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指導基層等任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醫院學科齊全,綜合實力強,有29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3個市立研究所。

基本信息

醫院介紹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於1939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指導基層等任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2003年經廣東省教育廳、衛生廳批准為廣東醫學院附屬韶關醫院,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南方醫科大學、贛南醫學院、廣東藥學院、佛山職工醫學院、韶關學院等高等院校的教學基地。韶關市急救中心建在該院,是世界衛生組織授予的“愛嬰醫院”,“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省、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是韶關市首批醫保定點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A級守法誠信單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醫院學科齊全,綜合實力強,有29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3個市立研究所。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3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博士導師2人,韶關市拔尖人才3人。全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李朝龍教授為醫院首席外科專家兼大外科主任。
醫院努力打造品牌專科,提高了技術含金量,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並朝著與省內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專科同步發展的目標邁進。呼吸內科是粵北地區唯一的廣東省科教興醫“五個一”重點呼吸專科,由實驗室、支纖鏡室及臨床部三部分組成,擁有一支由多名高中級職稱組成的高素質醫護隊伍。先後兩次加入鍾南山院士領導的省“九五”、“十五”重點攻關協作組科研工作。特別是肺栓塞,呼吸衰竭的診治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肝膽外科是醫院的重點學科,學科水平在韶關地區處於領先地位。全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醫院首席外科專家、博士後導師李朝龍教授領航。設有肝膽胰脾外科、胃腸外科、肛腸外科、甲狀腺外科、疝外科、血管外科等專科學組。對肝癌膽管癌胰腺癌、門脈高壓症、膽石症、結直腸癌、疝外科、血管外科的診治居國內先進水平。目前在醫院開展的腹腔鏡膽道手術在省內處於先進水平。2003年率先在韶關地區開展首例肝臟移植手術。
創傷外科(骨科)專業發展迅速,現分為以脊柱外科、骨病、骨腫瘤為重點的骨一科和以創傷骨科、骨關節疾病為重點的骨二科,是醫院重點專科。2002年授予廣東醫學院骨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點,2005年培養了韶關地區首位國民教育醫學碩士研究生也是廣東醫學院首位骨科碩士研究生,每年均有數名國民教育研究生在讀。開展的記憶合金三維內固定系統治療複雜性髖臼骨折手術達國際先進水平。韶關市骨科研究所建立在該科,對骨科四肢創傷生物力學、骨腫瘤的免疫組化診斷技術及人工腱性組織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

歷史沿革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位於韶關市湞江區(風采樓旁),始建於1939年。建院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前身是曲江縣衛生院。院址設在曲江城區九成路(現市區西堤北路)一所竹織批盪的簡易平房,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只設門診,無病房。首任院長是張子良。由於日機頻炸,院址被毀。後以九成北路民眾公寓為院址,恢複診療工作。1946年2月,陳維廉繼任院長,發動社會上各殷商巨富募捐,連同政府資助,購得東堤路私人房屋及空地約2200多平方米(即醫院現址),進行改建病房及擴建手術室。1947年冬搬入新址,開設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床位23張,工作人員28人。至解放前夕病床增至40張,人員增至38人。隸屬廣東省衛生處管轄。

1949年10月,韶關市解放,人民政府接管衛生院,改名為北江人民醫院。1950年8月奉省衛生廳令改稱為北江區中心衛生院,臨床設內、外、兒、五官、皮膚、婦產6個科,醫技設有理療、手術室、藥房等,床位增至50張,職工70餘人,醫療設備和條件比以前大有改善。隸屬北江專署和省衛生廳雙重領導。1952年6月,經北江地委和專署決定,改稱為韶關市人民醫院。行政上接受韶關市人民委員會衛生科領導。1976年2月定名為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1978年11月,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1979年3月經市委批准,醫院成立第一屆黨委。

建院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醫院各方面的發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已建成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和康復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其中醫療用地8872平方米,業務用房48000平方米,職工宿舍樓房面積26632平方米。醫技科室和診療設備齊全。設臨床一級專業科室19個,二級專業科室28個,醫技科室8個。編制床位520張,實際開放530張,年門診量近26萬人次。年住院病人1.3萬人次,在編職工73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18人,全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醫技隊伍,有高級專業技術人才89人,中級專業技術人才263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89人。專業技術人才占職工總人數的84.1%。有韶關市技術拔尖人才3人,兼職教授、副教授50多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人。

建院至今60餘年彈指一揮間,醫院已發展成為國家高等醫學院校A級教學醫院,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廣東醫學院附屬韶關醫院。醫院設有“血液淨化”、“心血管疾病”和“骨科”三個市立研究所。呼吸內科是省“五個一工程”重點專科、急診急救、神經內科、骨科是醫院重點專科。在韶關地區最早擁有磁共振成像系統以及德國SomatonEmotion螺鏇CT機,美國通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丹麥肌電圖誘發電位儀、多功能1000毫安遠距離操作電視顯示X光機、全自動西門子麻醉機、美國PB840、紐幫、西門子等8台全自動呼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前列腺電切鏡、腹腔鏡、關節鏡、椎間盤鏡、十二指腸鏡等多種進口光纖內窺鏡,Alice4多導睡眠監測儀、口腔全景X光機等高精設備328台(套)。總價值約7千萬元。16層住院大樓是目前粵北地區條件最好的住院樓,設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統、各種檔次的病房,可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住院需求。還配置了病房、藥房計價收費與市醫保中心聯網的計算機系統。在承擔高等醫學院校的臨床帶教方面,培養了一批高級教學人才,並造就了一支基礎理論紮實、帶教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目前醫院已有四位醫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並已招收了8名國民教育系列研究生。

在醫療技術方面,醫院長期得到中山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省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醫學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和廣東醫學院的大力支持,為醫院培養了大批高、中級醫學技術人才。特別是中山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幫助醫院成功地開展了腎移植和肝移植手術。2002年至今,醫院已成功地開展了三例腎移植手術。2003年12月,在粵北地區率先成功開展了肝移植手術。2004年8月醫院聘任全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碩士、博士生和博士後導師李朝龍教授為外科首席專家,李教授的到來,有力地推動了醫院乃至粵北地區的肝膽外科和微創技術的發展和提高。

地理位置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組織機構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組織圖

科室介紹

神經內科
神經內科現有腦卒中重症監護病房(ICU)、腦血流動力學實驗室、神經電生理實驗室、神經系統疾病理療室及肢體功能器械康復室。配備有中央心電血氧血壓監護系統、經顱多譜勒(TCD)、腦循環檢測儀(CVA)、肌電圖、腦幹誘發電位儀、快速血糖儀等先進診斷設備,腦循環治療、腦反射治療、肌電反饋治療、吞咽困難康復儀、各種肢體功能康復器械等理療康復設備。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DSA)及磁共振儀(MRI),為神經專科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該科成立以來,在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治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並長期與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科、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三院合作,專家教授定期會診。長年開設了帕金森病專病門診、神經專科門診,解決了本地區病人的就醫困難問題。在腦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療具有獨到的經驗,實行腦卒中單元治療方案,病人進入卒中病房後,由醫護人員精心指導,實行診斷、治療、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能力指導訓練的系統治療理念;急性腦血栓形成實行多譜勒監測下溶栓治療,血管再通率高,病人殘疾減輕,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療效顯著。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治療,頸動脈狹窄支架置放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方法,不開刀,安全有效。錐顱碎吸術治療重度腦出血已多年,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救治了大批生命垂危的患者。在診治癲癇、痴呆、老年神經病及其它神經系統疑難疾病方面都有極豐富的經驗。

重點科室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呼吸內科是廣東省“五個一”工程重點專科,擁有“血液淨化”、“心血管疾病”、“骨科”3個市級研究所,神經內科、創傷外科、肝膽外科是醫院重點專科,醫院醫療及學術水平處於先進行列,具有精深的專科特色,擁有一支“親患者、重責任、愛榮譽、守誠信”服務理念的高水平技術隊伍。開展的記憶合金三維內固定系統治療複雜性髖臼骨折手術達國際先進水平,心、腦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已開展肝、腎移植術,為韶關地區唯一開展了肝移植手術的醫院;在腹腔鏡下肝腫瘤切除等微創外科手術、頸動脈、腹主動脈置換手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婦產科的腔鏡診療技術達省內先進水平;腦血管病的治療與康復、糖尿病及併發症的多學科治療康復具有特色;小兒腦癱的評估監測和干預治療技術等在韶關地區處於領先水平。開展顱內動脈瘤夾閉術,腦血管畸形切除,顱底、腦膜瘤切除,脊髓、腫瘤切除,顱內動脈瘤及腦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療;胸腔鏡微創手術、乳腺癌保乳手術、甲狀腺癌根治;經皮腎穿刺取石術、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原位迴腸新膀胱術等先進技術。醫院擁有全數位化西門子高能醫用直線加速器德國西門子多層螺鏇CT機、磁共振儀、美國通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和內窺鏡檢查治療系統等高精密大型現代化設備及空氣淨化手術室、ICU等設施。韶關市急救中心建在該院,肩負著全市人民的意外傷害及危重病人的院前、院內急救的重任。

醫療設備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強生VITROS350乾化學生化分析儀
醫院新引進美國產的強生VITROS350乾化學生化分析儀,該儀器利用免疫層析技術,採用最新的乾化學方法,具有精密度、準確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用於大多數血液、尿液以及其他體液化學細胞等成分的檢測:如蛋白質、糖類、脂類、酶、電解質、非蛋白氮類、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及腫瘤細胞甚至是一些血藥濃度的測定。
分析儀可一次性裝載多達40個病人的試樣,單個檢驗結果需耗時約2-8分鐘,分析儀可連續24小時全天候工作。以冷起動方式(起動前分析儀至少己關斷15分鐘)接通的分析儀,在20分鐘之內即可準備就緒。

院長介紹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李文銳,院長,黨委副書記,骨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廣東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韶關市骨科研究所所長。國際華裔骨科學會會員、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骨關節學組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手外科學會委員、韶關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學會廣東分會常委、脊柱外科學會委員、廣東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廣東人體組織工程學會理事、 《中國關節外科雜誌》編委。韶關市專業技術撥尖人才。

專家介紹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李朝龍
李朝龍教授是全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山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普通外科、肝膽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和博士後導師。擔任全國胰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肝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秘書長、廣東省微創外科學組組長、廣東省肝膽外科學組副組長、全軍肝膽外科學會常委、12屆中華外科學會委員、美國腹腔鏡外科醫師協會會員等職。受聘擔任中華普通外科雜誌、中華肝膽外科雜誌等26家雜誌的編委、常務編委或副主編。多次應邀作為大會主席主持全省、全國、國際學術會議,曾在兩次應美國邀請作為VIP主席主持世界腹腔鏡外科大會。

榮譽稱號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韶關市第一人民醫院
醫院歷屆領導均十分重視科研工作,共獲得56項省市科技進步獎,編寫出版醫學專著兩部。2003年9月,陳泉坤院長、李文銳副院長、王小平主任被市委組織部授予“韶關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其中李文銳副院長從1994年起連續三屆被評為市拔尖人才)。

隨著醫院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院風院容不斷改觀,歷屆院領導都把全心全意為市民健康服務作為辦院宗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院黨委非常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狠抓職業道德教育,始終把“以病人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擺在全院工作的首位,提出了“求真、務實、勤奮、博愛”的醫院精神。通過建立輻射全社會的監督網,聘用社會監督員和民眾監督員,定期召開醫患座談會,建立每月院長接待日制度,開通市民諮詢、舉報、投訴電話,設定民眾意見箱,嚴格內部管理考核制度等舉措,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次被市委評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並於1991年、1993年、1998年被省衛生廳授予“文明醫院”稱號,1998年被評為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1994年被市政府評為“園林式單位”,同年被市總工會評為“先進職工之家”,被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衛生部批准為“愛嬰醫院”。醫院在防病治病、保障市民健康、防非典和歷次重大搶險救災工作中都能夠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受到上級領導的多次表揚和市民的讚揚。賴國樞院長1992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院長,陳泉坤院長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並於2000年4月29日出席了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