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是由解放前的內政部衛生署內江公路衛生站歷經十易其名而來。血雨腥風的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甜城內江也兩次遭到日機轟炸。國民政府根據“抗戰以來,公路沿線難民流徙,勞工巨增,傳染病竊發,病死人數甚眾”的實際,在主要公路線設立了衛生站,實施就地急救、診療、預防接種等工作。內江公路衛生站即於1939年3月28日在內江南門外沱江路成立,全站僅23人,醫師郁維兼任主任,擔負起了抗戰救民之責任。抗戰勝利後,交給地方更名為內江縣衛生院。

基本信息

簡介

新住院大樓新住院大樓

舊貌換新顏,三甲展雄姿。始建於1939年的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蘊藏著深邃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昭示著現代人奮發進取的強烈衝動。
翻開醫院史冊,廣博的創業篇章,靈動的發展畫卷,無不勾起人們對昔日“荒塗無歸人,時時見廢墟”的舊貌的回憶。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是由解放前的內政部衛生署內江公路衛生站歷經十易其名而來。血雨腥風的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甜城內江也兩次遭到日機轟炸。國民政府根據“抗戰以來,公路沿線難民流徙,勞工巨增,傳染病竊發,病死人數甚眾”的實際,在主要公路線設立了衛生站,實施就地急救、診療、預防接種等工作。內江公路衛生站即於1939年3月28日在內江南門外沱江路成立,全站僅23人,醫師郁維兼任主任,擔負起了抗戰救民之責任。抗戰勝利後,交給地方更名為內江縣衛生院,但當時條件艱苦、設備簡陋、資金和人員極度匱乏,發展十分緩慢。

發展

斗轉星移,時代變遷。新中國成立使醫院如鳳凰涅磐般地獲得了新生,更名為內江專區醫院、內江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醫院得到了發展,醫院的規模、管理、業務技術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和提高。醫院在承擔醫療工作的同時,曾先後承擔了原四川醫學院、重慶醫學院臨床教學及生產實習任務,為重慶醫學院教學基地,十年文革浩劫後,春雷響處驅陰霾,隨著文化大革命地結束,醫院醫療教學工作也迅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百廢待興一院迎來了快速發展地大好時機。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院在改革開放的盛世陽光下,醫院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1985年,更名為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直沿用至今。經衛生行政部門批准,醫院先後建立了內江市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中心,內江市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診治中心、內江市口腔疾病診治中心、內江市眼科診治中心、內江市兒麻矯治中心、內江市臨床檢驗中心、內江市急救中心,並與華西醫科大學套用研究所建立科研協作中心。
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占地面積43580.22平方米,建築面積108846.63㎡,其中業務用房64662.15㎡,職工住房44184.48㎡。總資產3.02億元,固定資產2.02億元,醫療設備資產8450萬元,占固定資產的34.76%。擁有職工1328人,其中在崗員工965人,高級職稱人員186人,研究生40人;開放床位875張,設有行政職能科室16個,門診、臨床、醫技科室41個。醫院先後購進了大型X光機、全身CT、超聲影像、自動生化、血氣分析、1250m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ECT、螺鏇CT等現代化大中型醫療設備500多台(件),增加了疾病診療的技術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
近年來,醫院以創“三甲”為契機,以“醫院管理年活動”及“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為載體,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醫院改革,狠抓內涵建設,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堅持開展醫療質量監控和醫療質量講評,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和“細微服務、用心服務、悟性服務”等活動,保障了醫療安全,規範了醫院管理,提高了全員素質,提升了醫院形象。獲得了四川省衛生廳“三甲”醫院評審專家和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檢查專家的高度評價。
人才乃立院之本,廣開門路招賢納士與不斷培養造就人才相結合,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是近年來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用丹心鑄成的又一碩果。一院每年投入教學科研經費百萬元以上;每年為學術交流和科研教學提供的費用50餘萬元;每年主辦、協辦、承辦學術交流活動在20次以上。醫院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內江市科技拔尖人才5人,內江市學科帶頭人25人,省級專委會成員24人,全國專委會委員2人。引進、培養了研究生40人,培養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業人員200餘人。獲省、市級科研成果20多項,開展新技術100多項,在中華醫學系列及各級醫療刊物發表論文近1000餘篇。
“握靈蛇之珠,抱金山之玉”。引進培養的這些技術骨幹,極大地提高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極大地提高了疑難疾病診治、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也是醫院營造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才使他們成功地開展了科研及新技術引進,完成了“三甲”醫院應開展的診療技術項目,成為醫院的中堅技術力量。
多項並舉促發展,在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醫院的精神文明建設和黨建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並在實現醫院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奮進,醫院形成了“為民、勤學、敬業”的優良院訓,醫院長期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培養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凝聚力,構建協作發展團隊,打造和諧型醫院,2007年醫院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七十年寒暑踏歌去,千百載春秋起舞來。寫不完一醫院建設發展的業績,道不盡一院人開拓創新的精神。創建三甲喜獲成功,它標誌著醫院發展又跨入一個新的里程,一院人正在以李興華院長、趙居春書記等新一屆班子領導下,借力“三甲”雄風,助推輝煌再現。一院的明天,必將在新內江的上空呈現出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令人陶醉的壯麗美景。

醫院規模

作為全市規模最大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占地面積43580.22平方米,建築面積108846.63㎡,其中業務用房64662.15㎡,職工住房44184.48㎡。總資產3.02億元,固定資產2.02億元,醫療設備資產8450萬元,占固定資產的34.76%。擁有職工1328人,其中在崗員工965人,高級職稱人員186人,研究生40人;開放床位875張,設有行政職能科室16個,門診、臨床、醫技科室41個。醫院先後購進了大型X光機、全身CT、超聲影像、自動生化、血氣分析、1250m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ECT、螺鏇CT等現代化大中型醫療設備500多台(件),增加了疾病診療的技術手段,有效地提高了醫療技術水平。

社會評價

近年來,醫院以創“三甲”為契機,以“醫院管理年活動”及“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為載體,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醫院改革,狠抓內涵建設,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堅持開展醫療質量監控和醫療質量講評,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和“細微服務、用心服務、悟性服務”等活動,保障了醫療安全,規範了醫院管理,提高了全員素質,提升了醫院形象。獲得了四川省衛生廳“三甲”醫院評審專家和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檢查專家的高度評價。

科研活動

人才乃立院之本,廣開門路招賢納士與不斷培養造就人才相結合,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是近年來領導班子帶領全院職工用丹心鑄成的又一碩果。一院每年投入教學科研經費百萬元以上;每年為學術交流和科研教學提供的費用50餘萬元;每年主辦、協辦、承辦學術交流活動在20次以上。醫院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內江市科技拔尖人才5人,內江市學科帶頭人25人,省級專委會成員24人,全國專委會委員2人。引進、培養了研究生40人,培養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業人員200餘人。獲省、市級科研成果20多項,開展新技術100多項,在中華醫學系列及各級醫療刊物發表論文近1000餘篇。

技術力量

握靈蛇之珠,抱金山之玉”。引進培養的這些技術骨幹,極大地提高了全院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極大地提高了疑難疾病診治、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也是醫院營造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才使他們成功地開展了科研及新技術引進,完成了“三甲”醫院應開展的診療技術項目,成為醫院的中堅技術力量。

未來發展

多項並舉促發展,在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醫院的精神文明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建設和黨建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並在實現醫院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奮進,醫院形成了“為民、勤學、敬業”的優良院訓,醫院長期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培養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凝聚力,構建協作發展團隊,打造和諧型醫院,2007年醫院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七十年寒暑踏歌去,千百載春秋起舞來。寫不完一醫院建設發展的業績,道不盡一院人開拓創新的精神。創建三甲喜獲成功,它標誌著醫院發展又跨入一個新的里程,一院人正在以李興華院長、趙居春書記等新一屆班子領導下,借力“三甲”雄風,助推輝煌再現。一院的明天,必將在新內江的上空呈現出更加多姿多彩,更加令人陶醉的壯麗美景。

科室簡介

現有臨床一級科室9個,二級科室23個;醫技科室9個,專業組室30個;院外門診(社區門診)1個,省級重點專科3個(呼吸內科、麻醉科、婦產科)。
行政後勤職能科室13個,黨群科室5個。黨委下屬黨支部7個,黨員352人。紀律檢查工作組織健全。

心內科

心血管內科專業組成立於1980年,至2009年底,我科擁有2個心血管病區(15.16樓),一個CCU,一個先進的心臟導管中心,及齊全的心血管無創檢查室(包括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負荷心電圖等)。科室現有醫護人員37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醫師6人;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9人,護士11人。實際開發病床120餘張,以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性心肌病的治療為特色。除開設心內科專家門診、普通門診以外,還開設有冠心病介入治療後隨訪門診、起搏器門診、高血壓門診等特色門診。每年接診病人5000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000餘人次。為內江地區最大的心血管治療中心,擔任著內江市各縣、區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任務,整體水平居於內江市領先地位。
多年來,心內科不憂傳統、開拓進取,緊緊跟蹤國內介入技術發展的前沿,積極開展各種新技術、新療法,在心臟介入治療方面,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或是新技術套用的速度都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科室快速、迅猛地發展,為廣大心臟病患者提供了嶄新的治療方法,為他們解除了病痛。不管是在介入方面還是臨床工作中,都取得了讓社會和領導滿意的成績。
我科室繼續整體化醫療與護理、重症監護、介入治療、教育科研、健康教育五位一體的新型醫學模式。針對不同的病人,採取最佳治療方式,使技術走向規範化。09年護理重症病人400餘人次。護理部在實行整體化護理的同時,定期舉辦心血管病的健康教育,受到病人極其家屬一致好評。
對心內科的全體醫護人員來說,以自已的赤誠之心造福於每一位患者,讓人類的心臟跳的更加有力是我們最動人的追求目標。我科室將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帶領下,共同努力,不斷創新,以全新的理念、先進的技術,為使心內科成為全國一流的融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心臟病診療基地而努力,並永遠服務於社會,服務於患者,為內江地區的衛生事業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

醫院地址

內江市交通路沱中巷31號

醫院21層現代化...(3張)

醫院新區(9張)

醫院現代化環境(4張)

詞條圖片(4張)

四川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依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中的條例進行判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