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拉鸚鵡

西亞拉鸚鵡

西亞拉鸚鵡主要分布於波利維亞南方至阿根廷北部,多棲息於乾燥的山丘、深谷灌木叢區或林地里,體長20CM,外表相當可愛美麗,擁有可愛、安靜、聲音悅耳等迷人特質,是既可愛又安靜的小型鸚鵡。

基本信息

檔案

西亞拉鸚鵡西亞拉鸚鵡
中文名:西亞拉鸚鵡

俗名別名天王星

英文名Sierra Parakeet

拉丁學名Bolborhynchusaymara

叫聲
:尖細並不吵雜

繁殖方式卵生。繁殖期始於11月,一次繁殖通常4-5顆卵產下

食性:野外食物主要包括了漿果類、蔬果、嫩芽、草本種子等等

概況

西亞拉鸚鵡西亞拉鸚鵡
西亞拉鸚鵡(天王星)是近來頗受歡迎與矚目的小型鸚鵡,外表相當可愛美麗,他們與橫斑鸚鵡高山鸚鵡等小型鸚鵡同屬(Bolborhynchus),這屬鸚鵡除了橫斑鸚鵡外都相當少見,也都擁有可愛、安靜、聲音悅耳等迷人特質,雖然西亞拉鸚鵡最近有零星的數量引進,但整體來說在台灣國內以及國際市場上仍屬少見,價位自然不低,其相關信息也就相當少。
西亞拉鸚鵡性別在外表下並無明顯差異,還是以DNA鑑定與內視鏡鑑定會比較精準,但公的羽色整體來說較亮,頭部呈較黑,胸部顏色較亮且帶點藍色,主要棲地是在海拔1800-3500m高的高山地區,多棲息於乾燥的山丘、深谷灌木叢區或林地里,在茂盛的森林區與農作區也可見其蹤跡,常成群出現於水邊活動,叫聲尖細並不吵雜,所以並不引人注意,也常成群與地面上活動及覓食,在原棲地其族群有著穩定的數量;野外食物主要包括了漿果類、蔬果、嫩芽、草本種子等等,發現的築巢地點通常於河岸洞穴、建築物裂縫石縫里,繁殖期始於11月,一次繁殖通常4-5顆卵產下。

習性

主要棲地是在海拔1800-3500m高的高山地區,多棲息於乾燥的山丘、深谷灌木叢區或林地里,在茂盛的森林區與農作區也可見其蹤跡,常成群出現於邊活動,叫聲尖細並不吵雜,所以並不引人注意,也常成群與地面上活動及覓食,在原棲地其族群有著穩定的數量;發現的築巢地點通常於河岸洞穴、建築物裂縫、石縫裡。

消化流程

西亞拉鸚鵡西亞拉鸚鵡
各式各樣的豐盛食物被鸚鵡食入之後,便在鸚鵡體內展開消化的旅程。
首先是口腔,口腔之中有分泌唾液的腺體,能將食物做初步的分解,接著會通過咽喉部而進入食道(食物的通道,並無特殊腺體),接著就進入鸚鵡特有的一個部位--嗉囊(crop),這是食道特化的膨大部位,具有很強的擴張性,可供鸚鵡暫時儲存食物,然後會繼續往胃前進,而在進入胃之前還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前(proventriculus),接著才會進入胃部(ventriculus),此部又稱為砂囊,因為常常含有多量的砂或小石礫;另又可稱為肌胃,因其發達的特化肌肉之故,這些強力的肌肉組織促使胃能做有效的收縮,並配合其中的砂礫,能將食物研磨成更小的單位,以利消化吸收作用的進行。
食物的吸收在腸道之中進行,此時會有肝臟以及胰臟所分泌的消化酵素加入,待養分吸收之後,食物的殘渣最後會進入直腸,而由泄殖腔(cloaca)排出。

分布

棲息於南美安地斯山脈高山區,從波利維亞南方至阿根廷北部是主要分布範圍,智利可能也有少數族群分布。

飼養

西亞拉鸚鵡西亞拉鸚鵡

雖近年來有零星幾次進口紀錄,但是數量都是相當少的,新引進的鳥兒如同一般小型鳥一樣,不若中大型鸚鵡般強健,在溫度、環境衛生、食物的控制上都需多加注意,剛開始能較為緊張害羞,但適應飼主及環境後即會變的穩定活潑,尤其是在大籠舍里會顯得更加健康有活力,飲食如同一般小型鸚鵡,主要以混合小顆粒種子穀物為主,瓜子量不宜過多,少量即可,建議日常搭配各種蔬菜水果餵養會更加理想,西亞拉鸚鵡相當安靜溫和,其可愛的動作與個性常常使人著迷,尤其是喜愛飼養不常見鳥種的鳥友,聲音輕細悅耳,適合於都會區與居家飼養。

繁殖

數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不多見,繁殖期時減少無謂的打擾,宜提高蔬果與高營養的飲食(蛋白質、鈣質、維他命A、E等)的分量,巢箱使用一般小型鳥巢箱即可(20x20x30cm或類似規格如草原鸚鵡用巢箱),繁殖期多始於冬天,但全年都可能繁殖,一次約產4-7顆卵,孵化期約需24天,幼鳥6周齡左右羽毛長成。

說話原理

鸚鵡是鳥類,為什麼它們能學會說人話呢?其實鸚鵡會說人話,只是說它們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至於所學的話是什麼意思,它們可就完全不知道了。可問題是,他們為什麼會模仿人說話呢?

鸚鵡為什麼會說話,其實秘密就在於它特殊的生理構造:鳴管舌頭。雖然都會說話,但鸚鵡的發聲器與人類的聲帶有所不同,鸚鵡的發聲器叫鳴管,位於氣管支氣管的交界處,由最下部的3-6個氣管膨大變形後與其左右相鄰的三對變形支氣管共同構成。

一般的鳥兒能夠發出不同頻率、高低的聲音,那是因為當氣流進入鳴管後隨著鳴管壁的振顫而發出不同的聲音。而鸚鵡的發聲器官除了具備最基本的鳥類特徵之外,其構造比一般的鳥兒更加完善。在鸚鵡的鳴管中有四五對調節鳴管管徑、聲率、張力的特殊肌肉----鳴肌。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鳴肌收縮或鬆弛,從而發出鳴叫聲。

在整個鳴管的構造上,鳴管也與人的聲帶構造很相近,只不過人的聲帶從喉嚨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鸚鵡的鳴管到舌段有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鈍角。而這個角度就是決定發音的音節和腔調的關鍵,越接近直角,發聲的音節感和腔調感越強。所以,鸚鵡才能夠像人類一樣發出抑揚頓挫的聲音和音節。

再說舌頭,鸚鵡的舌頭非常發達,圓滑而肥厚柔軟,形狀也與人的舌頭非常相似,正是因為具備了這樣標準的發聲條件,鸚鵡便可以發出一些簡單但準確清晰的音節了。

相關詞條

金剛鸚鵡 艦金剛鸚鵡 黃金剛鸚鵡 腹金剛鸚鵡 肩金剛鸚鵡藍頭鸚鵡 橫斑鸚哥

鸚鵡分類

介紹各類鸚鵡知識。主要包括:金剛鸚鵡、葵花鸚鵡、亞馬遜鸚鵡、非洲鸚鵡、錐尾鸚鵡、澳洲鸚鵡、紐西蘭鸚鵡、亞洲鸚鵡、吸蜜鸚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