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就是研究企業在多元目標體系下,贏得社會尊重和讚譽的能力,與社會協調一致、與環境相容共生的能力,並解釋跨國公司關注社會、環境的新的經營戰略和行為的理論體系。該理論的任務是套用道德哲學的基本方法、探索跨國公司實現新的目標體系的動力源泉,併合理解釋跨國公司行為和價值觀的新變化。社會力理論的產生不僅是跨國公司理論的必然演進,更是跨國公司實踐的客觀要求。

背景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國外投資
1.經營戰略的新變化——跨國公司經濟運行的新變化:九十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跨國併購與國際戰略聯盟成為主要跨國經營戰略、R&D的國際化已經把跨國公司帶向了新的時期、新的企業制度和治理結構如企業組織結構柔性化、網路化已經完成“經濟公民”向“社會公民”的轉化。發生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經濟力(壟斷優勢、技術資源、內部化力量等等)的有限性,制約了跨國公司原有經營戰略的實施,使跨國公司越來越認識到,經濟力已經不能構成全球化經營的動力系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迫動性引起跨國公司戰略的新變化,因此,必須尋求新的動力源——社會力。把承擔社會責任、環境責任作為培育社會力的核心,並形成跨國公司新的核心競爭力,這為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實證依據。
2.公司目標多元化——九十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企業目標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包括經濟目標、社會目標環境目標、人文目標的目標體系。跨國公司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只是目標之一,實際上,跨國公司在原來的經濟職能部門基礎上,增設了社會責任部、或商業倫理部、或道德委員會和環境委員會,其權力也在其他部門之上,這樣就把追求社會倫理形象作為跨國經營目標,同時還要把保護環境作為己任。因此,多元目標體系決定了跨國公司的企業制度更關注人性化、人權、公平,還有與社會和諧。目標的多元化決定了傳統跨國公司理論已經無法合理解釋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和全球化經營的新變化。
3.跨國公司行為價值取向的新變化——九十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在供應鏈上關注供應商的社會責任標準,並以此作為跨國公司聯盟與合作的基礎。現在西方跨國公司選擇合作夥伴的重要標準,不是以產品質量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來確定,而是以社會責任標準作為衡量的尺度。這在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中找不到合理的理論元素來予以解釋。這在客觀上需要新的理論對跨國公司的價值取向予以解釋,社會力理論應運而生。

內容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社會責任理論模型
1.跨國公司新的歷史使命——以提高經濟效益為手段,以實現人類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為使命。
跨國公司的終極目標不是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是實現人類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為使命,跨國公司這種新的歷史使命,決定了跨國公司必須與社會和諧、與環境相融,決定了它在新的歷史時期全球化經營的力量源泉已經和過去不同了,並因此決定了跨國公司只能把培育和套用社會力作為全球戰略的重要內容。

2。跨國公司目標多元化——社會力理論的源泉來源於跨國公司目標的多元化。
包括(1)人文目標:利益公平。實現相關利益者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員工、股東、消費者、政府、競爭者等利益主體;(2)環境目標:實現跨國公司內外生態協調,相容共生;(3)社會目標:與社會和諧、代際持續;(4)經濟目標:經濟利潤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源泉,也是實現其他目標的大前提,所以,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目標仍然是跨國公司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實現多元目標的基本原則:兼顧與結合、最最佳化妥協。黑格爾說“結合即是原則”。保羅-薩謬爾森說“我有一個人道的經濟的夢,它有效率,同時也尊重個人自由。是的,在總產出的增加和公平的增加間確實存在某種取捨,在安全與進步間也存在某種取捨,我把由此產生的最最佳化妥協稱為心靈的經濟學,而我的夢想也是它同時也有頭腦的經濟學。”(《經濟學家的道德準則》文章),說明跨國公司的經濟行為目標,本身就應該包含著兼顧相關利益者的利益,按照最最佳化妥協原則,把人文目標、社會目標、環境目標、經濟目標有機結合,形成多元目標體系

3.跨國公司發展的動力系統。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社會責任理論模型
跨國公司在實現多元化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三種力量,把這三種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跨國公司的社會力,並構成跨國公司發展的動力系統,這也是社會力理論的核心:

(1)保護自然並與自然和諧相處、相容共生的能力,跨國公司對外投資與全球經營,從制定戰略到具體實施,都把這種能力作為其成功的重要力量,這種力量決定了跨國公司可持續發展

(2)贏得社會尊重與讚譽,並與社會發展協調一致的能力。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決定企業在全球化運作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跨國公司為了獲得這種力量,其主要手段就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包括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均衡,與社會發展協調一致,和諧共生,這也是跨國公司贏得顧客、培育顧客忠誠度的最佳手段;

(3)內部和諧力,跨國公司採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員工個性化需求,培養員工的滿意度。這就是跨國公司內部和諧力,它是跨國公司全球發展的關鍵力量,也是跨國公司新的核心競爭力。世界第一跨國公司沃爾瑪把企業內部的和諧力作為公司生存的基本力量,他們認為“每位員工就像牆上的一塊塊磚,每塊磚頭固然牢固,但要使每塊磚凝結成具有力度的一堵牆,不可缺少的則是砂漿——團隊精神構成的和諧力”。

以上三種力量是跨國公司在實現多元目標體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三種力量的存在是跨國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跨國公司新的核心競爭力。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都與這三種力量有關。正如英國學者約翰·凱教授所言:“一個成功公司的核心因素應超越以賺錢為經營目的。正是這個因素激發了員工的忠誠度,使企業有創造和革新的激情,最終使企業能夠獲得成功的商業運營。理解了生財有‘道’的涵義是使經濟成功保持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研究的權變性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驅力理論
1.研究的出發點——從發展經濟力關注經濟環境,向發展社會力關注社會環境轉移。
傳統跨國公司理論,作為經濟力理論,自然應該研究公司經濟力的形成、作用、並關注跨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這是歷史決定的。但是,環境與條件已經發生變化,跨國公司角色及其價值觀的轉化,跨國公司理論出發點也自然轉向發展社會力、關注社會與環境。
2.研究對象的定位——“經濟公民”轉向“社會公民”。
經濟力理論把跨國公司定位為“經濟公民”,傳統的跨國公司理論也正是以此為前提,來研究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原因和行為規律,但偏重於權利。而當跨國公司的身份轉化為“社會公民”時,它的權利和義務都發生了變化,在尊重權利的同時更關注其對社會、環境的責任和義務。跨國公司“社會公民”的定位,使新的跨國公司理論——社會力理論更加適應了時代、更加大了理論的解釋力度。
3.研究方法的回歸——社會力理論的研究方法是“道德哲學”。
其實道德哲學本來就是經濟理論研究的基本方法。經濟學原本就出於哲學。眾多經濟學家都是哲學大師,如:以《人性論》揚名的哲學家大衛•休謨(1711~1776);亞當•斯密(1723~1790)的第一部著作就是《道德情操論》,然後才是《國富論》;八歲之前就可以閱讀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大家原著的英國天才約翰-穆勒(1806~1873)首先出版的書就是《邏輯系統》,隨後才是經濟學著作。還有許多哲學功底深厚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經濟學》中,教導學生注意哲學在經濟學中的套用。還有套用哲學的方法研究經濟的著作如《有閒階級論》、《新教倫理學》等等。然而,哲學的邏輯理性在研究哲學時突出因果關係,不能因果倒置,但是,那些拋棄哲學研究的經濟學,一會兒說價格決定供求,一會兒說供求決定價格,總無定論
實際上對價值等價交換自由所有權公平等基本概念,如果離開了哲學就不叫科學的經濟學。然而,在拋棄哲學的研究方法以後又試圖求援數學,使經濟學數學化,在數學工具的選用上幾乎覆蓋了一切數學領域。然而,這其中充滿了對數學的誤用,甚至借數學的科學名義進行虛假的偽科學的傳銷。數學本身和哲學有著內在的淵源聯繫。如果認為套用了數學就是科學,而忽略了與哲學的一致性,任何學科都無法因此取得科學的地位。目前,經濟學離數學和哲學的結合還相距甚遠。當經濟成分中,精神產品的總量超過物質產品時,經濟學的理論對精神產品的解釋乏力;一切經濟學基本概念都針對純物質商品定義,需求理論對最能反映交換本質的非貨幣交換自然也就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跨國公司的生產守則
其實,經濟學與哲學本來應該是緊密聯繫的。最基本的概念“價值”原本就是哲學概念,從經濟學建立以來就應該保持與哲學的一致性,可惜的是經濟理論研究偏離了哲學的本原。任何學科發展到極致,都必然地回歸到哲學。經濟學必須回到與它的出發點相一致的道路上來,否則就是經濟學的終結
跨國公司理論是企業經濟學的分支,它的發展完全應該回到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哲學上來。其實,反映跨國公司交換本質的非貨幣交換,本身就是企業的社會倫理關係,也只能由道德哲學來解釋,並運用道德哲學的基本方法來研究跨國公司新變化,形成本原經濟學的跨國公司理論,從而走出傳統跨國公司理論研究的俗套。
4.研究內容的重心轉移——以研究跨國公司產生、形成、發展及其運行機制為主,轉向研究跨國公司使命、目標、及其新的運行機制為主。
隨著環境與條件的變化,跨國公司行為也與過去不同了,跨國公司理論研究的重心,也轉移到研究跨國公司新的使命、新的目標、新的運行機制上。

意義

跨國公司社會力理論的意義,主要在於它適用於時代的所有跨國公司,可以用來解釋在新的歷史時期跨國公司行為的新變化。當今,無論是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還是開發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它們的國際經營行為,都遵循一個標準,那就是承擔社會責任、與人文社會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因此,社會力理論的誕生不僅合理解釋了跨國公司的行為,而且為跨國公司發展指明了方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