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是一所在省內外有一下影響,專科特色比較鮮明,功能比較齊全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和全國示範中醫醫院,是西南地區聞名遐邇的中醫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名醫薈萃,技術力量雄厚。有高級專家、教授188名,其中四川省名老中醫14人,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80%。醫院科室齊全,分工細緻,醫療設備先進。設有臨床科室31個,醫技科室8個,開設病床642張。醫院建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細胞刀治療中心,擁有全身CT、彩色超聲診斷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細菌藥敏全自動鑑定儀等先進大型診療設備,有一批獨具特色的國家、省級重點專科和41個以診斷、治療、用藥為一體化的專病門診。

特色科室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醫院急診科是國家中醫管理局批准的全國中醫急症醫療中心,以中醫藥治療中風、高熱為特色,堅持急診工作的中醫方向不動搖,堅定地貫徹“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醫結合”原則,診療水平不斷提高。多次得到上級機關和全國著名中醫急症專家的肯定。該科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級等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還承擔了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的8282項目。

醫院眼科由全國著名中醫眼科專家陳達夫教授創建於1956年。經過幾代人數十年不懈奮鬥,已發展成為擁有各類先進設備,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中西醫並重的綜合性現代化專科。眼科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圍繞以臨床療效為核心、科研工作為先導、人才培養為羽翼的指導方針,在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贏得了良好聲譽,奠定了眼科在國內的領先學術地位。1986、1991年先後被批准為全國中醫眼科碩士、博士點授位單位,為“全國中醫眼病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四川“省級重點學科”、“四川省中醫眼底病重點研究室”。1999年由四川省教委批准籌建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醫院形成了以腎病疾患為中心,內、外、兒及各種輔助診療多學科配套、中西醫結合、診斷和專方專劑治療並重的特色診療體系。能完成從小兒到成人、從內科到外科,從中醫中藥到體外震波碎石,前列腺微波、電切割、氣化治療等一整套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的技術工作。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特別對治療用的中藥新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對小兒腎病、特別是小兒難治性腎病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這一學科,以碩博士為主的中青年梯隊已經形成。

肛腸科將傳統中醫痔瘺診療學說與現代肛腸外科理論相結合,長於診治複雜性肛瘺、先天性肛腸疾患、出口梗阻性頑固性便秘及肛門畸形的整形等,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在全國亦有較大的影響,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醫專科。

醫院概貌醫院概貌

臨床醫學院承擔了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的教學任務。現有碩士學科授位點7個,博士授位學專業點4個,博士導師17個。有與四川大學聯辦的七年制中醫學專業1個,與華西醫科大學聯辦的七制中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1個,有中醫學、骨傷、五官、中西醫結合本科專業及方向4個,有高護專科專業1個,中醫學專科專業中西醫結合方向(成人)1個。有省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的核心課程4門,省級重點課程2門。有12個教研室和4個綜合實驗室。今年在讀碩士研究生95人,博士研究生46人,在校生829人。學院每年除安排近200名本科生的臨床實習外,還要接收200餘人的進修生學習。

新藥開發

醫院重視中藥新藥的開發。目前,全院已開發成功的中藥新藥,正在開發的有35種,其中的鼻竇炎口服液等20餘種,已轉讓並投入生產。近期有丹紅化瘀口服液風熱清口服液清熱化濕口服液、清熱利肺口服、宮瘤清膠囊等5種成果已獲得三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腎康注射液現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新藥臨床批文;散寒解熱、喘必泰顆粒、腎康栓等3種成果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新藥臨床批文。

醫療設備

醫院有醫療設備總值1.3億元,有全身CT、CR、DR、彩色都卜勒、CCU、ICU、TTM、全自動細菌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沉渣定量分析儀、宮腔鏡、電子腸鏡、電子胃鏡、纖維支氣管內窺鏡、全自動數字X線機、X線C型臂數位化血管造影系統、人工腎、準分子雷射系統(鷹視酷眼)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近600台件。

醫療隊伍

醫院在編職工人數逾千人,其中副高職稱以上204人,中級職稱321人,博士生導師35人,碩士生導師11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中藥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新藥評審專家9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2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3人,四川省名中醫28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1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衛生人才1人,造就了一支技術力量雄厚、實力強大的醫教研人才隊伍。

科研工作

醫院是國家發改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重點研究糖尿病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三級科研實驗室2個、二級科研實驗室3個,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3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科普基地1個,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攻關、支撐、863、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186項,90餘項成果獲省、市以上科研成果獎,其中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有中藥飲片560種,中成藥380餘種。醫院製劑有22種劑型,近200個特色製劑,被患者譽為“信得過”產品。

服務理念

醫院注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發揚中醫醫患關係密切的傳統,提出了“以病人為中心,視形象為生命,把病人當親人”的十八字辦院方針,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職工們良好的醫德醫風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

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裡,全院職工將繼續抓住機遇,致力於加強內涵建設,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醫院的綜合實力,為爭創一流的中醫醫院而奮鬥。

內分泌科

內分泌科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糖尿病)基地”重點科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四川省糖尿病中醫藥防治中心、首批中醫內分泌專業碩、博士授權點、博士後流動站,西南地區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龍頭單位和臨床、教學和科研培訓基地。
團隊實力: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4人,四川省衛生廳及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4人,四川省名中醫、博士導師3人,主任醫師(教授)4人,副主任醫師(副教授)4人,其中海外歸國碩博士3人,留美博士後1人。擔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委、世界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常務理事等國內國際學術兼職20餘項。
特色優勢:科室以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方法診治各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甲狀腺疾病、骨質疏鬆、脂代謝紊亂、肥胖、痛風等疾病診治方面具有獨到之處,處於國內外領先水平,特別是糖尿病足、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前期與本病中醫藥防治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顯著降低致殘致死率,提高生活質量,大幅降低治療費用。科室現有病床50張,年門診量近3萬人次,年住院近1000人次,中醫治療率達98%以上。
科研水平:先後承擔了國家級項目10餘項,部省級項目近20項,廳(局)級項目10餘項。先後獲得部級、省市級獎20餘項,申請專利2項,開發新藥2個,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GCP基地之一。發表論文200餘篇,專著10餘本。出版國家規劃教材及專著24部。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92名、博士後2人。在中醫藥防治內分泌代謝性疾病方面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已形成多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國際交流:每年國內外學術交流30餘人次,與美國布朗大學、哈佛大學等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接待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
學科建設:內分泌病學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以國家中醫臨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和國家局重點學科建設規劃為目標,不斷凝鍊和拓展學科研究方向,培育強大創新團隊,構築高效創新平台,實現學科多元化綜合性發展,使學科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高級人才的重要陣地,解決中醫藥發展重大問題的重要基地,推動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立足西南,兼顧全國,順應人民生命健康及社會經濟發展對中醫消渴及內分泌病學的需求,加強中醫藥臨床治療優勢病種如糖尿病(消渴)及其併發症、甲狀腺疾病(癭病)、骨質疏鬆症(骨痿症)等的研究,提高臨床診療水平。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前提,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教創新為動力,建設科學完善的學科體系,專業結構合理、課程體系最佳化,使本學科研究方向明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

專家介紹

段俊國

職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專科:眼科
段俊國教授,1963年5月出生,漢族,1987年研究生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系中醫專業。先後於1993年、1996年和1999年破格晉升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五官科學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眼科學科帶頭人,現任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國家中藥臨床試驗(GCP)中心(成都)副主任、國家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主任、三級科研實驗室主任及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

段俊國教授在所從事研究領域有較高造詣,在學術界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得中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稱號,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專家,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擔任WHO傳統醫學臨床實踐指南諮詢專家,國際中醫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標準委員會委員、國際臨床視覺電生理學會會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眼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中醫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藥學會臨床藥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段俊國教授從事中醫眼科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神經經保護研究及中藥臨床藥理研究。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17人,目前在讀博士生8人,碩士生12人。近年來在視覺電生理,眼與十二經脈關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與視神經保護、中醫藥臨床試驗等研究領域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主持國家“863計畫”、國家支撐計畫、國家攻關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行業專項等國家級課題12項,部省級9項,廳局級4項(計25項)。獲部省級科技獎8項次,其中一、二等獎各一項。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醫藥防治和視神經保護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系列研究項目和成果成為中醫五官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方向的重要支撐。為第一版“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專業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眼科學》主編,第一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中醫眼科臨床研究》主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主持完成140餘項新藥Ⅰ、Ⅱ、Ⅲ、Ⅳ期臨床試驗,已創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創製開發成功丹紅化瘀口服液、芪明顆粒、DGH膠囊等國家新藥成果均已轉化到廣州、杭州、上海等地大型醫藥企業。

應診時間:星期一、周四上午。

四川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