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女媧宮

鳳凰山女媧宮

鳳凰山女媧宮俗稱“奶奶頂”,位於涉縣西北唐王峧山腰。建於北齊,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時(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宮。相傳是“女媧鍊石補天,摶土造人”之處。媧皇宮依山就勢,巧借天然,人稱之為“天造地設之境”。這裡不僅建築宏偉獨特,而且還較為完好地保存了國內罕見的摩崖刻經,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基本信息

簡介

鳳凰山女媧宮鳳凰山女媧宮

媧皇宮位於河北省涉縣城西北十多公里處的鳳凰山上,因古代神話故事中的的女媧鍊石補天於此而得名。始建於北齊時期(550-559年,為文宣皇帝(高洋)所建,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媧皇宮俗稱“奶奶頂”。據說是中原唯一祭祀女媧的宮殿。鳳凰山下的清漳河,水流潺潺,河石似卵,固紋色彩斑斕,石呈青藍紅白紫五色。相傳這五色石是當年女媧補天時剩餘下來的碎渣兒。在清澈的河水映襯下,五色石顯得更加玲瓏剔透,晶瑩珠玉。媧皇宮建在山勢陡峭,地勢險峻的山腰上。翹首仰望,石崖高聳,玉宇瓊樓,重檐飛閣,嵌於絕壁,實有“聳峰危閣與天齊,俯瞰麈寰處處低”的感覺。

傳說

鳳凰山女媧宮鳳凰山女媧宮

關於媧皇宮的興建還有一段女媧補天的傳說。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和鳥獸魚蟲,可是惟獨沒有人類,天神女媧就按照自己的模樣摶黃土創造了人類。由於大地非常廣袤,摶黃土造人又累又慢,女媧就將一根藤條伸到泥潭中,然後舉起沾滿泥漿的藤條向大地揮灑,這泥點濺落到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
正當女媧為自己的發明高興時,一場災難卻突然降臨。原本一片祥和的宇宙,瞬時間變了模樣,天塌了,地裂了,山林燃起了大火,大地一片汪洋。女媧看到自己創造的人類遭受如此大的災難,難過極了,她決定挺身而出拯救人類。可是怎樣才能補好殘破的蒼天呢?女媧想了又想,突然想起涉縣鳳凰山一帶是最好的鍊石補天之地,於是她迅速來到這裡,開始煉五色石修補蒼天。果然,天上的窟窿很快就補好了。
可是女媧怕天會再崩塌下來,就斬下一隻大龜的四隻腳,以鳳凰山為中心豎立在大地的四方,把天空牢牢地支撐了起來。從此“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後人為了紀念女媧,就在女媧鍊石補天的地方建起了媧皇宮。
其實,女媧造人、補天都只是傳說而已,所謂的“後人”建媧皇宮,事實上就是北齊的高洋皇帝為自己建起的又一所離宮。由於群山疊翠,風景秀麗的鳳凰山,是高洋皇帝往返北齊都城鄴城與晉陽的必經之地,加之高洋皇帝生性奢侈,又愛大興土木,尤其喜歡刻經雕像,所以就選擇鳳凰山興建了媧皇宮。

建築

鳳凰山女媧宮鳳凰山女媧宮

媧皇宮共有四組建築,山下最前邊是朝元宮,山坡上有停駭宮和廣生宮。向上繞行古道十八盤”,便是主體建築媧皇宮。媧皇宮有“吊廟”、“活樓”之稱,也叫“媧皇閣”,是這裡最富特色的建築。其為四層樓閣,高23米,長16.8米,進深13.6米,背北朝南置於懸崖石坎上,緊緊靠百尺絕壁凌空而起,重重飛檐彩木,宛如凌空欲飛之鳳翼。北面山崖八根鐵索盤石而系,把樓閣縛在絕壁上。每逢遊客雲集,閣即前傾,鐵索伸展,繃如弓弦,遊人無不屁個索伸忌湖如弓弦,遊人無不敬嘆,拍手叫絕。鐘鼓樓、迎爽樓、梳妝樓、六角亭分築兩側。琉璃瓦頂,畫棟雕梁,雄偉壯觀。整個建築倚山就勢,構築嚴謹,巧奪天工。登閣遠眺,太行群峰疊翠,景色宜人。

石刻

鳳凰山女媧宮鳳凰山女媧宮

閣外山崖上,有摩崖石刻《法華經》和《深密解脫經》。字型工整,挺拔秀麗,為北齊時所刻。在奶奶頂門內石壁上,有北齊碑一通,正面刻有“古中皇山”四個大字。在山崖上,有明萬曆年間“天造地設之境”的大字石刻。此外,還有北齊時期開鑿的石窟。媧皇宮古樸清幽,歷史悠久,對研究歷史、書法、石刻藝術及佛教淵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媧皇宮歷史上從明代起大小修葺達三十次,最後一次整修是在清鹹豐二年(1852年)。現存建築有媧皇閣、山門、皮瘍廟、梳妝樓、鐘鼓樓、功德祠、眼光洞和蠶姑洞。寺中摩崖刻經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刻經共有6部,計137萬餘字,有“天下第一(壁)經群”之美稱。此外保存歷代石碑達通之多。

中國寺廟大全(河北三)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本任務按省份劃分,收羅了全國各地大部分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