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堂寺石窟

鄉堂寺石窟

鄉堂寺石窟位於河北邯鄲市新市區,分南北兩窟。南鄉堂在鼓山南麓西紙坊村北;北鄉堂在鼓山之腰和村東,兩面三刀地相距15公里。窟內石雕精美,聞名遐邇。

基本信息

簡介

鄉堂寺石窟鄉堂寺石窟
鄉堂寺石窟位於河北邯鄲市新市區,始建於北齊年間,後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築和修葺。響堂寺分南北兩窟,相距15公里,共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尊。窟內石雕精美,構思巧妙。其附屬建築規模宏大,殿閣亭樓依山而築,宏偉壯觀,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刻、書法、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
 

北鄉堂寺石窟

鄉堂寺石窟鄉堂寺石窟
北鄉堂寺石窟在新市鼓山之腰和村東,築於高峻的峭壁懸崖之間,分南、北、中三組。其中,中組釋迦洞前有拜殿檐閣,外觀頗似樓閣,窟外兩側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內共有佛像151尊,壇上坐佛高近4米,莊重敦厚,雄偉軒昂;刻經洞因內外壁上滿刻經文而得名,是研究書法佛教歷史的天然寶庫。
北響堂山下有常樂寺廢址,遺存宋朝石經幢二座。前有平面八角形古塔,形似九層而實為五層,是響堂寺石窟的醒目標誌。

南鄉堂寺石窟

鄉堂寺石窟鄉堂寺石窟
南響堂寺石窟在鼓山南麓西紙坊村北,滏陽河北岸,有石窟七座,依山而建,分為上下兩層。其中,華嚴洞最大,高4.9米,寬深均6.3米,共有佛像1,228尊,因洞內刻有《大方廣佛華嚴經》而得名;千佛洞保存最為完好,共有佛像1,028尊,洞壁佛像鱗次櫛比,窟頂滿布飛天浮雕,形態生動,精緻典雅。窟區前有清朝修建的正殿、配殿和樓閣等建築群,窟區西南還有宋塔一座。殿宇寶塔與石窟相映,聳立於青山之中,十分壯觀。

意義

鄉堂寺石窟在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史上,有其獨特的位置。其前期是北魏造窟高峰;後期是隋唐造窟高峰。鄉堂山石窟上承雲岡北魏時期中心塔柱式石窟的風格,又開隋唐三壁三龕式石窟的先河。石窟造像形象漸改北魏晚期清瘦俊秀、威嚴壯重特點,而變為豐圓飽滿,神情溫和,線條簡潔流暢,舒展自然,開盛唐造像形象豐碩之先范。可以說,鄉堂山石窟是兩種藝術風格連結點。

中國寺廟大全(河北三)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本任務按省份劃分,收羅了全國各地大部分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