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

貉(學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體型較小,小於犬、狐。軀體肥壯,吻尖,四肢短,尾粗而短。毛色烏棕,具黑褐色大塊臉斑及界限不清晰的黑色背紋,四肢烏褐。頭骨眶下孔後緣至吻端的距離大於左右頰齒列間的跨度。顎部後緣超出頰齒列最末端水平線。下頜骨具“亞角突”。下頜臼齒三枚,第一下臼齒具下內尖。日本人常把“貉”稱作“狸”,中國人翻譯是多數將其稱為“狸貓”。生活在山林中,晝伏夜出,以魚蝦和鼠兔為食。常利用樹漏、石縫或其它洞穴進行穴居,有時也自行營巢穴居。是一種珍貴的毛皮獸,現在已開始大規模圈養。

基本信息

分類與分布

貉屬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自國,犬科,貉屬的雜食性毛皮動物據報導,我國所產的貉,可分為烏蘇里貉朝鮮貉阿穆爾貉江蘇貉閩越貉湖北籍及雲南貉7個亞種。但習慣上將我國長江以北各省所產的貉為北貉,長江以南各省區所產的貉為南貉。

貉的別名稱狸,在動物學分類上屬哺乳綱、食肉目、犬科、貉屬。它是東亞特有動物,主產中國、蘇聯、朝鮮、日本、蒙古等國,分許多亞種。我國貉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南,其中東北地區分布密度最大。

貉
在40年代,日本衣川雄曾將中國貉和朝鮮貉混分成七個亞種。
一是烏蘇里貉。主要分布於黑龍江省、吉林省的東部和東南部地區,以及朝鮮東北部。
二是阿穆爾貉。主要分布於黑龍江沿岸地區。
三是朝鮮貉。主要分布於遼寧省南部和朝鮮。
四是閩越貉。主要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等省。
五是江西貉。主要分布於江西省及其附近各省。
六是湖北貉。主要分布於湖南四川等省。
七是雲南貉。主要分布於雲南及其附近各省。
在我國有南貉、北貉之分。這是人們習慣上以長江為界,將長江以南產的貉稱南貉,長江以北的貉稱北貉。北貉體型大,毛絨豐厚,毛皮質量明顯優於南貉。南貉體型小,針毛短,絨毛空疏。所以目前人工養殖的貉,絕大多數來源於北貉,並以黑龍江省的烏蘇里貉為最多。

形態和色型

貉

形態:貉體型肥胖、短粗、外貌似狐,頭部吻短,四肢短而細。前足五指,第一指短而不能著地。被毛長而蓬鬆,兩頰有淡色長毛,吻部灰棕色,服用生黑色長毛,突出於頭的兩側,構成“八”字形黑紋,並向後延伸到耳下方。毛基都淡黃或略帶桔黃色,針毛尖端黑色,底絨灰褐色。體側毛色較淺、呈灰黃或棕黃色。腹毛呈黃白或灰白,針毛細短,無黑色毛尖。四肢皆為黑褐色;昆毛蓬鬆,背面灰棕色,腹面色較淺,中央針毛有明顯黑色。毛稍形成縱紋。貉略小於狐,被毛長而蓬鬆,外形粗短,肥胖尖細,四肢細短。前足5趾,第一趾短,行走時短趾懸空,四趾觸地。後肢狹長,後足具4趾。尾蓬鬆。公籍體重6~7公斤,體長59~65厘米,尾長15~17厘米;個別貉體重可達10公斤。我國北方貉體形較大,一般公絡體重5~9.8公斤,體長50~82厘米,體高28~38厘米,尾18~23厘米,胸圍的40~55厘米,針毛長9厘米,絨毛長6厘米;母貉體重4.5~8.5厘米,體長45~65厘米,體高35~50厘米,毛長15~20厘米,胸圍35~50厘米,針毛長8厘米,絨毛長5厘米。我國南方各省的絡體形較小。不同季節,貉的新陳代謝程度不同,體重也隨之變化。

色型

貉的毛色因種類不同而表現不同,同一亞鐘的毛色其變異範圍很大,即使同一飼養場,飼養管理水平相同的條件下,毛色也不相同,這在目前很少進行育種工作的各大、小養貉場普遍存在。

烏蘇里貉的色型:頸背部針毛尖,呈黑色,主體部分呈黃白色或略帶橘黃色,底絨呈灰色。兩耳後側及背中央摻雜較多的黑色針毛尖,由頭頂伸延到尾尖,有的形成明顯的黑色縱帶。體側毛色較淺,兩頰橫生淡色長毛,眼睛周圍呈黑色,長毛突出於頭的兩側,構成明顯的“八字”字形黑紋。

貉
其他色型:黑十字型:從頸背開始,沿脊背呈現一條明顯的黑色毛帶,一直延伸到尾部,前肢,兩肩也呈現明顯的黑色毛帶,與脊背黑帶相交,構成鮮明的黑十字。這種毛皮頗受歡迎
黑八字型:體軀上部覆蓋的黑毛尖,呈現八字型。
黑色型:除下腹部毛呈灰色外,其餘全呈黑色,這種色型極少。
白色型:全身呈白色毛,或稍有微紅色,這種貉是貉的白化型,也有人認為是突變型。烏蘇里貉家養條件下的變異
在數萬張以上的貉皮分級配路中,發現家養烏蘇里貉皮的毛色變異十分驚人,大體可歸納如下幾種類型:
(1)黑毛尖、灰底絨:這種類型的特點是:黑色毛尖的針毛覆蓋面大,整個背部及兩側呈現灰黑色或黑色,底絨呈現灰色、深灰色、淺灰色或紅灰色。其毛皮價值較高,在國際裘皮市場倍受歡迎。
(2)紅毛尖、白底絨:這種類型的特點是:針毛多呈現紅毛尖,覆蓋面大,外表多呈現紅褐色,嚴重者類似草狐皮或淺色赤狐皮,吹開或撥開針毛,可見到白色、黃白色或黃褐色底絨。
(3)白毛尖:這種類型的主要特點是:白色毛尖十分明顯,覆蓋分布面很大,與黑毛尖和黃毛尖相混雜,其整體趨向白色,底絨呈現灰色、淺灰色或白色。

生態特徵

生活習性
野生貉常棲居於河谷草原荒山荒地丘陵和靠近溪流。河。湖的灌叢、叢林之中。喜穴居,利用自然的樹洞、石縫、墳的空洞為巢,也利用狐狸、罐子、狼及其他動物的棄洞為巢,或與準同居一洞,有“一丘之絡’之說。家養貉生活在籠舍、圈舍、棚舍內,也可居住在乾草或蒿稈堆中,要求地方乾燥。

貉是雜雜食性動物,食性很雜。野生貉常捕捉老鼠為食,也食青蛙、鳥類、昆蟲和其他動物的屍體、糞便等,還食各種漿果,糧食作物的籽實和各種植物的果實。根莖、葉等植物性食物。家養貉食物有魚、肉、乳、蛋。血及其動物的下雜物,作物的籽實、糠麩類。果菜類及飼料添加劑類等。貉的活動呈夜行性,白天在巢穴中臥伏、睡眠或躲在離洞穴不遠的隱避地方。傍晚後或拂曉前出來活動覓食。其行動緩笨,時常弓背行走,奔跑很慢。能爬樹和游泳。性情溫順遲鈍、聽覺不靈敏。活動範圍狹窄,習慣於直線往返活動。常在洞口周圍胡亂走動、造成足跡混亂不清,以此迷惑獵人的視覺。貉有集群特性。一般成對穴居。成年公、母貉與幼貉同穴時間較長,有的還與其他穴中幼貉同居。

絕大多數貉排便都有固定的地方,不到處亂便,這種特性,稱之為貉的集性。野生貉在洞口附近隱避的地方排便,一個巢穴有一個地點或幾個穴在一個地點排糞。家養貉在籠舍內的一個角落裡排便。貉有冬眠的特性。立冬後到次年二月,野生貉隱居在巢穴里,活動減少,少食、呈昏睡狀態;消耗體內積存的脂肪.以度過飼料奇缺和風雪交加的嚴寒冬天。家養情況下,由於飼料供應充足,冬眠不明顯,但也出現活動減少,食慾減退的現象。貉常受到狼、例等大型猛獸、猛禽的侵襲、是貉的天敵,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尤其要注意狼的侵害。

生態特徵

白貉白貉
1、棲息環境與洞穴

貉經常棲居於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叢以及土堤或海岸,有時居住於草堆里。喜穴居,多數利用岩洞、自然洞穴、大木空洞等處,經若干加工後穴居,或利用獾、狐狸、狼等獸類的棄穴為穴,也有個別貉自行挖洞營窩。貉不喜歡潮濕的低洼地,選穴地點需要乾燥,並具備繁茂的植被條件,以供隱蔽和提供豐富的食料來源。為了引水方便,貉多選擇有水的棲息地,如河、沼、小溪附近。貉沒有固定的洞穴棲息,一年中,於不同季節,選擇不同類型的洞穴棲息。繁殖期選用淺穴產仔哺乳;夏季天氣熱,則利用岩洞或涼爽的洞穴棲息;在嚴寒的冬季,便選擇保溫性能的深洞居住。在同季節也不固定棲息地,而是根據食料條件、氣候變化以及哺育仔幼獸和安全的需要,經常變換棲息場所。

2、群居性

貉同種間很少爭鬥,通常1公1母成雙穴居,但也有一公多母和一母多公的同洞穴居。產仔後,雙親同仔獸一起穴居到入冬以前,待幼貉尋到新洞穴時,幼貉離開雙親。

3、活動行為

貉的活動範圍很廣,常在半徑6公里的範圍內進行活動。夜行性強,白天多在洞穴中睡眠,或到附近隱蔽處休息,傍晚和拂曉出來覓食和活動。家養貉局限於較窄的範圍內,活動不靈便,行走不快,多以直線行走,每晝夜達3~4公里。

貉聽覺不靈,多疑,常在洞口作不規律的走動,使足跡模糊不清,以迷惑敵人,但不如狐狡猾。平時表現性情溫順,反映遲鈍,但在捕捉小動物時,則反應靈敏,凶相畢露。
貉能巧妙地攀登樹木,也會游水捕魚,在敵害追擊時,往往排尿,隨後排糞。在人工養殖情況下,抓貉提尾時也有排尿行為。

貉有定點排糞的習慣,比較愛清潔,這種定點排便的行為,即使同穴群居的幾個個體,排糞時都到同一地點,使該處糞便越積越高,臭味越來越大,因而有“溜糞成山”之說。排糞地點一般距洞穴2~6米。熟練的獵手往往根據嗅到的糞味發現和捕獵貉。貉在家養條件下,也有定點排便的習慣,一般排到籠的某一角落。但有個別貉有向食槽或水盆內排便的惡習。貉喜歡飲清潔水,當飲足後,用足趾將潔水弄髒,然後走開。

4、冬眠和半冬眠

貉在秋季食科豐足的條件下,營養豐富,皮下積蓄大量脂肪。進入嚴冬季節,由於食科缺乏,氣候惡劣,貉活動減少,吃食很少,新陳代謝緩慢,以消耗體內脂肪維持生命,呈現出昏睡狀態的非持續性冬眠,稱為冬眠或半冬眠。冬眠維持期從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如氣候偏低,也可延續到3月初。如天氣轉暖,可提前出來覓食。貉在人工養殖時,冬季食量減少,但不具備冬眠的昏睡狀態

5、食性

貉食性雜,野生狀態下,以鼠類、魚類、蚪類、類、鳥、蛇、蝦、蟹等,以及昆蟲類,如甲蟲、金龜子、蝗蟲、蜜蜂、蛾、鱗翅目的幼蟲等為食。也食作物的子實、和野果、野菜、瓜皮等。尤其喜食山葡萄,有的還食狐吃剩的屍體,還到村邊、道邊食人和蓄禽的糞便。

貉貉幼仔
6、換毛

貉每年換毛1次,2月份開始逐漸脫換底絨,8月份長出毛絨,11月中旬冬毛生長終止,是貉成熟的最佳時期
幼貉從40日齡以後開始,脫掉淺黑色的胎毛,3—4月齡時長出黃褐色冬毛,11月份毛被成熟度與成年貉相近。

7、壽命與繁殖特點

貉的壽命8—16年,繁殖年齡7—10年,繁殖最佳年齡3—5年。貉是季節性繁殖動物,春季發情配種,個別貉可在1月和4月份發情配種,懷孕期60天左右,胎平均6—10頭,哺乳期50—55天。

8、主要天敵

貉的主要天敵是狼、猞猁等猛獸,凡有狼出沒的地方,貉的數量明顯減少,特別在早春,貉的減少尤為突出。
貉、獾生境相似,彼此相睦,冬季貉、獾同居,很少發生爭鬥現象。

9、生理常數

貉的體溫38.1—40.2℃,脈搏70—146次/每分鐘,呼吸23—43次/每分鐘,紅細胞584萬個/立方毫米,白細胞12.052萬個/立方毫米。

養殖技術

(一)建貉場的基本條件

建場的條件要適應貉的生物學特性要求,以使貉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正常的生長發育、繁殖和生產毛皮產品
1.飼料條件:要求來源廣,容易獲得及方便運輸,且質量好,價格低廉。重點要安排好動物性飼料的來源。
2.自然條件:貉場應建在高爽、向陽、通風、乾燥、易於排水的地方。水源必須充足清潔,以人可食用水為好。
3.社會環境條件:貉場應選在公路鐵路、水域等運輸條件比較好的地方,環境要安靜。貉場要與畜牧場和居民區保持500--1000米的距離。貉場應保證夏天陰涼防暑,冬季背風防寒。

貉貉皮

(二)建築與設備

1.棚舍:是遮擋雨和防止烈曝曬的簡易建築。棚頂可蓋成人字型,一面坡的也可以,用角鋼、木材竹子石等做成支架,上可覆蓋石棉瓦、油氈紙或苫草等。棚檐高1.5--2米,寬2--4米,長寬可視場地大小或飼養頭數不同靈活掌握。兩棚間距為3--4米,以利操作和光照。

2.籠箱:是指貉的籠舍和產仔箱,其規格式樣較多,原則上以不影響貉的生長發育和正常活動、繁殖,不跑貉為好。

貉的籠舍一般採用鋼筋或角鋼製成骨架,也有用8號鐵線或木方做的,用以固定鐵線網片。籠底用12號鐵線織成,網眼不大於3x3厘米的網片;四周可用14號鐵線織成,網眼不大於2.5x3厘米的網片圍成。種貉籠一般為90x70x70厘米,皮貉籠一般為70x60x50厘米。籠舍稍大些會更好。籠舍行距以1--1.5米、間距以5--10厘米為好。

貉的產仔箱一般是用木板、竹子或磚製成。一般為60x50x45厘米,稍大些會更好。產仔箱出入口處要高出箱底5厘米,出入口直徑20--23厘米。皮用貉最好要提供休息的小木箱,一般為40x40x35厘米。

3.圈舍:貉可以圈養。圈舍地面用磚或水泥鋪成,四壁可用磚石砌成,也可用鐵皮或光滑的竹子圍成,高度在1.2--1.5米,做到不跑貉為準。養種貉的圈舍中要備有產仔箱(與籠養的產仔箱相同),安放在圈舍裡面,也可放在圈舍外面,要求要高出地面5--10厘米。

圈舍在繁殖期間,一舍可養1對種貉或1隻母貉。幼貉可集群圈養,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養1隻,每圈最多養10--15隻。為保證毛皮質量,必須加蓋防雨、雪的上蓋。否則秋雨連綿或糞尿污染,造成毛絨纏結,嚴重降低毛皮質量。為防止群貉爭食、浪費飼料和污染毛絨,還應採用特製的圓孔、全封閉式的餵食器盛食飼餵。

4.圍牆:為防止跑貉、加強衛生防疫安全,需在貉場或貉籠四周圍設1.5--1.7米高的圍牆,圍牆可用磚石砌成或用光滑的竹子、木棍或鐵皮圍成。

5.其他建築與設備:養貉場應備有飼料貯藏、加工間,毛皮初加工室,警衛室,獸醫室,辦公室,休息室和更衣消毒室等。另外每個籠舍上要備有飲水和給食用具。飼料調配加工間要備有秤、絞肉機、粉碎機、蒸煮、洗滌和盛裝飼料的設備。貉場還要備有捕捉、維修、清掃和消毒等用具。

貉

(三)貉的引種和運輸

1.引種的最佳時間在10--12月份。

2.選擇良種:種貉(烏蘇里貉)質量標準為公貉在二級以上,母貉在三級以上,但三級母貉比例不超過總數的30%,10月初體重不低於6公斤,體長不低於60厘米;體質健康,注射過犬瘟熱、病毒性腸炎疫苗,並獲得確實免疫;公母貉比為1:2--3;備有種貉調出合格證。

3.運輸:運輸期間死亡原因主要是連續受到了強烈的驚恐刺激。因此,減少驚恐刺激是提高運輸時期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運輸前要準備好運輸所用的籠箱,不能用麻袋運輸,貉會咬破麻袋逃跑。運輸籠可用木板、鐵絲網、竹子籠;運籠大小要適宜,以方便搬放,堅固耐用,同時便於在籠外觀察和給水、給食,另外還要保證空氣流通。其規格為50厘米x25厘米x30厘米的籠,可裝1隻貉。籠子一面要留有活,以便裝貉用。

運輸前還要準備途中所用的飼料,飼餵、飲水工具等;捕貉、修籠用具等。運輸途中一定要用黑布或麻袋把運籠的光線遮暗些,保持肅靜,避免強烈噪音刺激。途中謝絕參觀,避免停留在鬧市或人多的地方,以防貉受驚恐。途中要提供適量的飼料和充足的飲,注意飲水時不要沾濕貉的毛絨,以防感冒。途中一定要有專人管理和看護,注意觀察,發現異常要立即採取措施

(四)貉的疾病防治
幼貉患紅爪病較常見,原因主要是維生素缺乏引起的。表現為爪蹼部位呈明顯紅色腫脹狀態,發病時間在育成初期居多。患病幼貉不願走動,食欲不振。發現患病貉後,應立即餵食維生素C片或直接注射維生素C水劑,同時,在患處塗抹維生素C水溶液。病貉可在3~5天恢復正常。
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可能導致病症消失緩慢,療效不很明顯。一是藥劑使用量小,片劑藥品應以最大限制量投喂,水劑則需保證每天兩次的注射劑量,而塗抹應使用濃度較高的溶液且連續塗抹。二是無論片劑還是水劑均不耐高溫,在溫度接近40℃時,其成分會大量流失,藥效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使用維生素C時,要嚴格掌握環境溫度,儘量安排在早晚治療。
預防紅爪病,需在日常飼養中堅持餵食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如白菜、豆芽、西紅柿、蘋果、南瓜、紅薯、胡蘿蔔、芹菜及馬齒莧等,注意必須洗淨後生食。只要經常攝入上述物質,使貉的維生素C能保持身體需求,紅爪病就不會發生。

皮交易契約

交易代碼: HP
上市交易所: 鑫農大宗
交易單位: 1批(1批=1張貉皮),每次訂貨或轉讓的數量是1批的整數倍
報價單位: 元/批
最小交割單位: 5000批
日價格波動限制: 不超過上一交易日結算價±30元。(如果連續三個交易日收市時的報價達到漲(或跌)停板時,本公司有權調整漲停限幅)
交易時間: 周一至周五晚19:00—21:00(法定節假日除外)
交易手續費: 0.5元/批
交易保證金: 契約價值的20%
交割地點: 交易所指定倉庫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割手續費: 10元/批
質量標準: 符合《河北鑫農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貂皮交收質量標準》
單筆最大委託量: 3000批
最大訂貨量:20000批

日本傳說

簡介

百鬼夜行排行四十九
在日本的妖怪類當中,以“狸”較為日本人所鍾愛。它們本是普通的貍(貉),機緣下得到仙氣而變成妖精;它們靠一塊樹葉便能百變無方。
從前的傳說多是指貉精愛作弄人類,吉卜力工作室導演高畑勛將之發揚光大,拍攝了一輯名為《百變狸貓》的動畫,片中的狸(實為貉)們以團結合力來排除萬難,意識是正面的,因此狸貓精便變成善良及友愛的化身。

七尾貉

貉
中文名:【七尾-貉】七尾貉
介紹:最為狡猾的尾獸,體形不大(寫身高17米),善於偽裝,很少在地面上露面,一般都在地下掘洞而行,喜歡偽裝到獵物腳下,然後把獵物腳下的土破壞,從而使獵物直接掉進它的肚子。喜歡襲擊商旅,每次上到地面上就會變身成各個形狀,大小,樣子,無法區分,在沒有粘土的地方無法變身,一旦遇到危險就變顏色逃跑。
上古神獸戰:4場1勝3逃
勝:鼠蛟
逃:貓又磯憮牛鬼(八尾)
下場:被勇士IkkyoSojun把其藏身的粘土洞燒焦,貉無法變化,被勇士們以“法器土零壇”封印在土之祭壇
日本神話原型:體形最小的尾獸(只是相對阿,比一般東西還是大很多),藍色,依靠在地上掘洞居住,再有粘土的地方可以變化成各種其他動物及隱形,善於利用粘土偽裝,很難碰到。能力:變身,粘土,土元素法術
尾獸力量排名:7
尾獸查克拉量排名:3
象徵代號:土
原居住/被發現地:名古屋郊野地下祭壇。

寵物大集合

寵物是人們不是為了經濟目的,而是為了精神目的而豢養的動植物。一般為了消除孤寂,或娛樂而豢養,以前的寵物一般是哺乳綱或鳥綱的動物,因為這些動物腦子比較發達,容易和人交流。實際生活中的寵物包括魚綱、爬行綱、兩棲綱甚至昆蟲,一般都是體型比較小的動物。

拼音是h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