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銓期

沈銓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台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沈銓期沈銓期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台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後,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簡介

沈銓期沈銓期
沈佺期中國唐代詩人。約生於顯慶元年(656),卒於開元二年(714),一說卒於開元三年。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初任協律郎。武后時,遷通事舍人、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後復職,遷給事中。和宋之問諂附武后寵臣張易之。中宗時,因貪污和諂事張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龍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後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

沈佺期的詩多宮廷應制之作。內容空洞,形式華麗,未脫梁陳宮掖之風。但其非應製作品中,也有佳作。他在流放期間諸作,多抒寫淒涼境遇,詩風為之一變。如五律《雜詩》3首,寫思婦與邊塞征人兩地相思,感情真摯,現實性較強,技巧完美純熟,有反對窮兵黷武的意義。七律《古意呈補闕喬知之》(一名《獨不見》),語言流暢,氣勢充沛。另如《初達驩州》《嶺表逢寒食》《驩州南亭夜望》等詩,寫自己流放時思念京華和家人,情調悽苦,感情真實,和應制之作迥異。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全唐詩》錄有其詩3卷。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沈佺期詩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

作品

侍宴
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初開雲漢邊。
山出盡如鳴鳳嶺,成不讓飲龍川。
妝樓翠幌教春住,舞閣金鋪借日懸。
侍從乘輿來此地,稱觴獻壽樂鈞天

雜詩
聞道黃龍戌,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獨不見(古意呈補闕喬如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
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作品特點

沈全期對近體詩的形成有很大貢獻,歷代詩家對他評價很高。他對詩歌的貢獻主要在聲律方面,他總結五百年間套用于格律形式的實踐經驗,把逐漸成熟的近體詩形式肯定下來,完成了"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任務,使人們作格律詩有所遵循。從沈全期的詩作來看,《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可算他七言律詩的代表作,標誌著七言詩律化已達成熟階段,曾被明代何景明譽為七律之第一。

又,絕句之所以成為一種新體,且有定格,據說也創始於沈、宋(即宋之問)時代,沉詩《邙山》:"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唯聞松柏聲",餘思渺渺,也是當時七絕佳作。

再如排律,也起於沈、宋之時。沈全期的五言排律《釣竿》,狀物陳形,已是當時罕見的作品。《答魑魅代書寄家人》長達十二韻以上,尤其為當時難得的詩篇。

沈全期的詩作雖然詞麗精巧,律體嚴謹,這種苛細的格律卻助長了詩歌只注重形式的雕飾而忽視思想內容的傾向。但他後來也寫出了一些較好的作品,有真情實感,比他的宮廷詩作迥然不同,如《雜詩》三首之一:"聞道黃龍戌,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詩中寫了戰事的傳聞,閨中的苦悶,婚後生活的回憶以及期望戰爭的勝利。內容豐富,含蓄婉轉,音韻和諧,對仗工整,有聲律之美。所以在唐代相當流傳。

民間傳說

沈銓期沈銓期
神燈護身
青少年時期的沈佺期聰慧穎達,他熟讀聖賢之書,立志報效國家,被請到嶺上的一個村莊當私塾先生,一來可以餬口養家,二來利用閒暇發奮攻書,期待有求取功名的一天。沈佺期母子情深,他每天沿著逶迤的山路盤鏇而下,沈母一定要倚門翹首盼望,直到進入家門,方可安下心來。據說,將出人頭地的人物會有神明護佑。沈母每天總能看到沈佺期的身前身後有兩盞燈伴沈回家,庇護左右。突然有一天,沈母看不到這兩盞燈了,她急了,內心慌恐不安!沈佺期進門,沈母即厲聲斥責道:“你這孽子,今天做了什麼壞事了!老實交待,萬不可隱瞞。否則,就是我養子不教之過,我當自絕!”沈佺期乍聽大驚,也深覺丈二和尚摸不著腦袋,想想自己都沒做過什麼壞事,就陪著小心吞吞吐吐地說:“沒啊,我都沒做什麼壞事啊?”沈母聲音更加嚴厲,說:“此事非同小可,你再仔細想想。否則後果不堪構想。”沈佺期左思右想,突然猛拍了下腿說:“難道是這件事?今天任教的村莊有一人回賭輸了,賣老婆,對方恐日後有變,讓我替他們寫張契約。我本不想寫,可他們村沒有人會代筆,我實在是拗不過他們,難於推辭,才幫他們寫了這張契約。”沈母緩了緩神說道:“這關係到人家的家庭幸福,這家賭輸的妻離子散,這是多大的罪過啊!而這位像牲口一樣被賣的婦人有多可憐啊?這是多大的罪孽啊?!難怪神明也會憤怒!你明天去教書時,去向他們取出契約,稱有一地方沒寫對,要改,拿到手後你即把這書口嚼吞服。不得有誤!”沈佺期次日,按沈母交待把契約吞服,當晚回家,神燈再現!你說神奇嗎?

牽虎回村
沈佺期塾讀聖賢之書,所謂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據說,真正的人物是很“貴氣”的,他除了獲得神明的佑護之外,還將有一種所謂“驚天地泣鬼神”的氣勢和威儀。在沈佺期即將考取功名時,有一次,教書回來晚了點,途中,見一黃牛伏于田野,心想:這丟牛的人家一定很著急!再說,這牛在田野會糟蹋莊稼。於是,佺期採擷了一條番薯藤(地瓜藤),穿過牛鼻,直牽回村,把牛拴在門口的埕邊。第二天大早,村裡有人疾呼狂叫,失聲叫喊道:“沈佺期家門前怎么拴了一隻斑斕大虎?”佺期急出,一見果是。他看了看老虎,眼角濕潤,心裡一沉,朗聲道:“山君啊山君,今日你能聽命於我,我必不加害於你。但我們得約法三章,今後再見我後園沈氏子孫,你輩不得加害!”說罷,解開藤子,山君三叩而去。自此,後園沈氏就再也就有受老虎傷害的,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那個人是到沈家來繼嗣的,非沈家嫡傳

評價

沈銓期沈銓期
沈佺期是初唐末期傑出詩人,在中國詩壇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與宋之問齊名,時人號為沈宋。歷來學者認為,統治了中國詩壇一千餘年的近體詩形式是經他與宋之問的實踐之後完善起來的,在他們之後不久的盛唐、中唐就出現了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

《新唐書》說:“唐興,詩人承陳風流,浮靡相矜。他們也是第一次將嶺南風光帶進山水詩的描寫領域,第一次大規模地用嚴格規範的格律詩來表現山水主題。這兩方面的成就都是前無古人的獨創,因而,他們在山水詩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1.http://txt.duowan.com/080630/s0qsqj0t0_chenyi12/55190757720.html
2.http://info.yqie.com/S/S0959.HTM
3.http://www.qlyww.cn/dyx/wxzpsx/200504/104.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