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族

越族

越族(百越族),發源於浙江錢江三角洲地區,蕭山的跨湖橋越族文化至今就有八千多年,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後與北方黃河流域民族戰爭融合與南遷,在國內的越民族與華夏民族融合成為今的漢族,一部分南遷越南。也是現在越南的越族,越南地區是在越國的南邊,所以越族人越國以南居住區叫越南,百越族再融合後所以也叫越族。現在越南的越族發音與長江下游以南大山深處沒有完全漢化的越後裔,發音方言還是有很多相同相異的。越族在中國南方人口已經是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族,同時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京族歷史上曾被稱為“安南”、“越族”,自稱“京族”。1958年5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

簡介

越族 越族
越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有百越百粵之稱,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在越南,京族是主體民族,在越南的54個民族中,京族占越南總人口近90%。越族的一支即為今天越南的主體民族,亦稱京族。而浙江的越族已經與漢族融合。

形成說法

禹後裔說

這是傳統的觀點,大致又可分為兩種說法。一說越族起源於中原少康之世。張守節《史記正義》引賀循《會稽志》云:“少康,其少子號于越,越國之稱始於此。”顯見,這是有史可查的證據。一說越族是夏朝被商消滅後,夏桀和一部分遺民向南遷移的一支。按《尚書》、《史記》記載,商湯和夏桀戰於鳴條,桀敗,成湯放桀於南巢。南巢即今安徽省中部的巢縣,春秋戰國時期在吳國、越國之間。此後,這些夏朝貴族及一部分夷人由安徽南遷至江南,成為越族的先民。

土著說

據考古資料顯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接近於仰韶文化人群的體質,故可推測大概在原始時期,華南、華北都住著我們的祖先。後來,居住在華北的先民不斷與北方來的先民融合或同化,體質特徵起了變化,南方居民則仍然保留原來的特徵,形成東南土著“島夷”、“鳥夷”、“九夷”等部族。越族便是由這些部族融合南下的少量華夏族人,而逐步形成的。另外,據考古資料顯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更可能在中國,而不是非洲。具有解剖學上現代人特徵的柳江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比人類學家原先所認識的要更早地生活在華南地區。柳江人可能生活在距今7萬年至13萬年之間或更早,而不是原先所認識的不超過3萬年。這一結果使現代人“非洲起源”學說受到挑戰。越族的活動地域部分處在或最接近柳江人所在的區域,越族最有可能是這些古人類(柳江人)的後裔之———黃現璠《壯族通史》。

楚越同源說

細究古代文獻,有資料表明楚、越共同淵源於一個羋姓的種族,是一個氏族中血緣關係比較近的親族。《國語·吳語》中韋昭注曰:“勾踐,祝融之後,允常之於,羋姓也。”戰國時史官所編的《世本》,則直言:“越為羋姓,與楚同祖。”可見,楚、越族的形成是同源的。

混合說

從史籍記載看,越族經常與夏人、楚人發生戰爭,人員對流頻繁,因此越族不是純土著民族,而是由夏人、楚入和當 地的土著融合形成的。

外來說

此說又有兩種意見。一是太平洋人種,持論者認為,南太平洋人種曾經分兩路進人中國,其中一支就是由越南進入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等東南沿海一帶的。一是馬來人種,此說認為,越族就是所謂的馬來人,春秋戰國以前就已住在山東半島及江浙閩廣湘贛等地。然而,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證明越族文化接近仰韶文化。這樣看來,越族似乎不可能是外來的民族。
綜觀上言,諸種說法各有道理,孰是孰非,尚有待於進一步考證、研究。

與越國的關係

越人(或者說越族)是一支活躍於商代政治舞台的民族。越族作為越國的基礎民族(其實吳國的基礎民族也是越族),在越國形成之前,已經以“土著民”的面貌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越國的建立,使得越族和越國的關係“複雜化”,是建國之前“越”的稱呼已經存在,還是建國之後才有“越”的稱呼。是越民族自己建立的國家,還是確像史籍所載,為夏民族的一支(禹六世孫夏後帝少康封其子無餘)南遷所建立的國家?越王句踐是楚先祖祝融之後還是夏祖大禹之後?種種問題,歸結到一點,其實就是越國貴族與越國“土著民”的關係問題。越國的形成應該也是如此。越國是越民族自己建立的國家,王室與人民的關係就是貴族與奴隸(或平民)的關係,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

越南官方認定的54個民族

越南政府將境內民族劃分為54個,其中京族人口占87%,次者為岱依、泰、芒、高棉、華、儂、苗、瑤等民族;除京族外,其餘均定為少數民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