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族

克木族

克木人在中國、越南、寮國、泰國、緬甸都有分布,但在寮國的人數最多。克木人在中國於06年從哈尼族中獨立出來,單列為一族,現約有3000人,國家現有克木人扶持計畫。在越南等國為單一的民族。克木人有語言,無文字,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全民族講克木語,部分人掌握了傣文和漢語。

概述

克木族小伙克木族小伙

未識別族群的克木人:在西雙版納除了世居的傣、拉祜、布朗、基諾等12個民族外,還有一個未識別族群的克木人。克木人自古居住在西雙版納至寮國北部邊境地區,是古高棉的一支。“克木”意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內部又分為“克木泐”(西雙版納土著)、克木老(寮國遷入)、克木交(越南遷入)三個群體。克木人主要分布在勐臘縣南臘河、南亮河、南滿河、南俄河兩岸,以及景洪市嘎灑鄉曼邁村公所的老、中、新寨。總人口僅2000餘人。

克木人在歷史上曾有過強盛時期,曾在勐臘縣尚勇的天峰山一帶建立過強大的王國,開採磨歇井鹽暢銷老、越、泰、緬各國。後被傣族征服,淪為奴隸。至1950年,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向奴隸社會過渡階段。克木人長期從事山地農業,刀耕火種,生產力水平低下。克木人在山區住高腳式竹樓或四壁著地的平房,茅草蓋頂,竹笆圍牆。部分克木人遷到平壩後,建傣式竹樓或瓦房居住。克木人原有自己的衣飾,近年逐漸著傣裝。克木人不與外族通婚,同姓氏族也不通婚,違反者受“同槽吃食”的處罰。青年男女15歲以後,即可自由戀愛,需請媒人說親,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在女方家住滿3至4年,才能接回男方家,屆時男方父母要舉行隆重的招媳婦儀式。克木人每個氏族都以一種動物或植物作圖騰姓氏,女隨母姓,子隨父姓。男氏族的圖騰姓氏有虎、水鳥、猴等;女氏族圖騰姓氏有小米雀、秧雞、白頭翁等。克木人有語言,無文字。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全民族講傣語,部分人掌握了傣文和漢語。

勞作與居所

克木人以種植稻穀、玉米、木薯為主。生產工具主要是從赫蒙(苗)人、京(越)人那裡買來的刀和斧。播種時,在坡地附近隨手砍來的大約2米長,甚至有3人長的點播棍,用完後又隨手扔掉。有一些克木人定耕定居後,開始學會種水田和梯田。由於河溪畔已無多少可耕種的田地了,他們以畲地和刀耕火種為主。按地勢分,有坡畲地、平畲地;按種植種類分,有稻畲地、玉米畲地、木薯畲地;按開發對象分,有老林地,屬上等畲地(現今日益減少),再生林或竹林開發出來的畲地等。

克木人有自己的曆法,按其曆法勞作。克木歷一年也分為12個月,正月比陰曆正月早2個月,比泰歷正月遲1個月。正月開始耕種,先伐草木,使之曬乾後,放火燒草木,作為肥料。耕地主人就地搭一座茅草棚,照料莊稼,防鳥、蟲、獸害。收割後,茅草棚就成為糧倉。30多年前,克木人與毗鄰民族明顯不同的是,他們還處於半種植半採集狀態,糧食不夠吃,還得依賴大自然的恩賜,採摘可食的野生植物,還吃青蛙、蟲、蟲卵,獵獲野獸可肉食。

克木人住的是上人下畜的乾欄房,但並不很堅固,只能住5年至7年,這是因為以前他們居無定所,在此住幾年,在彼住幾年,一生要搬遷10次至15次,平均大約四五年搬遷一次。克木人有句俗話說:“3天搬家,3月遷村”。由於經常搬遷,家產很簡單,也沒有笨重的東西,一般有馬、斧、鍋、衣服、被子、家禽、宗教信仰用器,放進背簍就可以全部裝完。富人則會有銅鑼、白銀、一兩頭水牛。另外,富人的乾欄房屋頂呈螺螄殼形,一般人的屋頂是雙斜面、四斜面的乾欄房。5座至7座房就構成一個村屯,有10座至15座乾欄房就算大村寨了。

克木族克木族

20世紀60年代末,有一部分克木人開始定居或是較長時期居住在一個地方,因此乾欄房也變得堅固、講究,家具、用器也增多,有燈、暖水瓶、水壺、茶杯、搪瓷臉盆、瓦缸等等,甚至還有腳踏車和馬。

奇特的姓氏

克木人有兩種姓,一種是本民族的姓,可分為幾類:第一類是用野獸的名取姓,這種野獸也是他們的圖騰,如虎(又分各種斑紋的虎)、貂(又細分為幾種)、鹿、狐狸、猴、熊、松鼠、水獺。第二類是以鳥的名字取姓,如鳳凰、燕子、畫眉等等。第三類是以草木的名字取姓,如羊齒植物。如果圖騰死亡或不見了,他們會很悲哀,如虎圖騰的人,得知老虎死的訊息,會悲傷地哭起來,把圖騰視為自己的兄弟或親戚。更不能吃圖騰的肉。他們認為,吃了圖騰的肉,牙齒會搖動,肚子會痛,甚至不能去摸圖騰,否則手燙脫皮。萬一碰到老虎傷害人,狐狸吃雞鴨,老鷹叼雞鴨,本圖騰的人只可驅趕,不能射殺圖騰。祭祖時在身上和臉上畫或文飾成圖騰模樣。另一種姓是從泰族那裡借來的,如羅、韋、廣、古。

克木族克木族

同一祖先的克木人後代居住在一起,他們有自己單獨的禮儀和習俗,經常往來,互相幫助。頭人是由有威信的和小康之家的家長充當,但不是族長,年齡最長的人才能擔任族長。不論居住相距多遠,如五六天的路程,或十來年不相見的同姓人,一旦相見都很熱情。

婚喪風俗

同一姓的克木人被認為是同一血統,不能通婚,違反者被視為亂倫,會受到懲罰,男女兩人要到豬槽吃食,學豬走路,巫師在旁舉起斧頭,做砍頭狀,口中念念有詞,大意是:鬼啊!虎啊!要咬,要抓就在今天,過了今天就免了。

他們的婚姻由3個群體締結而成,甲姓集團的男子只能娶乙姓集團的女子,乙姓集團的男子只能娶丙姓集團的女子,決不能反向通婚。舅舅決定外甥女的婚姻大事。

克木族克木族

克木人認為,銅鼓是祖先魂靈的象徵,除節日祭祀祖先外,如有病痛、有災難等不順心的事,也要祭祀祖先,在整個祭祀過程中要敲打銅鼓,用意是敲醒祖先的魂,促進民族或家族、家庭的興旺發達、幸福美好。儀式結束後,主人把銅鼓深埋在山林里,嚴格保密,不讓他人知道。萬一埋銅鼓的主人突然去世,沒有留下後話,就等於丟了一面銅鼓。所以人們有時會在荒野里偶然發現銅鼓。

寮國克木族與銅鼓

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克木族是寮國使用銅鼓的主要民族,一些學者將克木族定義為“使用銅鼓的克木族”。在寮國克木人的傳說中銅鼓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關傳說

以前,克木人從葫蘆里鑽出來後就遍及琅勃拉邦了。後來,另外一些民族也到琅勃拉邦那裡,逐漸把克木人的地方都占完了,克木人最後只有現屬於琅勃拉邦省香銀縣芒努鄉的富洪一地了。天神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可憐克木人,便發給他們一把鐵斧和一把鐵刀。斧子和刀砍起石頭就像砍香蕉那樣容易。天神還告訴他們,如遇災難,可以敲打銅鼓,屆時天神將會下凡相助。克木人用斧子和刀移山填河,修建城郭。

他們還打算挖一條河,將湄公河的水引到富洪,不讓水流到琅勃拉邦。聽到這一訊息後,那些占領琅勃拉邦的人很害怕,於是他們的頭人便想到一條與克木人結親的計策,於是,派自己的兒子娶了克木族頭人的女兒。成為姻親並取得岳父岳母的信任後,這個女婿便讓克木人在石頭上磨斧子和刀,以使其失靈,不能再砍石頭。每當有猴子和老鷹來抓雞時,女婿便唆使大家擊鼓追趕。天神聽到鼓聲便下凡相助,卻發現什麼事也沒有。

克木族銅鼓克木族銅鼓

這樣重複多次後,天神大怒,以後任憑克木人敲打銅鼓也不再下凡相助。這個女婿做完這兩件事後就逃回了琅勃拉邦,岳母疼愛女婿,便跑到琅勃拉邦想要把女婿找回來。克木人十分恨他們的頭人,他們認為是因為頭人將女兒嫁給外人致使天物失靈。於是,他們將頭人殺死,奪了他的權。頭人的妻子從琅勃拉邦回到離富洪很近的華芒,聽到她丈夫被殺的噩耗後當即死去。克木人從那時起便失去了頭人,因此也失敗了。

傳世銅鼓

銅鼓銅鼓

對於克木族人來說,銅鼓是珍貴而神聖的。銅鼓在他們的歷史和現實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克木人認為,銅鼓是祖先靈魂的象徵,除節日祭祀祖先外,如有病痛、災難等不順心的事,也要祭祀祖先,在整個祭祀過程中要敲打銅鼓,意在敲醒祖先的魂,促進民族或家族、家庭的興旺發達。儀式結束後,主人把銅鼓深埋在山林里,不讓他人知道。現在,寮國克木人中究竟有多少傳世銅鼓,此前從未有準確統計數字。僅琅南塔省,以前就曾有600面銅鼓,但據2002年統計,銅鼓數量減少到200面。琅南塔省文化廳廳長通台先生估計,整個寮國目前傳世銅鼓至少有600面,主要分布在克木人聚居的琅南塔省、烏都姆塞省和琅勃拉邦。

館藏銅鼓調查

寮國境內的銅鼓除部分收藏在博物館外,民間尚有大量的傳世銅鼓。按黑格爾的分類,這些銅鼓多屬於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分類中的西盟型⑨。由於此類銅鼓在寮國主要是克木族人使用,為方便起見,統一稱之為克木族銅鼓。

尺寸及相關資料統計

寮國館藏銅鼓總計80面,其中65面為克木族銅鼓(即黑格爾Ⅲ式鼓),另外15面為Ⅰ、Ⅱ、類Ⅱ式鼓⑩。這些銅鼓的來源究竟是考古出土還是傳世品,尚需進一步研究。目前,這些銅鼓分別保存在南部沙灣拿吉省(10面),占巴塞省(6面)、華潘省(1面),豐沙里省(1面),琅南塔省(6面),波里坎塞(1面),琅勃拉邦(55面)。

銅鼓的特徵和紋飾

寮國克木族銅鼓主要包括鼓面、鼓胴、鼓腰、鼓足四部分,其中鼓面包括鼓面中心的太陽芒、暈圈、暈圈內的各類紋飾、分隔弦、立體蛙飾等。

越南官方認定的54個民族

越南政府將境內民族劃分為54個,其中京族人口占87%,次者為岱依、泰、芒、高棉、華、儂、苗、瑤等民族;除京族外,其餘均定為少數民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