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勞動力資源

農業勞動力資源

農業勞動力資源包括農業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農業勞動力的數量,就是能夠參加農業勞動的人數。農業勞動力的質量,是指農業勞動力的體力強弱、技術熟練程度和文化、科學水平的高低。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變動,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有:農業人口的自然增長情況,達到或超過勞動年齡的人數等。社會因素主要有: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產業結構狀況,人口流動政策,農業經營形式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農業勞動力的數量變化。

概述

農業勞動力資源農業勞動力資源
能夠參加和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勞動力數量和質量的總和。數量是指農村中已達到勞動年齡和雖未達到年齡或已超過勞動年齡但可以經常參加農業勞動的人數。質量則指勞動者的體力、智力、技術熟練程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覺悟、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狀況。農業勞動力數量的變化,是自然和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自然因素有:農業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達到或超過勞動年齡的人數和原有勞動力的自然減員。社會因素有: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國家所採取的人口政策措施,如計畫生育、勞動力在產業部門的分配比例及農村福利政策和婦女解放程度等。勞動力質量的變化,則主要是智力投資、農業勞動力資源開發利用及農業現代化進程所決定的。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基本特性:①農業勞動力資源在農業生產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②農業勞動力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狀況,是決定農業發展和經營規模及農業以外各產業部門發展規模與水平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③農業生產依附於土地的特點常使農業勞動力使用具有分散性,但在農田基本建設、抗禦自然災害等活動中,又必須採取集中勞動的形式。④農業勞動力的多樣性、季節性、多變性及地域差異性,要求農業勞動力必須掌握多種技術和技能。⑤農業勞動受多種自然因素和生態環境的制約,常使付出同樣多的勞動取得不同的勞動成果。2001年,中國有農業勞動力32451萬人。

相關

人力資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