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始建於1953年,現占地面積95畝(包括西外開發區新征地),在職工53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476人,正高14人,副高87人,中級163人,大學專科學歷442人,醫院編制床位600張。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西外新院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西外新院
目前,醫院系醫療、教學、預防、科研、康復於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國際微笑列車唇齶裂項目定點醫院、國際愛嬰醫院、首批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四川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市最隹文明單位、市衛生科技先進單位、市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
醫院設內、外、婦、兒、五官康復、ICU等臨床、醫技、行政科室84個。建有臨床研究室(所)5個,承擔著達州市120急救中心、達州市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治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達州工作站、達州市"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白內障復明手術定點醫院、達州市縣區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市縣區鄉(鎮)分級管理指導醫院等任務。

歷史沿革

“達州市中西結合醫院跨越式、追趕式發展,其發展速度驚人,可以說在四川衛生系統是一個奇蹟!”這是四川省中醫管理局楊殿興局長在該院“三甲”達標驗收通報會上給予的高度評價。
這來之不易!1998年火紅的6月,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卻是舉步維艱。可是,從這時起,在新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更觀念、理思路、求發展,衝破重重困難,大刀闊斧改革,硬是使醫院走出困境,實現了嶄新的跨越。
一、衝出困境
13年前,新任院長任萬武來到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擺在他眼前的現實是:醫院的銀行賬支出職工當月的工資,付完藥品欠賬,醫院結存只有1萬元,這就是當年475名職工的家底;環顧四周,看看醫院的環境,全院只有2.8畝地的範圍,這就是475個職工的生存環境;走一走病房,房屋破爛,設備陳舊;數一數全院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查一查醫院的病歷,收治的多數是常見病、多發病等普通病種,病員打趣地說:“二醫院服務態度好,大病治不了”;訪一訪職工家裡,還有不少三代同堂,擠在30多平方的老屋裡……當時的第二人民醫院,可以說是一所無地盤、無資金、無設備、無人才的“四無”醫院。
二、大力改革
面對困難,“等、靠、要”這是懶漢和懦夫的邏輯,要靠自己的智慧發展,才是明智的選擇!
新的領導班子對自己的醫院全面進行集體“大會診”!
時過半月,醫院的“病根”找到了:職工在轉型期利益格局的再分配大潮中,還固守患者求醫生的舊習,端“鐵飯碗”、吃“大鍋飯”的思想根深蒂固,是惰性消磨了人們進取的精神。
緊鑼密鼓,根治的“藥方”開出:要把醫院辦好,首先解決思想觀念問題,舉社會效益的旗,做醫療、服務、醫德好的“實”,獲人民民眾滿意的果;開拓一個適應市場需求、科學合理管理的模式,以觀念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促效益。“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效益。”任院長在全院職工大會上響噹噹地說:“觀念是個總開關,就好比水龍頭,水龍頭沒有打開,水流得出來嗎?”基於這種全新的理念,任院長濃黑重彩推出了發展二醫院的兩大法寶——以人才戰略實現品牌效應,以優良服務贏得社會信賴。
理清思路,邁開大步就開乾。新的領導班子率領二醫院職工勇敢而堅毅地邁出了振興、發展二醫院的步伐。在醫院黨政一班人中形成共識後,並迅速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五抓、六不”的治院方略。
——抓管理,革新人事分配製度。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的改革,既是醫院改革的重點,也是改革的難點,近幾年醫院結合上級有關政策,根據醫院工作實際,進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基本原則是將競爭引入人才管理,堅持誰用人誰管人;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平等競爭、競聘上崗,不拘一格選賢任能。基本做法是:全員實行聘用制,努力做到崗位靠競爭,報酬靠業績,政績定升遷,形成今天不愛崗,明天要下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氛圍,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充分發揮各級各類人員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成效。
在分配製度上,長期以來吃的是“大鍋飯”,乾多乾少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在醫院就形成了憑著“思想覺悟”維持運行的“覺悟”運行機制,嚴重挫傷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也阻礙了醫院事業發展。新班子成立後,在效益工資分配上實行成本核算的績效工資制,拉開檔次,多勞多得,有力地調動了全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抓人才培養和人才的引進。在造就人才工程上推行“特區”政策,團結一班人唱好“人才戲”。調整住房照顧人才;參工就業念念不忘人才;聘用幹部大膽啟用人才;視能授權,破格選拔人才。同時注重納才的廣泛性,培養人才的連續性,堅持用人的寬容性,搞五湖四海,不論資排輩。另一方面,還在政治、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關心知識分子,認真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抓醫療設備更新,讓高精尖技術服務患者。十三年來,醫院省吃儉用,不惜重金購置大型醫療設備,目前全院醫療設備總額達1.6億元,是十三年前的70餘倍,真正達到了“設備到,疾病除”的最佳效果,並一改過去單純靠經驗,靠藥物征查病因的局面,既為病人縮短了療程,又節省了大量費用。同時醫院還擠出資金改造和擴大病房,盡力為病人創造一個舒適的醫療環境。
——抓制度建設,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為杜絕人為因素給病人造成的痛苦,醫院大抓醫療護理質量,發揮醫院質控委員會和科室質控管理小組的作用。對醫藥、護、技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逐條逐項審理和修定,在原有的基礎上,完善規章制度193項,總計980餘條,較好地規範了醫藥護技工作人員的醫療行為,增強了醫療工作這一特殊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抓監督,使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處。醫院堅持院、科兩級查房制度,每周堅持一次院長業務大查房,主要對各科室和工作人員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的情況進行規範化的檢查,對疑難患者組織高年資醫務人員進行會診把脈。
對查房發現的問題,進行嚴厲處理,起到“查處一回,教育一院”的作用。
除此之外,醫院還堅持制定了“六不”的治院制度:非大學本科學歷的醫生不進入臨床;非主治醫師資歷的醫生不進臨床科室及出科會診;非崗前教育者不上崗;非三人以上主治醫師集體會診的手術病人不得進行手術;非縣級以上醫藥公司出售的藥械,不進入醫院;非正常藥品不用於病人。
三、實現跨越
醫院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和“五抓、六不”的工作程式,保證醫院醫療護理質量、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設備,一流的信譽吸引病人,徹底改變過去人們對醫院“服務態度好,大病治不了”傳統看法。
目前,醫院占地面積95畝,在職職工910人,床位設定1000張以上。
醫療專業技術人員786人,醫院實施人才興院戰略,採用“培養、引進留住人才”的措施,努力構建人才高地,這裡雲集來自省內外的醫師、護師、技師等高端人才,其中,主任、副主任醫師達140餘人,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省市優秀專家(包括突出貢獻專家)7人,省市名中醫9人。尤其是近13年來,全院引進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達500餘人,最佳化了人才隊伍,形成了一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優、市優專家、博士後、博士、碩士等醫學人才隊伍及良好的人才梯隊結構。
醫院科研教學內容豐富,國內外學術交流科研成果豐碩,近10年來,獲省、廳、市成果獎、科研進步獎35項,強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高水平的醫療業務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醫院發展為融醫療、教學、預防、科研、康復於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國際微笑列車唇齶裂項目定點醫院、國際愛嬰醫院、首批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四川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市最佳文明單位、市衛生科技先進單位、市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等。
機構完善、功能齊全。醫院設內、外、婦、兒、眼、耳鼻喉——頭頸、康復、ICU等臨床、醫技、行政科室84個。建有神經脊柱疾病研究室(所)5個,達州耳鼻喉——頭頸外科診治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達州工作站、達州市“視覺第一、中國行動”白內障復明手術定點醫院設在本院。承擔達州市縣區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市縣區鄉(鎮)分級管理指導醫院等任務。
醫術精湛、特點顯著。許許多多大型手術的開展,許許多多疑難重症的獨到研究,拯救了成百上千患者的生命。先後開展了顱內各部位腫瘤、脊髓各節段髓內外腫瘤切除手術、癲癇手術治療;顱面聯合、面神經減壓、LOSIK準分子雷射治療近視、遠視;上段食道癌根治術、巨大縱隔腫瘤切除術、頸動脈瘤切除術、肝癌直泵化療術、胰頭癌根治術、嗜絡細胞瘤切除術、脊柱前路手術及高難度脊柱側彎矯正術、腹腔鏡微創術等大中型手術200餘種。其中許多手術居川東北領先水平。經鼻竇行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急性重症球後視神經炎屬國內首創,得到公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各種內窺鏡、介入療法等微創技術,在醫院也得到廣泛套用,使耳、、喉、顱內、心胸、肝膽、泌尿、骨外科、婦產科等較大傳統手術向微創手術轉化。心血管內科的心臟介入使瀕於死亡的患者重獲新生。開展的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呼吸內科、兒科、ICU等專科業務在川東北片區具有特色,中西醫結合康復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系省級重點專科,耳鼻喉頭頸外科享譽省內外。
當顱內巨大畸形動脈瘤成功摘除後,被譽為西南片區神經外科“一把刀”的重慶醫科大學神經外科教授唐文淵主任稱讚說:“5厘米以上直徑的巨大顱內動脈瘤的成功摘除,在地市級醫院實在難得!”
2005年5月3日,達州市首例連體嬰兒分離手術的成功,使得央視一頻道、十頻道等全國二十餘家主流媒體爭先報導;近期開展的心室同步治療(藥物治療基礎上在人體內安裝三腔起搏器。目前在國內屬先進行列),更使醫院邁向新的台階。
設備先進、實力雄厚。醫院擁有從、日、美、意等國進口的世界一流的雙源螺鏇CT、64排螺鏇CT機、1.5T磁共振、直線加速器、鈷60、數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統、數字X線系統、LASIK眼科準分子雷射治療系統、多導睡眠監測系統、三維彩超、EMS—VARIO混合動力碎石系統、電磁波體外碎石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儀、高壓氧艙、衝擊波骨科治療儀等價值1.6億餘元的高新醫療設備。特別是電子內窺鏡系列:電視胸、腹腔鏡、腰椎間盤鏡、鼻竇內窺鏡、前列腺電切鏡、胃腸鏡、纖支鏡等高科技醫療設備的廣泛套用,使傳統的大中型手術向微創化邁進。領先的高精尖設備為高品質服務提供了可靠依託。
注重服務、力求發展。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辦院方向,以病人為中心,以和諧為理念,堅持服務第一、社會效益第一的準則,在達州市內率先承諾無“紅包醫院”、“無假藥醫院”,開展單病種限價、“扶貧醫療”、醫療費用“日清單”服務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始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近幾年來,醫院門診、住院人次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在市內同行業競爭中遙遙領先
醫院發展,不忘回報。隨著醫院的發展,職工的福利待遇、生活環境和患者的醫療環境都得到大幅度改善。
與此同時,醫院積極回響黨和政府的號召,熱心公益事業,扶貧濟困,大力扶助弱勢群體。近幾年來,醫院捐助十運會、殘運會資金5萬元;熱情幫助通川區草街子社區洪災自救,為其捐款兩萬元;為定點幫扶萬源火石嶺村、大堰盧崗村、開江林桐山村、萬源張家坪村等貧困村社修建黨員活動室、衛生院、村民住房、抗洪、抗旱等資金達31萬元,支援醫療器材價值近10萬元;醫院開展扶貧醫療,120免費出診,限價醫療服務,每年為“三無”病人,下崗、鄉村等貧困病人免費醫療服務達9.3萬餘元;2005年,醫院免費為連體女嬰花去醫療、手術、養育等費用達30餘萬元;2008年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2萬元,同時派出兩個醫療隊提供無償服務……
四、拉動競爭
醫院的發展,不但提高了自身醫療服務功能,更重要的是,拉動了整個達州市醫療衛生行業的有序競爭,尤其是拉動了優質服務的競爭、服務態度的競爭、醫療護理質量的競爭、降低醫院門欄的競爭、醫院以服務第一的競爭……最終直接受益的是廣大患者。比如,120電話在80年代後期就落戶達州,由於沒有競爭,120十年之久成了閒置電話,甚至把她當成包袱,連一些醫院或醫護人員都不會使用,如今卻成為百姓熾熱可手的救命電話,成為真正的生命綠色通道。
醫療“紅包”一度成為醫療行業中的痼疾,我院率先實行“無紅包醫院”後,使達州市醫療行業的“紅包”痼疾不治而愈。
我院還率先實行“單病種限價”和“扶貧醫療”(為貧困農村病人、下崗職工減免治療費用)後,帶動了達州市的醫療限價和醫療扶貧。
……
目前,達州市第二人民院正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制定出了第二個五年計畫,發揚與時俱進、團結拼搏、科技創新、求真務實、只爭朝夕的精神,實施院有專科、科有特色、人有專長、樹名醫建名院戰略,推進醫院事業全面發展,醫療學術、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不斷跨越新的平台,醫院管理步入現代化軌道,力求用高科技、高水平、高質量服務於巴山人民的健康。

人才結構

醫院實施人才興院戰略,採用"培養、引進、留住人才"的措施,努力構建人才高地,目前擁有一支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省優、享譽省內外的優秀專家、博士後、博士、碩士等名醫87人,人才梯隊結構基本形成。醫院科研教學內容豐富,國內外學術交流科研成果豐碩,近6年來,獲省、市、廳科研進步獎20餘項。強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高水平的醫療業務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業務開展

醫院業務技術綜合實力較強,先後開展了顱內各部位腫瘤、脊髓各節段髓內外腫瘤切除手術;顱面聯合、面神經減壓、LOSIK準分子雷射治療近視遠視;上段食道癌根治術、巨大縱隔腫瘤切除術、頸動脈瘤切除術、肝癌直泵化療養術、胰頭癌根治術、嗜絡細胞瘤切除術、脊柱前路手術及高難度脊柱側彎矯正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等大中型手術200餘種。其中許多手術居川東北領先水平。經鼻竇行視神經管減壓手術治療急性重症球後視神經炎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各種內窺鏡、介入療法等微創技術,在醫院得到廣泛套用、使耳、鼻、喉、顱內、心胸、肝膽、沁尿、骨外科、婦產科等較大傳統手術向微創手術轉化。開展的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呼吸內科、兒科、ICU等專科業務在川東北片區具有特色,中西醫結合康復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系省級重點專科、耳鼻喉頭頸外科享譽省內外。
2005年5月3日,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免費為達州市首例連體嬰兒成功地進行了分離,由於連體女嬰胸腹連體的範圍非常寬,周徑達40厘米,且共用部分非常多:胸骨下端共用、4、5、6、7、8肋軟骨共用、膈肌部分共用、心包連線、劍突(且劍突缺損)、肝橋、左肝葉連結(面積5×5厘米大小)、且肝橋連結面有粗大的左肝靜脈相通膽管、血管手術分離難度特別大。在無外援的情況下,手術專家組經過近一年的精心準備,用自己的技術、自己的設備和超人的膽識,不但取得了手術的成功,而且使金雙、銀雙兩姐妹健康地活下來,這在市、州級醫院尚屬先例。這不僅體現了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也是對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的一次成功檢閱。

設備配置

醫院擁有從德、日、美、意、等國進口世界一流的多排螺鏇CT機、LOSIK眼科準分子雷射治療系統、多導睡眠監測系統、三維彩超、電磁波體外碎石機、全自動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儀、高壓氧艙、衝擊波骨科治療儀、電子內窺鏡系列、電視胸、腹腔鏡、腰椎間盤鏡、、鼻竇內窺鏡、前列腺電切鏡、纖支鏡等高科技醫療設備。領先的高精尖設備為高品質服務提供了可靠依託。

辦院方向

醫院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辦院方向,以病人為中心,社會效益第一的準則,在達州市內率先承諾無"紅包醫院""無假藥醫院,",開展單病種限價、"扶貧醫療、"120急救服務、醫療費用日清單,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始終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近幾來醫院門診、住院人次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在市內同行業競爭中遙遙領先。
目前,醫院正以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制定出了第二個五年計畫,發楊與時具進、團結拼搏、科技創新、求真務實、只爭朝夕的精神,實施院有專科、科有特色、人有專長、樹名醫、建名院戰略,推進醫院事業全面發展,醫療業務、學術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不斷跨越新的平台,醫院管理步入現代化軌道。
醫院將以"醫療綜合服務"為核心,用高水平、高科技、高質量服務於巴山人民的健康,林鳳集團投資建設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三、五年內,醫院將成為川東北片區乃至省內頗具影響力的品牌醫院之一。

交流合作

2004年12月3日上午9時,達州市委書記晏永和、市長李向志等黨政領導和市級有關部、局負責同志與林鳳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涌一行,就“合作發展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在達州市金羚賓館舉行了簽字儀式。在簽字儀式上,李向志市長代表達州市政府和人民,對林鳳集團關注達州、看重達州、積極參與達州經濟建設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歡迎,並高度讚揚這是關心人類健康、重視發展衛生事業的一大善舉,也是達州醫療衛生行業的一大喜訊。林鳳集團常務副總裁趙慶仁說:“與達州市政府合作發展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這是整合達州衛生資源,回報社會,造福巴山人民的一件好事。我們將在近幾年內用1.5億資金把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建設成為川東北乃至川東地區硬體一流、技術一流、人才一流、服務一流、形象一流的現代化品牌醫院。”
成都林鳳集團,是集能源醫療、金融、數碼、電力、房地產於一體的跨國大型集團,擁有資產113億元人民幣,淨資產72億元人民幣,他們對達州新的領導班子的開明理念和給予的寬鬆環境感到十分滿意,並看重和盛讚達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領導“觀念超前”,職工“愛崗敬業”,醫院“前景良好”。達州則需要“林鳳”先進的管理經驗、眾多的科技人才、現代的高、新、尖技術和雄厚的資金。業內人士評價“二院”與“林鳳”的合作是:“一個美譽卓著,一個是實力超群,不愧為一對門當戶對的好夥伴!”達州市政府與“林鳳”合作發展“二院”立足“五不變”:一、保持醫院名稱、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性質、經營範圍和享受政府給予的一切優惠政策不變;二、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誠實守信、質量為先、社會效益第一和朝著做大做強的目標,以高質量、高水平的醫療技術服務於巴山人民的宗旨不變;三、加強對各科室的監督管理,做到“科學處方,正常收費”,堅持醫療收費標準,嚴格執行物價部門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仍然一貫倡導收費公開、透明、合理、合法,讓病人滿意放心的原則不變;四、保持職工待遇不變;五、保持城鎮職工其本醫療保險、商業醫療定點醫院不變,參加其本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的患者,可持醫院門診、住院發票到所在醫療保險局或保險公司報銷。達州與“林鳳”的合作,彰顯了達州市醫療衛生改革的超前性、靈活性、多樣性和紮實性,它不僅推動了達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步伐,而且將會更高層次地滿足廣大民眾的健康需求,為達州經濟騰飛注入新活力,帶來新商機,“二院”將以令人仰望的實力和嶄新的姿態、全新的形象屹立於州水河畔……

領導團隊

楊清,黨委書記,院長,主要負責醫院黨政全面工作。具體分管財務處、人力資源管理處、黨辦及廉政建設等。
羅雲,副院長,主要分管科教科(科研教學)、藥學部、中醫、門診康復科、醫保、幹部保健等工作。
王毅,副院長,主要分管醫療裝備處、後勤管理處、醫療物資供應處、安全保衛處及基建工作,聯繫醫技系統,負責行風建設(監審處)等。
周遠峰,副院長,主要分管院長辦公室、公共關係發展部、信息科(信息建設)及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工作,醫德、醫風及投訴舉報等工作。

醫院位置

醫院地址:達州市通川區大西街116號
西外新院地址:達州市通川區西外新區龍泉路1號(市體育中心旁)

四川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