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蝟

大耳蝟

大耳蝟(學名:Hemiechinus auritus),為蝟科大耳蝟屬的動物,大耳蝟外形似刺蝟,但耳較長較大,突出於棘刺之外,故稱大耳蝟,即大耳的刺蝟。夜間活動,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見於內蒙、新疆、甘肅、寧夏、陝西等地。由於突出的大耳,甚是可愛,常作為寵物飼養。

基本信息

簡介

(圖)大耳蝟幼大耳蝟

中文名:大耳蝟 別名:蝟鼠、刺球子、毛刺
拉丁名:Hemiechinus auritus
命名人:Gmelin

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食蟲目
科: 蝟科
亞科: Erinaceinae

體型特徵

大耳蝟,體形較小,體形混圓,體長約170-230毫米,體重280—500克。吻部甚尖,吻側有長須,耳甚大,耳長為37-50毫米,耳尖鈍圓,顯然長於周圍之尖刺。軀體背面覆有硬刺構成的甲冑,由頭部耳後方開始,往後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體背部的尖刺為暗褐色與白色相間,也有少數全白色的刺。尾極短為棕褐色。為荒漠、半荒漠地帶典型的種類。額骨上有“V”形嵴狀隆起,基枕骨呈三角形。軀體背面覆有硬刺構成的甲冑,由頭部耳後方開始,往後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尾長24—34毫米。體背有硬棘構成的甲冑,刺長10—26毫米,體背部的尖刺為暗褐色與白色相間,也有少數全白色的刺。尾極短為棕褐色。

繁殖

每年春夏季繁殖。對人類有益。

生活習性

大耳蝟多棲於沙漠地帶,也見於農田及荒漠中。穴居,利用其他動物廢棄的洞巢。夜間活動,以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也食植物。每年春夏季繁殖。對人類有益。

大耳蝟廣布於亞洲中部,在中國見於西北。大耳蝟有3個亞種,阿拉善亞種分布於陝西、甘肅、內蒙古,葉爾羌亞種分布於新疆葉爾羌和寧夏,吐魯番亞種分布於新疆哈密。

荒漠半荒漠地帶典型的種類。棲息於農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夜間活動,主要在菜園、蘆葦、灌叢中活動。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

生態環境

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開墾地及荒地、灌木或草叢等各種類型的環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叢中為多。

棲息於乾旱地區草原地帶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區的灌叢中。

棲息於農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

分布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內蒙古、甘肅、四川、新疆、寧夏等地。
分布在中歐各國,和高加索山脈地段,一般棲息於荒漠以及半荒漠。
大耳蝟廣布於亞洲中部,在中國見於西北。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俄國東南部阿斯特拉罕。

亞種

大耳蝟新疆亞種(學名:Hemiechinus auritus albulus),Stoliczka於1872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陝西、內蒙古、甘肅、四川、新疆、寧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莎車附近。
大耳蝟有3個亞種,阿拉善亞種分布於陝西、甘肅、內蒙古,葉爾羌亞種分布於新疆葉爾羌和寧夏,吐魯番亞種分布於新疆哈密。

(學名:Hemiechinus auritus auritus),Gmelin於1770年命名。主要分布於俄國東南部阿斯特拉罕。

藥用

《中華本草》:蝟心肝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 Wèi Xīn Gān

【英文名】 Hedgehog heart or Hedgehog liver

【來源】

藥材基源:為刺蝟科動物刺蝟、達烏爾蝟或大耳蝟的心臟和肝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採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剖腹,取出心臟和肝臟,鮮用或曬乾。

【化學成份】刺蝟心臟1g含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0.59μg,又含少量腎上腺素(adrenaline),微量的4-(2-氨基乙基)-焦兒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活動與冬眠時,心臟中的總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率無差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主瘰癧;惡瘡;諸瘺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酒送下,3g。

【附方】治蟻瘺: 蝟肝一具(炙令乾), 蝟心一具(薄切,炙乾),蝟皮一枚(炙令黃色)。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日以溫水調下一錢,晚後再服。(《聖惠方》)

【各家論述】《綱目》:主治蟻瘺、蜂瘺、瘰癧惡瘡,燒灰酒服一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