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庵石窟

皇姑庵石窟

皇姑庵石窟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大社鎮西側八公里的深山黝谷之中。沿寺後坡村西行,順季節河河床而上,過中台山,便可遙見隱藏在綠柏翠崖下的皇姑庵。

基本信息

概述

皇姑庵石窟皇姑庵石窟

皇姑庵石窟位於峰峰礦區大社鎮西南五公里的深山幽谷之中,隔鳳凰台和天宮峰與北響堂寺東西相峙,沿寺後坡村西行,順季節河河床而上,過中台山,便可遙見隱藏在綠柏翠崖下的皇姑庵。1982年7月,皇姑庵石窟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皇姑庵最初叫朝陽洞,坐北朝南,正午太陽光完全可以照進石窟內,後又改叫太清庵。相傳在隋朝有一個王妃的女兒,因不滿父親的殘暴統治,路過此地,見其山高嶺峻,風景靜雅,遠離世塵,向陽背風,且有滴水伴音,是個修行的好去處,遂決定在此出家。有皇帝女兒在此修行,於是後人便把太清庵改叫做皇姑庵。她居住修行的滴水洞被人們稱為皇姑洞。

皇姑庵石窟窟門為拱圓形門洞,高1.5米,寬0.9米。門右側有一方形龕,龕內雕一力士像。力士揚手叉腰,豎眉暴眼,齜牙咧嘴,肌肉暴突,頭後有寶繒飛揚。上身赤裸,下身僅著小裙,周身纏繞帔帛。窟門左側有一陰線刻的方槽,大小與右龕同,可能是雕左側一力士的雛形,不知什麼原因未完工。甬門深0.8米,門道左側有“大明國河南彰德府安陽縣善人金仲科在彭城鎮迤西居住同方原劉仲魁令在鼓山太清庵朝陽洞裝塑北極玄天上帝□□□林列左右俱全,嘉靖歲次甲子秋九月,主持道士段真”的陰刻銘文。銘文中所記是指玄天上帝殿的建造和裝塑時間,而非指石窟的開鑿。

窟內平面為橫長方形,窟頂為前底後高的半坡形。洞窟進深2.3米,面寬3米。窟內只有正壁和右壁開龕造像。正壁鑿有一0.55米高的基壇,壁的中央開一小龕,龕高僅0.8米,龕形因水蝕嚴重已模糊不清,龕內雕有一佛二菩薩三身像。像的底部也因水蝕而模糊不清。主尊為一坐佛,通高0.67米,身著敷搭雙肩式大衣。左右側菩薩立於高圓座上,頭戴花冠。頭後有桃園形頭光。菩薩體態豐滿,腰枝扭曲,富有東方女性溫柔善良的體貌特徵。右側壁正中開大龕,該龕像是皇姑庵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龕為方形,高1.7米,寬1.73米。龕內雕一坐佛。像高1.4米,頭殘(據悉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文革”時被破壞),腦後有兩層素麵圓形頭光。佛體態略顯扁平,身著坦右袈裟,袈裟衣紋刻線呈突起線條狀。皇姑庵石窟的開鑿年代沒有確切文字的記載,但仔細觀看窟內外石像的造型、服飾和面部神態表情,以及全身肌肉力量表現及足部、頸部的特徵,雕刻的表現技法應與南北響堂寺的石刻為同一時期的作品,或稍晚一些,大致在北齊武平三年左右(公元570—576之間)。

歷史變遷

皇姑庵石窟皇姑庵石窟

皇姑庵創建最初是佛教寺院。唐宋兩朝,寺僧眾多,是鼓山鳳凰台以東影響最大的寺院。到了元末明初,由於連年戰亂,寺僧皆散,寺院荒廢,開始有道士入住此地。至明朝建文帝時,燕王朱棣,手握重兵,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自稱是北方的玄武神和真武大帝(道教的始祖),發動“靖難之役”,在北京起兵造反奪取了他侄兒的皇帝寶座,做了永樂皇帝,開始推崇道教。皇姑庵這塊風水寶地,由佛教寺院,變成了道教聖地。到了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主持道士段真攜徒蕭義德,徒孫馬慈仲、李慈順、唐通、池慈成等,大興土木,重修了供奉道教始祖的玄天上帝殿,標誌著道教興盛的開始。

明隆慶五年(1571年),皇姑庵的主持為在武當山修行出家的河間府肅寧縣道士曹全忠。他的道法很高,在他任主持期間,廣收門徒,傳播道教,皇姑庵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其徒弟班真壽、孟真太、李真常等二十多人在此常年修行,由於修行的道士眾多,廟宇又少,主持曹全忠便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離皇姑庵嶺後西南側的五百米處,有一平坦的山谷,土地肥沃,又有水源,讓眾多修行的道士在此居住,既離庵不遠,又不用下山,一舉兩得。後來,人們把眾道士居住修行的地方叫做——老道坪。現在仍有水井、磨盤、石頭房屋等遺蹟。在老道坪正南100米處,七八株古柏和四五個墳頭顯得肅穆而孤單,既沒墓碑也無墓主。據傳說是曹全忠及其門徒的墓地,這還有待進一步考察論證。

明萬曆三年七月(1575年),曹全忠的門徒孟真太任皇姑庵的主持。除了正常的道教、佛教活動外,在他的主持下,還修建了東西兩個山門,並栽種了十一株古柏。鬱鬱蔥蔥的古柏,歷盡四百多年的風雨,不僅增添了皇姑庵的幽雅靜謐,也見證了皇姑庵的滄桑變遷。到了明萬曆二十年六月(1598年),曹全忠的門徒李真常,任皇姑庵的主持,擴建重修了玄天上帝殿,由原來的一間廟舍,變成了三間兩楹的高大殿堂,成為皇姑庵最大最好的建築。到清朝乾隆三年,入住的道士又在皇姑庵西南的半懸崖上,開鑿了供奉孫悟空的大聖洞。

現狀

現在,皇姑庵共有石窟朝陽洞一個,天然溶洞皇姑洞一個,大聖洞一個,老君廟一座,玄天殿一座,南北山門兩個。那裡還生長著11棵古柏,遺存著數十塊碑刻,其中明代碑刻七塊(其中損壞四塊,殘體還在),清代碑刻四塊,民國兩塊,近代兩塊,最早的碑記為明代1564年,最晚的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現在的皇姑庵依然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春天山花遍野,盛夏古柏遮蔭,金秋層林盡染,嚴冬玉樹瓊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置身其中,沐浴著陽光和清涼的山風,聆聽著滴水伴音,令人生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中國寺廟大全(河北三)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本任務按省份劃分,收羅了全國各地大部分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