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形期

見形期為麻疹發生的高峰期,體溫更高,一般在40℃左右,於耳後、頸部及髮際處出現紅色皮疹,漸擴展至面部、軀幹、四肢,最後至手心、足底為出齊。疹點顆粒尖聳,捫之觸手。初為鮮紅色,後漸增多融合為暗紅色,疹與疹之間有正常皮膚。神倦嗜睡,或煩躁不寧,目赤眵多,口渴唇乾,咳嗽加劇,大便稀,小便短赤。治宜清熱透疹。

處分

一處方:大雪梨1個,冰糖20~30克。用法:將雪梨洗淨,從頂部切開一個小口,挖去果心,填入冰糖,正放小碗中置鍋內隔水蒸爛,去渣留取汁液。每日1劑,一次飲完,連服5~7天。1歲以下小兒酌減。

二處方:鮮蘆根、鮮白茅根各500克。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服代茶。

三處方: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用法:煎湯代茶。

四處方:櫻桃核10~15克。用法:將櫻桃核搗碎,加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服至麻疹透齊。本方適用於小兒隱疹期麻疹。

五處方:荸薺適量。用法:荸薺適量加水煎煮後代茶飲,可助麻疹早發,早回,並防止併發症發生。本方適用於隱疹期麻疹。

六處方:紫草根5克,白砂糖適量。用法:用清水2碗放入紫草根浸泡2小時,然後用砂鍋煎至1碗,服飲時加白砂糖調味。本方適用於小兒風麻疹過多。

簡介

麻疹一般分初熱期、見形期、收沒期。對於麻疹的辨證認為應辨明須證與逆證。熱勢和緩,神志安詳,皮疹依次這發出齊,疹色紅潤榮活者為順證;如熱勢過高,神志煩躁或昏迷,皮疹甫出即隱,透發不齊,稀疏不均或稠密成片,疹色紫晴等為逆證。至於出現體溫突降,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指紋青紫等象則為熱毒內陷,正氣不支,心陽虛衰,為險惡之證。一般治療原則是初起辛涼透表、出疹期清熱解毒,亦重透發,收沒期則以養陰益胃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