東蒲公英
一枝黃花屬
一枝黃花
藝林黃鵪菜
羽裂黃鵪菜
異苞蒲公英
藥用蒲公英
印度蒲公英
亞洲蒲公英
雲南蓍
異葉亞菊
亞菊屬
腋花兔兒風
亞菊
異花兔兒風
葉下花
藥山兔兒風
雲南兔兒風
雲南亞菊
異葉兔兒風
亞洲蓍
玉山香青
中南蒿
掌裂蒿
指裂蒿
紫花野菊
豬毛蒿
粘毛蒿
直莖蒿
中亞草原蒿
中甸艾
浙江蒿
中亞苦蒿
中亞旱蒿
準噶爾匹菊
紫花蒲公英
紫果蒲公英
總序黃鵪菜
中亞蒲公英
窄苞蒲公英
櫛齒黃鵪菜
窄邊蒲公英
昭通黃鵪菜
準噶爾矢車菊
針刺矢車菊
紫枝兔兒風
紫花亞菊
直脈兔兒風
帚枝香青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白山蒿
褐苞蒿
黑蒿
柳葉蒿
牡蒿
柔毛蒿
濕地蒿
蒔蘿蒿
細裂葉蓮蒿
亞東蒿
渤海濱南牡蒿
藏北艾
藏東蒿
藏旱蒿
藏龍蒿
藏腺毛蒿
藏岩蒿
察隅蒿
昌都蒿
長梗米蒿
朝鮮艾
齒裂垂葉蒿
齒裂華西蒿
川藏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垂葉蒿
大籽蒿
多花蒿
二郎山蒿
甘青蒿
甘肅蒿
甘新青蒿
高嶺蒿
高山艾
海州蒿
杭愛龍蒿
阿爾泰香葉蒿
褐頭蒿
阿克塞蒿
黑柔毛蒿
華北米蒿
華蒿
華西蒿

荒野蒿
黃毛蒿
灰蓮蒿
灰毛艾蒿
莢毛蒿
假球蒿
尖裂葉蒿
尖櫛齒葉蒿
江孜蒿
絹毛旱蒿
絹毛蒿
寬裂龍蒿
魁蒿
崑崙沙蒿
雷瓊牡蒿
亮苞蒿
亮蒿
亮綠蒿
林艾蒿
矮叢光蒿
綠苞蒿
綠櫛齒葉蒿
毛蒿
美葉蒿
蒙古沙地蒿
密毛蒙古蒿
密毛四川艾
密毛廳蒿
密序陰地蒿
矮叢蒿
南牡蒿
南亞蒿
帕米爾蒿
彭錯蒿
披散直莖蒿
片馬蒿
千山蒿
青藏蒿
青海龍蒿
球花蒿

絨毛蒿
矮沙蒿
肉質葉蒿
商南蒿
神農架蒿
暗陳蒿
巴爾古津蒿
四川艾
蘇聯肉質葉蒿
台灣狹葉艾
太白山蒿
烏丹蒿
無毛牛尾蒿
無絨粘毛蒿
西北蒿
西南大頭蒿
西南牡蒿
西南圓頭蒿
細裂葉白苞蒿
阿壩蒿
細葉山艾
纖桿蒿
纖梗蒿
腺毛蒿
湘贛艾
小亮苞蒿
小指裂蒿
雪山艾
雅致艾
波密蒿
亞洲大花蒿
野艾蒿
葉苞蒿
玉山艾
圓頭蒿
圓葉南牡蒿
粘毛蒿
掌裂蒿
直莖蒿
指裂蒿
中甸艾
中亞草原蒿
中亞旱蒿
中亞苦蒿
紫苞蒿

大花大籽蒿
甘青小蒿
大頭青蒿
甘肅南牡蒿
大頭柔毛蒿
矮濱蒿
高山矮蒿
滇東蒿
高原蒿
貢山蒿
寬葉山蒿
光沙蒿
小甘肅蒿
海南牡蒿
小銀葉蒿
絨毛甘青蒿
銹苞蒿
滇南艾
東北牡蒿
東北絲裂蒿
山西南牡蒿
東俄洛沙蒿
東方蒿
伊朗蒿
陰地蒿
東亞櫛齒蒿
玉樹龍蒿
鈍裂蒿
粗莖蒿
雲南蒿
多頭蒿
峨眉蒿
黃金蒿
太魯閣艾
微刺伊朗蒿
中南蒿
黃綠蒿
無齒蔞蒿
無毛川藏蒿
準噶爾沙蒿
錯那蒿
紫花冷蒿
岩蒿
浙江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